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许愿真 2015-04-20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1.古代文人的谥号

韩愈

韩文公

王安石

王文公

范仲淹

文正

范文正公

欧阳修

文忠

欧阳文忠公

司马光

文正

司马文正公

王翱

忠肃

王忠肃公

史可法

忠烈

史忠烈公

左光斗

忠毅

左忠毅公

周顺昌

忠介

周忠介公

 

 

 

                                      2.古代的节日

      ①除夕

    一年里的最末一天叫“岁除”,当天晚上叫“除夕”。

     ②社日

    社,土神。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春天祭祀叫“春社”; 秋天祭祀叫“秋社”。具体时间,“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的醉人归。”(张演《春社》)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寒食节

    清明节的前两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闳《寒食》)

     ④端午节。阴历每年的五月初五。相传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后来加入了纪念屈原的内容。

     ⑤元旦。阴历的正月初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种名酒)。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⑥花朝。阴历每年的二月十二,相传是百花的生日。

    ⑦腊日。阴历每年的十二月初八。

    ⑧人日。阴历的每年正月初七。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⑨七夕。阴历的每年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九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⑩上元节。又称“元夕”、“灯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 灯如昼。(朱淑贞《生查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重阳节。阴历的每年九月初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古代时辰的划分及名称

夜半、|夜中|||

鸡鸣

昧旦平平旦平平明指质明

日出

朝食食食时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入日日夕

黄昏

人定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鸡鸣入机织。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孔雀东南飞》)    

    鸡鸣风雨女萝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4.古代官位升迁调动的专用动词

 

   有“授”的意思,即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非出任)。

   如:“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除去旧职出任新职,一般用于新任官职之前,而免去的旧职,往往不写。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再如:“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白居易《除苏州刺史》)

    再如“举为孝廉,除左著作郎。”(《晋书·陈寿传》)

    再如:“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汉书·陈王列传》)

  出                                                                

    即出任。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由家居而出来做官;一是京官外调,即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属于贬官)。

    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再如:“帝怒,出为谷州刺史。”(《旧唐书·杜正伦传》)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如:“迁我如振落叶耳。”(《王忠肃公翱事》)

    再如:“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但也有“流放、放逐”的意思。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迁”前若加一“左”字,则肯定为贬官。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为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改任官职。同一意思的词还有:“迁”、“转”、“移”、“改”、“调”等。

    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再如:“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新唐书·韦丹传》)

 

    降职。多为京官降为地方官。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①贬退。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柳宗元《封建论》)

再如:“便毁其贤以为当黜。”(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②废掉。“营纪公生太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左传·文公十八年》)

  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如:“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解龟

   罢官。因古代官印上方的印纽常做成龟形,称“龟纽”,故有此称。

 

  降职。如:“贬为连州刺史。”(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特指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放宁夏道。”(《谭嗣同》)

   

   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5.古代季节的划分及名称

春(1——3)

夏(4——6)

秋(7——9)

冬(10——12)

    1月孟春

4月孟夏

7月孟秋

10月孟冬

   2月仲春

5月仲夏

8月仲秋

11月仲冬

   3月季春

6月季夏

9月季秋

12月季冬

                                      6.特定时日

初一

如:“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左传·

昭公十六年》)

十五

如:“予犹记周公只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既望

望之次日

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

壁之下。”(《前赤壁赋》)

月末

如:“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左

传·成公十六年》)

 

 

                               7.南京古称

  建业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江宁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     江宁之龙蟠

  白下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鲁迅《赠画师》)

  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连云樯橹,蔽日旌旗,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萨都剌《白字令·登石头城》)

  台城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台城六月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

  金陵     《金陵春梦》     金陵十二钗

  天京      太平天国时期南京被称为“天京"。

                       8.其他城市的古称及别称

扬州

维扬

瓜洲

 

福州

三山

 

 

镇江

京口

 

 

杭州

武林

临安

 

宁波

四明

 

 

成都

锦官城

 

 

温州

永嘉

 

 

苏州

姑苏

吴郡

吴门

三仙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淮左

淮水东面

 

 

 

 

 

 

 

 

 

 

 

 

 

 

                          9.林林总总的文化、文学常识

    1.古代楷书四大家:简称“颜、柳、欧、赵”(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我国古代自南宋以来,把花中的“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

    3.我国古代臣民犯罪,株连九族。“九族”指的是以自己为本位,上指“父、祖、曾祖、高祖”,下指“儿、孙、曾孙、玄孙”。

    4.“六艺”作为六种技能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6.下列古代地名指当今的哪些地方?维扬,指扬州;三山,指福州;浮梁,指景德镇。

    7.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也叫“朱文”)”,笔画凹下去的叫“阴文(也叫“白文”)”。

    8.“江阴”和“衡阳”的得名,是因为它们位于长江以南和衡山以南。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

    9.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先”表示对已死的人的尊敬。已故的父亲称为“先父、先考、先君子”,已故的目前母亲称为“先母、先妣”,已故的君王称为“先帝、先皇”,已故的奶奶称为“先大母”。

    10.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观灯,清明节祭扫和踏青,重阳节登高。

    11.我国古代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 地支计时法的子时。

    12.中国古代说的“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豆。后来泛指粮食作物。

    13 .古代的记年法主要有三种:王公在位年次记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干支相配记年法(此记年法是从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始的),帝王年号记年法(此记年法是从汉武帝刘彻时开始实行。如元和十年(《琵琶行》))

    14.“然后以六合为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句中的“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七庙”是指“天子的宗庙”,这里借指“国家”。

    15.古代称祭路神叫“祖”(如“既祖”(《荆轲刺秦王》),祭奠时洒酒于地叫“酹”(如“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祭祀时用的猪牛羊统称为“牺牲”(如“牺牲玉帛”(《曹刿论战》))。古人称幼年时的朋友为“总角之交”,称平民百姓的交往为“布衣之交”,称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为“忘年之交”,而“莫逆之交”“刎刭之交”都表示双方的交情之深。

    16.君王时代称帝王的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17.我国封建时代的秀才应具有的“四艺”指的是:琴、棋、书、画。

    18.古代的刑罚严酷,各种刑罚均有名称,如在脸上刺字叫“黥”,砍掉双腿叫“刖”,挖掉膝盖骨叫“膑”,还有更为残酷的如凌迟、大辟、车裂、腰斩等。

    19.古代称酒有很多名字,如“杜康”、“琼浆”、“玉液”、“金浆”等。

    20.古代称信也有很多名称,如“尺牍”、“尺素”、“鱼雁”、“雁足”、“雁翅”等。

    21.古代称月亮的名字也很多,如“婵娟”、“玉盘”、“玉轮”、“玉兔”等。

    22.古代马车,驾两匹的叫“骈”,驾三匹马的叫“骖”,驾四匹马的叫“驷”;拉车的马,居中的叫“服”,左为“左骖”,右为“右骖”。

    23.古代对老师的尊称至少有以下几种,如“夫子”、“先生”、“子”“师子”等。

    24.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为“国子监”,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人被称为“监生”。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讲”、“助教”等。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