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贺兰山岩羊的约会

 宁夏银川的张恭 2015-04-20

我和贺兰山岩羊的约会

 
 
 
 
 
 
 
 

 灰色的皮毛,机警而灵敏,善于攀崖。4月20日中午,2只小孩在6只父母陪伴下,在2300米高的贺兰山半山腰悠闲地吃草,春天那些刚刚露头的青草芽被它们啃的只剩个草皮,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它们的粪便,与山崖极为近似的颜色,即使三五米开外也很难发现,这就是我第二次邂逅的贺兰山岩羊。

岩羊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岩羊属(Pseudois)的唯一种,因喜攀登岩峰而得名。又名石羊、崖羊、青羊、山盘羊、盘羊体型中等,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两性具角,雄羊角粗大似牛角,但仅微向下后上方弯曲。雄羊体重50-74.5kg,雌羊35-50kg。上体毛色青灰褐色、褐黄灰色、褐灰色。一般四肢前面及腹侧具有黑色纹。岩羊中等体型,体长1.15~1.65米,尾长10~20厘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25~80千克,雄性比雌性大;头较小,眼大,耳小,颏下无须;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四肢的前面为黑色。系青藏高原特有种,在我国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西部等地,还向东北延伸分布至黄土高原。岩羊有3个亚种,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 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北部、新疆南部、陕西等地,以及毗邻的尼泊尔、锡金、克什米尔地区。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无林山地。夏季结成十至数十只的群,冬季则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由1只或数只公羊率领。主要在黄昏活动,常有1只或几只公羊立于高处突出的岩石上瞭望,当敌害开始接近时则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带,由于毛色与岩石极其相近,故不易被发现。夜间及中午在岩石或岩石旁休息。晨昏到小溪边饮水。以草、小灌木、苔藓为主要食物。9月交配。 春季4~5月产仔,每胎1~2仔。

大约中午1点左右,当我在半山腰歇息时的一声咳嗽,一只大山羊突然受惊跑了起来,就在我左侧3米左右,我立马拿起手机拍了下来。此刻,我知道是岩羊,就偷偷尾随而去,转过山脊,好家伙,整整8只岩羊就在前面的山坡悠闲地吃草,我一点也不敢打扰,就远远的又拍了几幅,有公有母,有大有小。它们发现我的踪迹后,就边走边吃,也没有怎么害怕。我蹑手蹑脚,爬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观察,刚一露头,离我不足1米的一只小岩羊看见我,发出“噗”的一声,即刻一起跑过不远处的山脊,顿时淹没在灰茫茫的山坡中。

就这样,我跟着它们,翻山越岭,一路朝西边的山里爬去。时间不知不觉过了2个钟头,我满头大汗一路攀岩,到了一处大山的背面,试图赶到它们前面,结果扑了空,几只已经在我前面翻过又一山脊,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实在赶不上它们了,无奈间头往山下一转,突然发现我的后下方那两只公岩羊在吃草,我就欣喜的拍下它们。本来,我想阻止它们返回原路,结果错了,它们迂回了一下,还是跑过悬崖陡坡,追随大部队去了。

我再怪石林立的山间,把哪些很难见到的贺兰松和石峰中的野桃花拍个够,再上到山顶,发现我已经到贺兰山东麓的正坡最高处了。当你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极目远眺,用石头堆砌而成的高耸无比、巍峨壮观的山崖就是它了。

野生的贺兰山岩羊,它是贺兰山的精神,它们给贺兰山带来了生机,给贺兰山的生态和多样性增添了丰富的想象,善待它们,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2015、4、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