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叙陈正甫会心集

 高山仙人掌 2015-04-20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国子监助教,考功员外郎等职。袁宏道是明末公安文派的首领,论文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创作上以小品文著称,风格流丽清新,不拘格套,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 “三袁”。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恣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代人仰慕著趣的名声,追求近似於趣的东西;於是有辨说著书法绘画,鉴赏著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麼关系。趣从自然而然中得来的就深刻,从后天学问中得来的就浅薄。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不知道什麼叫做趣,然而无论做什麼统统是趣啊!脸上没有严肃的表情,眼睛没有固定的样子,嘴巴喃喃发声而想说话,脚跳来跳去而不固定,人生的至乐境界,真没有超过这个时候了。《孟子》所谓的「不失赤子之心」,《老子》所谓的「能婴儿」大概就是指这个啊!-------------趣的最高最高境界。山林里的人,不受限制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所以虽然没有在追求趣,却已经接近趣了,那些愚味庸俗的人他们接近趣,往往因为他们没有品味。可是品味愈差,他们所追求的就愈来愈下流,有的人就纵酒吃肉,有的人放情声伎,完全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毫不忌讳、全不害怕,自认为自己无望於世,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这又不是趣了。等到人年纪渐大,官职渐高,品味就渐渐地大,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然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深获得趣的人。所以他所写的《会心集》一些人,趣占了大半。否则的话,即使有人狷介好像伯夷,清高好像严光也不录取在里头。啊!谁说品味像陈君这样,官职像陈君这样,年纪壮盛像陈君这样,竟然能够懂得趣到这样的地步哪!

  这是作者为友人陈所学所编《会心集》一书写的序,作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会心集》今已不存。陈所学,字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是作者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