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那么大,你又能走多远?

 指间飞歌 2015-04-19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十个字的辞职信最近爆红,被称为史上最有情怀的辞职信。但我看到这封所谓辞职信的第一反应压根和情怀什么的不搭界,而是看到了一次颇为成功的旅游营销。

很快,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这封“辞职信”成为了旅游公司的宣传广告,紧跟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后边的内容部通常是十大你应该去的旅游景区,或者辞职后最值得你去自由行的国家,再往下看就是旅行团的联系方式和代办签证的电话。

但仍然有不少执迷不悟的文青频频表示说,这篇辞职信的情怀感天动地,自己的心灵深处被它击中,于是决定辞职去世界冒险。是的,骑一匹瘦马,古道西风,浪迹天涯,这种鸡汤文学里常见的场景听上去对任何人都不乏吸引力。但不得不说的是,维持这种“优质的慢生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你的钱包里得一直装着钞票。

这一事实我想对于追求自由的文青们来说实在很残酷——他们辞职后很可能会悲伤地发现自己的存款甚至撑不过半个月的生活开销。想学当年的三毛去远方流浪?算了吧,我担心他们出了村以后恐怕都没钱买返程火车票。

在阻碍人们践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伟大精神的诸多因素中,金钱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责任,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记得台湾作家张国立说过一句话:二十多岁,背一把破木吉他四处吟唱,这叫流浪。三十多岁,背一把破木吉他四处吟唱,这叫流浪汉。前者是浪漫唯美的,后者却是需要社会救助的。这句话委婉地告诉我们为何辞职去世界看看的行为有多么不靠谱且不负责任。少年荒唐不羁,也便罢了,谁当年不曾如此呢?但进入社会工作多年的你对于自己的家庭、父母、自己的事业肯定多少有了一份责任,为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放弃自己难得的工作事业,就等于放弃了责任、撂挑子不管,表面上看这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这难道不也是给自己添乱,给他人添堵,为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的行为吗?

最重要的、并且也是最令人反感的一点是:一个有了不少社会应验的人面对偌大的世界,不辞冒险放弃工作,却居然只是为了满足“想去看看”这么一点幼稚的愿望。大山临盆,却生下一只耗子。犯得着闹出这么大动静?老大不小了还如小学生春游般走马观花,打打酱油,而不是积极参与到世界当中,促成其中某些哪怕是细微的变化,这成了当今旅游文学的一大庸俗。

过去的欧洲,贵族学生考入大学以前,有前往异地“壮游”(grand tour)的传统,目的是为了在进入学术殿堂之前,能了解具体社会,不至于将来读死书。这样的“旅游”和旅游消费毫不沾边。今天,中国的文青们都爱引用兰波的那句话,生活在别处,但事实上我们怎么从来都是生活在此处,只是偶尔去别处看看风景购购物呢?假如为了“到别处”旅游而辞职真的是祖国广大文艺青年们的普遍想法,那我只能对此表示不解和遗憾。

当社会里最该有理想主义的文青群体都失去了理想主义,集体堕落为知音体和心灵鸡汤的粉丝时,那么可想而知,社会上其他的人就只能更变本加厉地践行那套强调“与世界保持距离”的哲学,以消极遁世而始,以旅游消费而终,到世界看看而已,但谢绝参与。从中,实难寻找到哪怕一点点的价值。难道人生除了考大学上下班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就只剩下旅游了么?

与其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还不如说“世界那么大,我想成为它的一部分”。想要满足去世界看看的愿望,我们其实只需买一本世界地图册翻阅,大部分值得一去的地方都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如果你钱包里还有充足余粮,那么去任何地方实地考察一下的愿望都不难实现。然而,“看看”的新奇感永远代替不了“参与”的意义,如果我们只能在玻璃瓶里看世界而不是成为它的一部分,那世界对我们而言终究不过是一团虚幻的光晕和色彩。

那些有资格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物通常都不止于“看”,而是本身就成为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到了海明威,当年一战爆发,年轻的他萌发了“世界那么大,我成为它的一部分”的想法,于是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加入红十字会,前往战火中的法国、意大利,从此踏上不一样的写作生涯,最终成为了他那个世界的一个传奇。我又想到了40年代的凯鲁亚克,这个想去往他心中“世界”的橄榄球员,在大学里结识了一帮同样想去这个“世界”的年青人,于是,像他小说中的莫里亚蒂一样,从纽约驾车开始了横跨美国的旅程。他们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文艺青年的“垮掉的世界”。最有个性的当数前些年的美国人Chris Jeon,他的实习经验开始于一张飞往利比亚的机票,他在班加西成为了反政府武装的一名战士。仅仅“见证”对他来说不过瘾了,亲身参与其中才是最给力的事……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以上这些人的机遇,我也没有他们的理想,我只想找个理由溜出去看看。那么,好,你完全可以向公司领导请假,然后买张旅行机票,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但千万别告诉我这是你的情怀,也千万别辞职:年纪一把了,放着工作好好的不做,满世界做无业流浪汉,还美其名曰自己“在路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在路上,而是走上了鸡汤文学与反智主义的不归路。

至于辞职去旅游的想法到底有什么所谓的情怀,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但这并不妨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我们赋予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怀。这句话似乎讨好了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那些想要改变生活却又无力做到这一点的人。于是他们只好找个冠冕的理由溜出去看看,然后回到原点继续搬砖——不,“见过世面”的人们似乎连自己搬砖的事实都不愿再面对了——他们管这叫向平庸的生活投降。

西谚有云:“敌人溃逃时,人人都是勇士。”(all are brave when the enemy flies)我们现在不妨改写这句话说:旅游鸡汤泛滥时,人人都是旅行家。但是,身为“旅行家”的你会在异乡的旅馆吃泡面的时候思考凯鲁亚克、海明威们思考过的问题吗?会在忙着发朋友圈的时候参与别处的生活吗?真正的世界,和你有一毛钱关系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