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已无李光耀(下)

 城北十五里666 2015-04-19

老沈一说


按:这是李光耀系列的下篇,重看前两篇可回复关键字“李光耀上”和“李光耀中”。

---------------------------------------------------


新马合并之后,并没有像原本预计的那样和衷共济。相反,两者的矛盾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对于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而言,加入马来西亚本来有两个层面的考虑。其一是从新加坡“国家”的层面。即考虑到当时英国的态度,只有通过与马来亚合并才可能实现独立,彻底脱离英联邦的控制。

其二,则是PAP党派层面的考虑。正如前文所述,当亲共派与PAP彻底决裂之后,李光耀面临着被反对派压过的威胁。为此,大力推动与马来亚的合并,成了争取马来族群和英国支持的关键举动,帮助PAP勉强赢得了1963年的大选。而选举过后,李光耀立即开始大力打击政敌,肃清一切反对力量,很快就巩固了自己的优势,政治层面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



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PAP)的集会上发表演说


这个时候,再冷静下来看,新马合并就显得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了。

大家知道,当初讨论新马合并,那是新加坡求着马来亚,而不是马来亚求着新加坡。为此,新加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协议规定,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之后,应当向中央政府上缴自己税收的40%,作为财政补贴,还需向婆罗洲提供1.5亿马币的低息贷款。而相应地,马来亚则应降低关税,向新加坡开放市场。但是,由于马来亚的工业基础比新加坡薄弱太多,成立共同市场,必将严重损害马来亚的经济,所以合并之后,吉隆坡一直拖延着没有实现这一承诺,使得新加坡愤怒不已。

而另一方面,由于马来西亚的成立,招致了印尼、菲律宾等国的仇视。马来亚又以此为借口,想要从新加坡这里拿更多的钱。1964年,财政部长陈修信提出,为了加强军事国防,希望新加坡把上缴的税收比例从40%提高到60%,同时,再加征盈利总额1.5%的营业税,2%的薪金税,以及最高可达20%的遗产税。

这纯粹是抢钱嘛!对此新加坡毫不犹豫,坚决回击。李光耀回应说:“他们就是这样无缘无故,乱开口说话,伸手要钱,根本没有理由,我们无需答复。滥骂式的辩论不会吓到我们,我们曾与共产党做过激烈的争论与殊死搏斗,我们一点都不害怕。”这已经是把马来亚的政客和共产党相提并论了。



李光耀回忆录:风雨独立路


反过来,PAP本来只是一个新加坡的政党,新马合并之后,一些党员不甘心局限于新加坡,想在全马来西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一举动招致了马来各政党的极度警惕和仇视。1964年,PAP宣布,将参加全马来西亚联邦的选举,使得首相东姑大为震惊,双方关系急剧恶化。在马来各政党看来,PAP显然是狼子野心,想要染指全马,而自己已经“引狼入室”,所以必须防患未然,那自然是要除之而后快。

有人说这是李光耀野心膨胀,想要一步登天,成为马来西亚首相。但从现实来看,这显然不切实际。PAP虽然是新加坡的执政党,却在马来亚毫无根基,支持率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何况马来亚在立国之时,早就确定以马来人为中心统治阶级的原则,由一个华人出任首相,不啻天方夜谭。李光耀自己也承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来西亚的首相肯定还是马来人担当,而不可能是华人。

实际上,PAP的这次举动,无非是想在新加坡之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埋下将来发展的种子。更现实一点,PAP真正想挑战的是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华),希望在一段时间后能取而代之,夺得马来华人社群中的领导地位。然而,由于巫统与马华长期联盟,这被视为对整个执政党——华巫印联盟的挑衅。而李光耀强调的种族平等概念,倡导“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更被马来社群当做是对自己特权地位的挑战。一时间,整个马来亚都对新加坡敌视起来。

1964年的最终选举结果,PAP惨败,在全部25个候选人中,仅有1人当选。李光耀很快就发现,以PAP在马来亚的薄弱根基,想要从原有势力口中夺取什么利益,简直难于登天。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源,更容易招致对方群起而攻之。这样一来,从政治上来说,和马来亚绑在一起的诱惑力就大为下降。这块肉虽肥,你吃不到嘴里,又有什么用呢?

而经济上的坏处则是明显的。除了上面说到的需要上缴财税之外,由于和马来的合并,新加坡也遭到了印尼和菲律宾等国的抵制,中断了贸易关系。这对于以贸易立国的新加坡来说,可谓损失惨重。1964年,新加坡的对外贸易总额急跌,减少了20亿马币以上,导致大量工厂停工,工人失业。这使新加坡不得不进一步反思与马来亚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地图


而对于此时的新加坡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它最致命的后顾之忧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就是供水。作为一个小岛,和香港一样,新加坡最严重的生存问题就是缺乏淡水,必须依赖内陆供给。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新加坡不可能自主独立的主要原因。1961年底,新加坡遭遇旱季,再一次出现了严重的水荒,而这也成了推动新加坡加盟马来西亚的重要因素。

对于李光耀政府来说,与马来合并的最大好处,就是新加坡乘机与马来签订了一个长期供水协议。1961年和1962年,双方两次签订合同,马来同意从柔佛河抽取淡水,供应新加坡,每天供应115万立方米,而价格低至每1000加仑0.03马币,有效期则长达100年,直至2061年才失效。

前一阵子,我曾写过关于内陆向香港供水始末的文章(回复关键词“东江”可重看)。很多人一直拿新加坡和香港买水的价格进行比较,认为香港的东江水“买贵了”,但这种比较毫无意义。新加坡拿到的这个价格,是以两国合并为前提条件的,条件之优惠,近乎白送,且有效期长达百年,完全没有可比性。该协议的签订,使得新加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促进了它与马来亚分手的决心。

当然,在后续谈判中,马来亚仍然不时地以供水为筹码,来要挟新加坡。1998年,李光耀出版个人回忆录,书中就有描写当时的首相东姑如何以“断绝供水”来向新加坡施压的段落。这本回忆录的出版几乎引起两国外交冲突,出版当天,马来西亚就禁止新加坡军机进入大马领空,次日又禁止新加坡军舰进入大马领海。无论如何,供水问题的解决是新加坡独立自主的绝对前提。我在这里再次重申,以当年的条件,那些号称“这里不卖可以去别的地方买水”的人都是绝对的想当然。不管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内陆的供水对当地都可谓性命攸关。



新加坡的供水很长一段时间中仰仗马来西亚


到了1964年底,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对于李光耀和PAP来说,他们必须做出重要的选择。是继续赖在马来西亚内部,还是当机立断,抽身走人?

利益,这是李光耀行事唯一的原则。虽然新马合并是他自己大力推动的,但这时候他算得很清楚:留在马来西亚对PAP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利益,而以独立身份退出,倒还大有可为。

然而,怎么退出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新加坡自己主动提出要走人,这不但是对自己当年行为的否定,更可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此,李光耀玩了一套更绝的手法:不断闹事,迫使马来亚主动把自己踢走。

众所周知,新马之间最敏感的就是当地的种族问题。1964年,新加坡发生了两次种族骚乱,华人与马来人发生暴力冲突,导致社会动乱,多人受伤,在全马引起了轩然大波。PAP一改之前忍气吞声的态度,公然指责巫统是导致这次暴乱的幕后黑手,进一步激化了两地党派之间的矛盾。随后,PAP宣布,将联合马来西亚的各反对党,组成反对党统一阵线,与吉隆坡之间的关系公开破裂。19655月,以PAP为首的五个反对党在新加坡集会,签署共同宣言,呼吁成立所有“马来西亚人”(而不是以马来人为中心)的马来西亚。

这已经是赤裸裸地在挑战执政党巫统的底线。随后,李光耀又发表了著名的“五月演讲”,认为不管是马来人,华人还是印度人,都不是马来半岛的土著,因此,这几个民族都不应该有什么特权,应该平等共处,再次点燃火药桶。据说这番讲话“激怒了每一个马来男人”,到了这个地步,新加坡和马来亚双方已经仇同水火,势不两立。许多马来议员公开呼吁逮捕李光耀,取缔人民行动党,甚至焚烧李光耀的模拟像。连官方都表示:“我们关怀新加坡人民的利益,但如果他们想要与我们保持这种关系,他们必须另觅一名真诚的领袖”。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李光耀的这些举动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难道他不知道在当时的敏感情况下,连续发表种族方面的言论会引起局面进一步恶化吗?他当然知道,但这可能正是李光耀的真正目的。他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挑衅,破坏马来与新加坡的关系,使得双方最终不得不分开,最好还是由对方先提出,以便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在李光耀著名的回忆录里,他生动地描写了新马分家那天的情形,声称自己每次回顾那个时刻时,“总会感到痛苦”。在记者会上,李光耀更是表现得激动不已,令记者会不得不中断20分钟。

自此之后,绝大多数的文章都把李光耀描写成一个不甘心分家的形象。似乎新马分家是吉隆坡的单方决定,而李光耀是不得已而被狠心抛弃的孩子。

这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从现在的资料来看,李光耀从来没有采取过什么真正的努力,试图使新加坡留在马来西亚联邦中,反而是PAP中的另一些人,如杜进才、拉惹勒南等,这些人仍希望PAP能在马来亚取得更多政治影响,不希望从马来西亚脱离。对于李光耀来说,当初推动新马合并的目的已经完全实现,而现在,分开才是自己最大的利益所在。



PAP的另一位领导人杜进才


为此,他一方面不断挑衅和激怒马来亚各政党,使对方觉得事情已经无可挽救,另一方面,甚至在暗中主动谋求分家。马来亚所不知道的是,李光耀曾经秘密地与沙巴、沙捞越和文莱协商,希望组成一个以新加坡为中心的新联邦,反过来把马来亚孤立出去。虽然此事最终没有达成,但从中可以看出,李光耀对分家不但不“痛苦”,反而满怀期待,而且这就是他本人的最终目的。

这一目的很快就达到了。19656月,李光耀前往吉隆坡,与巫统副主席拉扎克会谈。双方各持己见,毫不退让,最终谈判破裂。首相东姑见大事无法挽回,终于决定,分离才是唯一的办法。

对方既然首先开了口,李光耀自然一口答应,而且双方很快约定,为了避免英国的干扰,分离谈判在秘密中进行。新加坡此时已经反客为主,倒过来向马来亚提出不少条件,确保了供水协议继续执行。196589日上午,新马分离议案在马来西亚国会通过,与此同时,李光耀也在新加坡宣布:“从此新加坡不再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它将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邦国,从此脱离并不再依赖马来西亚。”


而此时新加坡人猜不到的是,李光耀演讲时的戚戚之容下,跳动着一颗愉悦的心灵。



声情并茂的演讲


至此,成立还不到两年的马来西亚联邦解体,新加坡从此独立。英国等国知道后气急败坏,但面对既成事实,只好无可奈何。

新马分分合合,谁是最大赢家?我们只需看看如下事实就知道了。

1954年,李光耀初创PAP,次年参选。当时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资本的海归,不得已联合左翼各派,在党内也处于弱势地位。而新加坡则处在英国的控制之下。英国希望将其永远控制在自己手中,就算实在不行,至多也只能成为马来亚的一部分,而绝不允许自行独立。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李光耀步步设局,精心计算,通过不断的拉拢与打击,把马共、社阵、左翼、右翼、甚至马来亚、英国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十年之后,1965年,新加坡不但争取到了生存的保证,也实现了完全独立。现在,它既不依附于英国,也不依附于马来亚,成了真正能够自己做决定的国家。而李光耀呢?他已经清算了党内的反对势力,取得了绝对的权威,同时将对手赶尽杀绝。从此之后,PAP一党独大,至今已连续执政50多年,新加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李家坡”。



李光耀之子李显龙也是新加坡总理

十年之后,李光耀几乎已经获得了他一切想要的东西,而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巧妙的谋划而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新加坡在他的带领下,继续以这种实用主义展开外交,不讲情,不讲理,一切只讲利益。就这样,到今天,新加坡已经成了亚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全世界华人最富裕的地区。


各年龄段的李光耀


回顾李氏一生,确实精彩。小国图谋,夹缝求生,实属不易。这一点毋庸置言,从近日各媒体铺天盖地的各种鲜花评论,以及我国热情民众的颂词都可反映其光辉。


但是当看到很多让我惊愕的文章后,我觉得有点必要提醒几点:


1、李光耀不是中国人;(如果你对这句话有突然发怔的感觉,说明我把它放在第一条是对的。)


2、同理,新加坡对我国的褒贬言行,请一视同仁;(想一想,日、美、新,都说过“制衡中国”的言论,为何我们独恨李光耀呢)


3、新加坡和西方式民主完全不同;(甚至我很怀疑,如果新加坡没有李光耀独裁式的威权政治,能否走到今天都是个问题)


说实话,很少见过能像李家坡一样,受到几乎全球各国一致点赞的特例。你去看看全球强国排行榜,前十名和后十名,都不会有此待遇。想想原因,一致好感也许恰恰来源于冷血的实用主义外交,该说说,不该说不说。极少见到李家坡介入任何别国冲突。虽然我们能找到不少冒犯我国的言论,但仔细再翻,发现示好的言论几乎同样多,也许这就是一种“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智慧吧。


所以,请不要总是拿政治家一时的某个言行,来猜度其真实用心,若要猜度,只有一个衡量:利益!


别忘了,伟大的政治家总是现实而冷血的。


而且,正是李先生教会我们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