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学仲——书法的执笔方法

 tianjinzy 2015-04-19

1.主要执笔法
写字拿笔首先要用指头,现在就先从指法说起。
五个指头在写字时各起一定的作用,如何操纵这五个手指就称做指法。中国书法的拿笔特点,是用四个指头捏住笔管,小指不直接与笔管接触,只起辅助作用,五个指头的具体运用如下:
大拇指:用大拇指上节端的位置,捏在笔的后面和左面,在向右、向上、向外的方向斜仰,起推动作用,执笔法上称为“”(音yàn,按或抵的意。)
  食指:食指是第二个手指。 用食指的上节端捏住笔管的右前方,用力的方向是向下、向里,起推动作用,执笔法上称为“压”。
中指:中指是第三个手指,五个手指中最长的一个,用它的上指端弯钩住笔管,在运转笔锋时给食指增加助力,执笔法称为“钩”。
无名指:无名指是第四指,用其指甲和肉相近的指端由里由下向上、向外推动,以起顶的作用,执笔法上称为“格”。
小指:小指是第五指,紧紧依属在无名指下面起辅助作用,执笔法上称为“抵”。
这五个指头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而又把力量加以集中。分别的说,其作用就是(按)、压、钩、格(顶)、抵,合起来说就是“五指齐力”,这就是传统的“拨镫法”。指法是为了执好笔,下面再谈一下指与笔的关系:
前人对指头捏笔的要求,比较一致,即捏笔之指要实,不能松,捏笔松了,笔杆容易动摇。掌要竖起不得平卧着,使手掌得势得力。要领是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锋正”。“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实在,五指齐力;“掌虚”就是五指捏笔,但掌心是空虚的,使手指有旋动的余地;“腕平”是指手腕背面与纸面平行,手腕也要竖起;“锋正”是指笔的主锋保持在副毫的中间,避免笔锋成为刷子的形状,写的字像用刷子刷出来的。

捏管的高度,要看所写字的大小而定,小楷要稍低,离笔头一寸多;中楷稍高,在二寸范围;大楷和草字回旋的幅度加大,因此,捏管的高度也要加大,约在三寸左右。(以上都是指小指到笔管下端的一段的距离。)

  2.参考执笔方法
前面所介绍的是被公认为正确通用的执笔方法,一般写毛笔字的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于初学写字的青少年,就像儿童拿筷子一样,应当首先学一种正确的方法,以便入手就能掌握一种正确的姿势。
但执笔方法也因人而异,不是绝对的,过去写字好的人,也有一些个人习惯的执笔法,或因书写条件变了,而需改变一下执笔的方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以讲求执笔应有正确的方法为主,而不依古法、自创一格、自我作古的也大有人在,远如宋代名家苏轼,认为执笔无定法,他自己写字用卧笔;近如清代的何绍基,创用一种很是别扭的回腕执笔法,而他们两人都是一代的大书法家。现在就把参考性的笔法介绍如下:
 

三指着笔法
现在人们在实用中,使用硬头笔(如圆珠笔、钢笔、铅笔)的量要比毛笔还多,这些笔的笔头坚硬,不能竖直笔杆来写,方法是用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管,中指在笔杆的内侧抵住,无名指不接触笔管,小指依次贴在无名指的后面。

  也有很多习惯于用这种拿笔方法拿毛笔的,所不同的是笔管竖直一些。这种写法,对于立板竖写而言,笔与版面可以保持九十度,笔锋也仍然是中锋。如果用这种方法可以写得很好,也不必勉强纠正。传统执笔法中有一种“单钩法”,与三指着笔法是相近的。

  平复执笔法

  这种执笔法也是传统的执笔形式之一,书法家解缙说:“拨镫以下,莫若平覆。”这种方法与四指着笔法的不同点,是把无名指由里面移到笔管的外面,和食指、中指并列,小指贴在无名指的下面,这样就使掌心更加空虚。

  捻管执笔法

  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捏住笔杆的杆头来写,是高捉笔管的最高限度。这种执笔的局限性大,用它写大幅字的狂草,快速挥毫,比较得力。缺点是指头大部分处于下垂的状态,五指用力的特点发挥不出。写出的字飞舞飘洒有余,而刚健沉着则感不足。

  提斗执笔法

  提斗也称“揸笔”,大个的俗称“抓笔”,我们写特大的字如会标及大型宣传标语时,一般的大楷笔也都不适用,必须用揸笔书写。揸笔的圆斗很大,再用捏细笔杆的执笔方法就不行了,应该改变一下手法,用大拇指夹住后方,其余四指满握住前方,用一个大拇指起抵拒的作用,因为揸笔沉重,笔管短而圆斗大,人的手臂起了笔管的作用。其他还有回腕法,即把手掌弯回,手指向着胸前。

  所有这些,或是一个时代的执笔方法,或是一个人习惯的执笔方法,或是为了适应笔管的要求,或是为了适应书写字体的不同,这里只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作为参考借鉴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