分享

苔藓养殖攻略知识

 金铁银河 2015-04-19

苔藓养殖攻略

 

苔藓球是先用水苔捏成球形,再把苔藓包裹上去,如果希望定型效果好的话,可以在水苔上用线绕一下,箍紧了再铺苔藓~~~

这个要多长时间喷一次水呢。春夏一天一次,秋冬两天一次。湿润就可以了,最好还是用水苔种,有保湿作用。 

 

鉴于很多朋友不知如何养殖苔藓,就写一些个人经验之谈。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还请纠正。 

一. 容器 
养苔藓最好使用不漏水的容器。绝大多数苔藓都是亲水的,有些水生种还能直接生活在 
水中。所以苔藓不怕汪水不怕烂根。首选玻璃容器。在湿度较低的地区,要维持苔藓所需的湿度,一般采用闷养的办法。当然,闷养最简单最可靠,也比较适合懒人,一个月一浇水都没问题。但是必须要闷着吗?我说不必。只要容器够深,就能维持湿润基质表面的高湿度。越深的容器越能减少空气流动所产生的水分流失。那到底多深合时呢?以十厘米深度的容器为例,基质表面湿度超过85,五厘米高度湿度60-70,当然瓶口湿度就跟环境差不多了,我这里是40左右。用鱼缸养的根本不需要盖子,更不需要加湿器。多此一举。相对于一些沼泽湿地的高等植物来讲,苔藓的湿度耐受性还是蛮高的。 

二. 基质 
不管你是买的还是挖的,种植前要用喷壶把苔藓背面的泥土冲刷干净。这里的干净是指无残留有机物。挖来的泥巴不能用。推荐使用泥炭土,以细腻的粉末状不结块为好。 

PS:
为什么说挖来的泥巴不能用呢? 
1.
泥巴是否受到过污染? 
2.
泥巴含还有何种菌类? 
3.
泥巴是否含有虫卵? 
当然,如果可以解决这几个问题,挖来的泥巴就能用。 

三. 霉菌 
当基质含有未分解有机残留物时,霉菌就不可避免。要知道苔藓的生境和菌类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有效的除菌方法,除菌的同时苔藓会跟着一起死,而且一旦停止,霉菌还会再生。使用相对干净的基质可以有效避免霉菌,只要不是大面积暴发,等其分解完有机物就会自然消失。 

四. 水源 
1
生态鱼缸水(水质纯净且富含无机盐) 
2
纯净水(水质纯净缺乏无机盐) 
3
蒸馏水(水质非常纯净,几乎没有无机盐) 
4
自来水(含有氯,不能直接使用,会抑制苔藓生长甚至使其死亡。将自来水放置几天,让氯气充分挥发方可使用) 

苔蘚是一種生存與繁殖能力極強的物種,全世界約有23000種不同的苔蘚,這類植物的結構出奇的簡單,缺乏一般植物典型的葉、芽、根和種子形成的過程,卻是地球上最耐活的植物。

一般來說,排水不良、酸性土壤、高度遮蔭和黏性土質是四種適合苔蘚生存的環境,因此,著手改變這四個條件才是長遠有效辦法。 拿讀者Tak-po Li的情形來說,樹蔭遮蓋導致陽光不足,顯然是生苔主因,最徹底的辦法當然是砍樹,但絕大多數人下不了這個狠心,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請專人修剪大樹,儘量把低枝修掉,增加陽光斜射而入的時間,並且把樹冠剪薄,使陽光能透過樹冠空隙,在遮蔭處形成光斑。 其次,要化驗草坪土壤的酸鹼度,如果酸度過高,就要請人施撒園藝用的石灰石(limestone)。另外,選用耐蔭的草種、每年按期為草坪「通氣」(aeration)、以及舖上薄薄一層腐植土(compost),都可以降低苔蘚的生存條件。 上述辦法可以有效增進草坪健康,加強與苔蘚競爭的能力,但只要大樹存在,樹幹周圍的草坪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長得好,一般流行的作法是種一圈地衣植物(groundcover),而Li家大樹下最適合種植的地衣植物莫過於苔蘚,因為既然有現存的青苔,正表示可以順勢利導,讓青苔在樹下安身立命。「擁苔派」的蔡漢輝在來信中說,他院子裡的樹下都會布置一些岩石,石間長滿苔蘚,終年常綠,平時無需維護,只要清除落葉斷枝。街坊鄰居看到他家這些以青苔為主角的樹下石園,都交口稱讚不已,還請教他如何能養出這麼好的青苔。 葉先生說,他多年前曾經到日本旅遊,特別喜歡他們特有的「枯山水園」,而這種風格的花園都缺不了苔蘚,樹下、池邊、盆景、尤其是石隙都能看到絨絨青苔,別有一種清涼雅致之美。旅遊歸來後,他就開始養苔。 他說,最直接了當的養苔方法是移植,到野外尋掘苔蘚地皮,而「獵苔」有一個訣竅,就是模擬和對照蘚苔的生存環境,例如,當他準備在前院樹下石頭之間養苔時,他會獵取野外樹下石間生存的青苔;又如,在野外湖邊挖到的青苔,他就會移植在他後院的池塘邊。他這麼做的道理很簡單,因為青苔的品種複雜到連專家都弄不清楚,與其選擇品種,不如觀察苔蘚的各種生存環境,然後「對號入坐」。多年來,他用這個方法移植青苔,成果斐然。 蔡先生說,許多人不喜歡苔蘚,先入為主地認為它「不乾淨」,其實,這種簡單的植物往往是生態環境的指標,如果生態良好,苔蘚就會顯得格外清新,長得像是一層濃密柔美的絨毯,而如果苔蘚長得病奄奄、髒兮兮的,多半表示生態環境受到污染。人們如果了解這一點,並且賞識苔蘚的庭園功能和特殊的美,就會像他一樣加入擁苔的陣營。 苔蘚能夠生存在最不利於生長的環境,走道、車道、角落都可能看到它的蹤跡,但如果要特意培養苔蘚卻需要講究一些方法。

在移植苔蘚時,通常會用平鏟來挖取苔蘚地皮。要特別注意的是,挖出的苔蘚地皮不能小於自己的手掌,如果太小,很容易就會乾死。地皮挖的深度要能保持得住苔蘚所有的假根(rhizoid) 把苔蘚地皮移植到庭園時,要確定土壤酸度在pH 5.5左右,然後把苔蘚地皮按壓下去,使它與土壤緊密接觸,並且澆透水。苔蘚移植後需要勤於澆水,在第一年,即使在冬天都需要澆水,新移植的苔蘚絕不能有表土完全乾燥的情形。 蔡先生喜歡讓石頭表面長苔,他會把一夸脫(quart)的酸乳(buttermilk)滲到一加侖的水中,然後把溶液淋在石面上,不久就能看到苔蘚長出來。如果養苔的表面過於平滑,他會製作一種「苔漿」,這種「苔漿」的配方是:一夸脫酸乳、一湯匙玉米糖漿(corn syrup)和兩杯苔蘚,放進打果汁機打成漿後,用刷子刷到想到生苔的地方。 蔡先生庭園裡有一些石製的盆器,他也特意把它養成「苔盆」,他把12盎司的啤酒和半湯匙白糖放到水桶中,再加入幾片苔蘚皮,攪拌成漿,然後貼在盆器表面,厚度約為四分之一吋。 最有趣的是,蔡先生除了在石頭縫隙塞植苔蘚之外,有些還能從苔蘚中長出野花。他用的辦法是,把野花種子和一些泥土,捲壓進一片苔蘚地皮裡,然後塞進石縫,並且勤於澆水,保持溼度。適合這種種法的野花有三色堇( violet)、延齡草(trillium)、泡沫花(formflower)、美國子柱花(American columbine)和血根草(bloodroot)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