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回顾 | “约会”黄峻教授,高血压治疗勿忘心率管理

 渐近故乡时 2015-04-19

辑:Zoe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15年4月15日,医学界“相约星期三,和大咖一起成长”活动有幸请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黄峻教授,黄教授在这次讲座中和大家探讨了高血压管理中的心率管理理念。


高交感危害不容忽视


高血压神经体液发病机制学说表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类型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当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加速高血压肾病进展,导致左室肥厚和动脉硬化,更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猝死。因此,高交感与高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联,需引起临床重视。


心率是交感活性的“窗口”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引起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呼吸加快、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牙龈增长,脚踝水肿等。其中,心率加快是高交感的主要特征,因为心率的变化更易观测察觉。心率是评价交感神经活性的“窗口”。


Framingham研究评估了心率和高血压患者各种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加,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各种事件死亡率均随之升高。这说明,高心率是高血压患者一个危险因素,应该进行控制。


心率控制的合理范围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心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高血压患者心率大于84次/分时,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89%,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7%。另一项研究显示,与初次就医测量的心率(基线心率)小于等于60次/分的患者相比,基线心率为81~90次/分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9%,就医大于3次后测量的心率(最终心率)小于等于60次/分的患者相比,最终心率为81~90次/分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4%。还有一项研究显示,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中,心率大于79次/分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1.89倍。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评估了各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心率大于80次/分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应该控制在80次/分以下。然而,心率越低越好吗?


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心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24小时平均心率大于75次/分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最高,其次是24小时平均心率小于60次/分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的是24小时平均心率在60~75次/分的患者。


因此,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60~75次/分是合适的。


β受体阻滞剂“一箭三雕”


在各类降压药物当中,β受体阻滞剂发挥着多重作用。在有效降压的同时,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进而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在一项以美托洛尔为研究药物的MAPHY研究中,美托洛尔较利尿剂降低了22%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死亡风险。BPLTTC荟萃分析将各类降压药物进行了对比,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与其他类降压药相当。


β受体阻滞剂指南推荐


中国高血压指南特别指出了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适应症和选择方案。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及长期使用的降压治疗药物之一,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别降压药物联合使用(Ⅰ类,A级);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应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降压药物。一般来说,年轻高血压患者可积极考虑β受体阻滞剂,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通常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Ⅰ类,C级)。


心率管理的指南建议


关于临床上如何进行合理的心率管理,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共识建议如下:对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建议流程为图1所示;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率衰竭患者,建议流程如图2。



图1 单纯高血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建议流程



图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流程


总之,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靶器官损害。心率加快是高交感的一个标志,也是高血压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减慢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而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具有降低血压和心率与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降压药之一。


欲知讲座详情,请点击下方视频进行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