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看!!谨防跌入书法学习的误区!

 寒夜煮雨 2015-04-19

 

您学习过书法吗?您想进入古人书法之堂奥吗?

危坐正襟,悬肘五指执笔,笔锋垂直纸面,掌心中空,笔根置币,运笔不落,他人突拔其笔而不动,中峰用笔,力透纸背,正反难辨,羊毫笔使之等;统称“功力深厚”。老师如是说,学生如是做。然哀叹书法太难!写“十八缸水”,无功而返,责己不坚持。祸乎福乎?时至今日,持之以恒,苦学“十八缸水”之人,估有数十万之多,史不认之,无果清零,此乃真悲剧焉!苦学时间,数倍献之,未入门道。何故?予逐尽己主观之见识,试解之,愿对后学有所裨益为盼。


一,选帖:

学员选帖,概由教师指定,此乃误区之第一。 先贤遗迹,外形风格各异,内涵外延之标识,男女性别、性格、年龄、体质、文化、知识、经历、气质、修养以及书写案几高低、执笔法等诸多因素不同,字迹表现亦不同。学员选帖,唯率己之性而定夺。此乃学员步入书法学习殿堂,极其重要之第一步。此步走错,“十八缸水”尽废。临习教师之字,荒唐至极,天下莫耶!。试问教师:你算老几?羲之不悦!“行”、“草”、“楷”,从何入手?教师答曰:“正楷是基础”,反问:“中国书法史,行草、正楷,二者何先?”。视正楷为实用性写字之基础,具普遍之社会意义无疑,写字也!说正楷为书法之基础,非也!,形而下与形而上如何混淆?篆、隶、行、草、楷,楷书至唐方才成熟,若言羲、献父子仰慕之东汉草圣张芝没基础,可笑否?故叙己见:率性选帖(不含今人帖)!行草、楷书入手皆可,唯喜欢就行。师以婴孩学步之例劝诫,莫听!楷乃“十八般武艺”之一,楷书与篆、籀、简、帛、隶、行、草等,同为祖国书法文化遗产之魁宝,前者非楷由来,楷乃前者之进化,书法史必读!。再则,楷书基础扎实者,改学草书者难,另起炉灶,楷之影子,如泥牛般缠你,难以解脱,草书耍不开,苦不堪言。


二,选笔:

学员起手均选羊毫笔使之,此乃误区之第二。羊毫笔柔软,吸墨充分,适于圆浑厚实之笔划。为古人彩陶图案之专用笔,羊毫可制大笔,故古之书家好写尺把以上大字,该笔之优乃经久耐用且廉价。然羊毫笔不易让书者才情显露,这是中国书法之一大忌。。狼毫笔,前代也确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今日所见清前古人的真迹,除大字外大多由健豪笔使之。明文彭等也用过羊毫笔,属个别现象,真正普及自清代始。进入清代,反清复明,汉人动摇清朝政权之能量巨大,除镇压外,清朝皇帝还实行了一系列奴化汉人的措施。为隐含汉族文人之个性,树董其昌书法为范本,普遍提倡使用羊毫笔,这也就是使用羊毫笔书写的来历。习书者注意,书法之目的,流露个人自身品质修养也。简述狼毫笔之理由,就是易于表达。起承转折,提按徐疾,掌控自如。狼毫笔分大、中、小三种,视所写字体的大小而定,适合好写即可。


三, 执笔法:

采用“五指执笔法”悬肘书写任何书体,此乃误区之第三。我们读帖,先揣测该帖所使用之毛笔种类和大小;其二要看懂该帖的执笔法,古之书家,执笔习惯各异;其三要琢磨一下古之书家之案几高矮。而后动笔临习,就比较容易把握。予此例举几位古代书家之执笔法供诸位参考。



颜真卿执笔法


王羲之执笔法


柳公权执笔法


米芾执笔法



苏东坡执笔法


何绍基执笔法


四, 选纸、墨:

习者初学,采用廉价之毛边纸练字,此乃误区之第四。毛边纸表面粗糙,为使笔墨吃得住,学员须缓慢运笔,岂不知书写有速度快慢和提按变化。毛边纸之性,按、快和提时笔墨容易犯堕飘二病。故毛边纸不适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练字,那怕是依样画葫芦,亦很不顺。用毛边纸练字还不如用报纸之效果。太好太贵太厚,墨晕太好之宣纸也不是书法用纸的最好选择,快和提的运笔亦不能自如灵便,予之经验,采用单宣或廉价的安徽、富阳产之书画纸书写,效果最佳。古人写字除了简帛绢外,大都是在纸上书写的,当时的宣纸质量尚未达到现在这么生,要把古人书法的形抓准,把古人书写时的速度提按变化把控好,把书法的精气神、韵味学到上手,用对纸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用墨,一是用松烟墨,二是要知道用墨实际是用水墨,古人书法用墨黑度不失精气神,不显墨气,关键是用水用得好,我们现在不再强调用雨水、泉水,井水之类的水资源,但用量要很认真才好。不管三七二十一,满纸墨气那是不行的。

五,临摹方法:

只临不摹,此乃误区之第五。初学不外乎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最难即此“简易”,古人学书是强调摹写的,一板一眼地反复摹写,将书法之法铭刻于心,故前辈一般读书人皆有一手好字,就是如此。而当下在书法教学中,疏忽摹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更有甚者,教师要求学员临帖要意临,岂不知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让初学者如何会意临之。这才是婴孩学步,不会走先学跑的谬论。可悲至极,此类论调,比比皆是,这也就是当今学书者,苦修而不见结果的根本原因。敏思藏于胸,巧态发于笔,知书道之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力求,不可以目取之。一笔落下,便当掌控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书法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此乃基础入门之后之事是也,初学切莫急于求成,以防终身徘徊于门道之外,人生尽废。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学员不必顾及好为人师者之“谆谆教诲”,静下心来,摹写时段,烂熟于手,铭记于心,起码可获一枚步入中国书法堂奥之门票。
这里推荐一款专门用于书法临摹的工具——投影书法临摹.

五,学书动机:

今学书之人,孤芳自赏,欲与日月并曜,成为大书法家,此乃误区之最。是最最无知之动机。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书者人生也!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书法之神采、形质,可绍于古人做人之道理,可开后觉之良心,这才是继往圣人之绝学之根本目的,别无他意。学书者应积极入世,以期出世之境界,变化气质,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努力做事做人,令人尊敬,日常又有习练书法爱好,如果方法对头,基础扎实,法书品味自然不会低估。若立志成为书法家而学书,那就是风马牛不相干了,那是成名成家专业之学问,不属于本文讨论之范畴。

予简述综上五点,作一初探,望同志呼应,共同努力,补偏救弊,为中国书法文化之普及和健康发展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一般教师之面上知识,大多来源于个人心得和当下人云亦云之口头交流,或是历史传颂之书家轶事或小故事。故事有后人编撰之嫌,有对有错,还有理解之角度问题。古代留有关于书法之专门著述和语录颇多,阐述清晰,条理有序,很有文化厚度,闲暇时,可静心阅读之。古人专于形而上学层面上讲解,皆为天人合一之人生道理。

近现代,亦有不少学者热心于中国书法的研究,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对近代影响最大的人物,当属五十年代之沈伊默先生,为配合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让学文化之工人、农民、学生们能把字写好,沈伊默先生在众多的书写法中选择了“五指执笔法”,“中锋用笔”等方法作为书法教学的规范,印刷出版了类似新仿宋体之字帖,供学员们习临。后又出版了类似字体之中学生字帖。沈先生对解放后之文化教育普及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五四运动以降,为了建立一个新国家,推动新文化的发展,,反古法也是当时思想意识形态中一股主要的思想流。这就给今天致力于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之工作,留下了令人痛心之后遗症。在此暂不再展开,望能见谅!

拙文仅供读者参考,欢迎商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