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理论可以指导中国人的商铺选址

 长沙7喜 2015-04-19

商铺应该开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会回答:人多的地方。国内有些零售学教材会细致些,区分成多个要素:人口,交通,收入,房租,楼层,最终“综合分析”。网络上火热的帖子还会反复提及家乐福、沃尔玛的选址圣经,基本是要素组合的翻版。

不过,国外商家的选址秘籍虽然耀眼炫目,它们在中国的实践运用到底效果如何,以及它对中国商家的参考价值几何,都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洋品牌如何选址

在今天的欧美国家,商铺选址已经普遍告别依赖个人经验或直觉,多依赖成熟的精密商业选址工具计算分析。对普通商家来说,有大量发行印刷的读物指导他们如何商业选址。如1980年的《Market Research For Shopping Centers》,包含了大量的运筹学公式,考虑得极为细致,包括驾车距离与购物中心大小的比例,对预定区域分级销售区的细致划分等。

商业精密选址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大量专业选址服务公司的出现,使得同一个街区内必然会有银行、服装店、大众餐馆、高档餐馆、便利店、高端品牌店,会根据完全不同的选择策略,选择与谁毗邻甚至在马路的哪一侧。

而大型连锁企业的要求就更高,常会将第三方选址服务公司的咨询结合自身经验设计算法进行组合。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则有独立的选址部门,每个新店都有单独的调查,将数据传给总部分析人员,最终由总部确定新址。

对跨地域经营的商家来说,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当然会让其在不同地区选择完全不同的选址策略。

以大型超市为例,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因为汽车普及率高,且人口密度较低,高速路出口附近往往是选址重点,大型购物中心往往不会在地价高昂的市区选址,而会选在多个城镇均可驾车抵达的郊区。而欧洲的法、德等国,因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超市多会更贴近市镇选址。

同一商家在不同社会的定位差别也决定了选址倾向。如山姆会员店,在美国是会员制低利润的仓储卖场,但在中国,其更偏重中高层白领。因此,遍布美国各地的山姆会员店,到了中国就只青睐北上广等大城市,并且不像其他超市设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而是位于靠近高速公路的地段,并配有超大停车场。

更离谱的是哈根达斯,在美国是街边店,人流量是其选址的最主要衡量指标,到了中国却非市中心不进,为非大型商场不入的中高档冷饮店。

中国特色打败西方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成熟的运筹学选址方法开始进入中国,但很快发现老革命遇见了新问题—许多注重科学选址的西方企业发展远远不如同类中国企业,大型超市中选址最为精细的沃尔玛,反而不如更注重本土化的家乐福扩张顺利。

为什么会水土不服?

因为中国实际上是个不需要精确选址的奇特国家。

逻辑上,商业选址是根据现有环境及其预测,分析出合理的商业区位候选,再由经营者决定地点。但是,由于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资本的作用太重要,而土地资源又掌握在渴盼投资的政府手中,城市扩张方向完全可被行政力量改变。如果资本与这种强大力量保持良好关系,“××建到哪里,市中心就是哪里”并不是梦想。

另一方面,精密选址学不断发扬光大的西方,早已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而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变化比计划还快是一种常态。一个大型外资商业机构专司规划的高官曾感慨:闭着眼睛在北京地图上扎图钉,选出的都是好地段,这种情况下,精密选址反而不如放手扩张的效果好。

中国城市的街道特征,也往往让西方的经验完全失效。中国宽阔的马路对步行购物者犹如阻断交通的河流,所以,即使两家大型购物中心对街营业,互相影响也非常有限。

今天,那些海外学成了精密选址相关专业的学子们,尴尬地发现自己的专业成了“屠龙之技”,不过,他们或许值得等一等—理论上,过了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城市格局成型,精密选址学应该会有用武之地。

但中国的情况毕竟独具特色,比如北京。2014年8月,消息称北京市发改委原则上不再批准四环以内的商业用地,即使特批,面积也不会超过一万平方米。

也许,只有小型连锁超市才是选址理论应用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