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土战争

 昵称12979935 2015-04-19

        16到18世纪间,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争夺东南欧和中欧的霸权而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是一支游牧突厥部落。13世纪末叶,奥斯曼突厥部落酋长的儿子奥斯曼袭封后,宣布成立独立公国,遂不断进行扩张,于1326年建立奥斯曼帝国。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乘拜占庭帝国内讧,开始插足欧洲。到14世纪 末,巴尔干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5世纪,土耳其开始对拜占庭帝国展开新的攻势。1453年5月29 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占领。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461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到15世纪末叶,奥斯曼帝国已经占有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和东部地中海后,直接威胁巴尔干邻近的波兰、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这些国家不断与奥斯曼土耳其发生争斗,以哈布斯堡家族为首的多民族的奥地利国家也在长期争斗中形成。从此,奥地利和土耳其为争夺东南欧和中欧的霸权,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继续对外扩张。塞里姆一世在位期间(1512—152囧0年),开始对伊朗的战争,占领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一部和库尔德斯坦。苏里曼一世在位期间(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时期。苏里曼进行多次扩张,1521年,进占贝尔格莱德和罗德斯岛。

 

        1526年8月,土耳其军队在摩哈奇附近打败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土耳其在匈牙利东部有了立足之地,也就有了向西进一步扩张的跳板。匈牙利王国其余领土归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管辖。匈牙利内部呈现两派,一部分贵族选立斐迪南(奥地利王室亲王)为王,借以与土耳其对抗。土耳其苏里曼王支持另一部分贵族选立查帕尔亚为王,反对斐迪南,与哈布斯堡王朝发生直接冲突。1529年,土耳其苏里曼向匈牙利中部发起进攻,9月,占领布达(匈牙利首都),入侵奥地利,并开始围攻维也纳。但是,土耳其屡攻不克,最后由于粮秣匮乏和疾病流行被迫撤退。1530年,奥地利与土耳其进行和谈,但未达成任何协议。1532年夏,双方重又开战,奥军在查理五世统率下,在匈牙利中部地区,阻止了土军的进攻。1533年7月,奥土双方在伊斯坦布尔签订和约。根据条约规定,匈牙利西部和西北部仍归奥地利管辖;奥地利控制的匈牙利(奥地利皇帝兼任奥属匈牙利国王)每年向土耳其苏丹纳贡3万杜卡特(古威尼斯金币);匈牙利其余部分归苏里曼控制,奥军保证不对驻军进攻。 匈牙利就被正式分成了奥属匈牙利和土属匈牙利。1540—1547年,土耳其与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联盟,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土军趁奥地利大部兵力被牵制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边境之际,对匈牙利西部发起攻势,于1541 年和1543年先后占领布达和埃斯特格。1544年,奥地利与法 国媾和,奥军得以抽出与法作战的兵力阻止土军的前进。1547 年,奥土双方签订《亚得利亚那堡和约》,奥地利把匈牙利中 部地区割让给土耳其,匈中部地区的政权落入土耳其代理人之手。哈布斯堡王朝承认土耳其对匈牙利大部地区的统治。1551—1562年,奥土双方为争夺特兰西瓦尼亚而展开争斗。土耳其军队获得局部胜利:1552年,攻占特梅什瓦尔(今蒂米什瓦拉);1553年,攻占埃格尔。但是,根据1562年的双方和约,土耳其寸土未得,双方呈胶着状态。在1566—1568 年的战争中,土耳其仍无建树。1592—1606年的战争是由土耳其挑起的,双方各有胜
负。根据1606年双方缔结的《席特瓦托罗克和约》,奥属匈牙利首次被承认为平等的缔约一方(奥属匈牙利和土属匈牙利地位平等),它无须每年向土耳其苏丹纳贡,但需一次付清20万杜卡特。1660—1664年的战争,是因土耳其大举进犯匈牙利西部地区而爆发的。双方于1664年8月,在拉布河畔的圣戈特哈特附近进行了决战,土军遭奥军迎头痛击失利。根据1664年双方缔结的《瓦什瓦尔和约》,土耳其从特兰西瓦尼亚撤军,但该地区仍属奥斯曼帝国所有。 双方经过16—17世纪的角逐,奥斯曼帝国已经渡过它的强盛时代。从16世纪后期开始,奥斯曼帝国对西方的威胁的势头逐渐减弱。由于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地方贵族的离心倾向和宫廷贵族争夺政权的内讧,以及因侵略扩张政策而引起的与邻国的不断战争,土耳其的实力开始走向衰落。到17世纪中期,土耳其矛盾重重,内外交困,越来越走向衰落。         
     在1683—1699年的战争中,土耳其企图联合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不满的匈牙利封建主的军队进行对奥的战争。1683年7月,土耳其军队围困维也纳。奥军得到波兰军队的支持,9月,土军被击溃,损失惨重:亡2万余人,损失火炮300门。维也纳一战的败北,迫使奥斯曼帝国转入防御,并逐 步撤离中欧。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之间建立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此后,战局发生变化。1686年,奥军攻占被土耳其占领的布达,1687—1688年,先后占领匈牙利东部、斯拉沃尼亚、贝尔格莱德等地。1689年,土耳其海军在多瑙河上的维丁城附近败北。同年,土耳其曾一度扭转败局,迫使奥军放弃原先占领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等地。由于俄国的参战,使奥地利得以恢复原来的态势。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泽特一战获胜,土军亡3万余人,损失全部火炮和辎重。

 

        根据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洛维茨和约》,以及1700年俄国、土耳其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获得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南部和波多里亚;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属各岛;俄国获得亚速夫要塞。这是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分割。

 

        进入18世纪,土耳其利用俄国与瑞典战争的机会,伺机报复俄国,土耳其取得了胜利。1716年,土耳其乘胜向奥地利开战,但告失败。1716年10月,奥军攻占特梅什瓦尔;1717年8月,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击溃土军,贝尔格莱德守军投降。根据1718年《波日阿雷瓦茨和约》,土耳其又失去包括贝尔格莱德在内的塞尔维亚北部。1735—1739年期间,奥斯曼帝国连战失利,奥军开始取得部分胜利,占领了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等地。军事失败加深了奥斯曼帝国的危机。1788—1790
年期间,根据1781年奥俄同盟条约,奥军发起进攻,1788年9月,在洛多什城附近被土军击溃。俄军在俄土战争中的获胜使奥军得以整顿兵力,重新转入进攻。1789年10月,奥军经过三个星期的围攻,攻占了贝尔格莱德,接着又攻陷谢苗德利亚、波日阿雷瓦茨等要塞。欧洲形势,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后形势的变化促使奥地利退出战争。1790年之后,奥地利和土耳其在解决双方冲突时不再诉诸武力,并且转而相互合作。总之,奥土战争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促进了多民族的
奥匈帝国的形成。 

 

     奥土战争持续近三个世纪。奥斯曼帝国曾盛行一时,在其鼎盛时期,幅员跨欧、亚、非三大洲。早在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就开始远征欧洲,之后,土耳其与东南欧和中欧各邻国之间一直存在领土纠纷,各国统治者经常进行武力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激起了各邻国之间的不满,促使各邻国结成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在战略上把自己摆在东南欧和中欧国家的对立面,“失道寡助”。长期的征战使国库空虚,激起了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人民愤懑情绪增长。1730年9月,伊斯坦布尔爆发人民起义。到18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也掀起争取独立的斗争。这一切都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斯曼帝国的日趋衰落,给欧洲各国瓜分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创造了契机,昔日的奥斯曼帝国已无往日的威风。

     
    而奥地利本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一个最大的邦国,同时奥地利国王还兼任帝国皇帝.在奥地利与土耳其帝国的持续战争中,奥地利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了整个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土属乌克兰的一部分.还曾多次占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   这样奥地利不再是纯粹的德意志国家了,成了由德意志人统治的多民族国家.奥地利虽然变成了大帝国,但对它控制其他德意志邦国是不利的. 而普鲁士是纯粹的德意志国家,这也是日后普鲁士统一德国而不奥地利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