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

 紫色舞者精灵 2015-04-20

来源: 好父母网整理 

什么是发现式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法,就是通过学习主体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 现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大力提倡的。他认为实现教学任务的一个可靠方法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他主张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我们所谓的发现式学习,其对象并不单指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课外朗读过程中,我们可能 “发现”一个早已熟悉的成语,它经常挂在同学们的嘴边,但是我们并没有从书中接触到它,老师也没有讲过它的意思,现在我们看到了它的应用语境,经过查字典 或者其他方法明白了它的真正意思,这就是我们的发现,是真正的发现。再如,在自然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一条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 过我们,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我们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我们通过学习 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当然了,发现也需要外在的刺激和引发,它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联想发现法

联想发现,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事联想发现,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二是概念联想发现,即由于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的概念。这两种联想发现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小故事来理解。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据说少年的李白曾一度厌学。有一天,他见到一位老人手拿一根铁杵 不停地在磨石上磨着,李白不解,上前问道:“老人家,你磨这铁杵干啥?”老人回答:“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大笑:“这么粗长的铁杵要磨成绣花针?这怎么 可能呢?”老人坚定地说:“只要每天磨下去,一定能!”李白觉得好笑,晚上睡觉前还在想这件事。想着想着,突然醒悟了:铁杵磨针的过程不就是坚持不懈的过 程吗?自己的学习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和毅力吗!李白从铁杵磨针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从此发愤读书了。

中国古代的名诗佳句流传下来的很多,有很多好的诗句是在人们对诗过程中发现的,也因此这些诗句 流传得更久远。一位朋友对王安石说:“古人有‘风定花犹落‘的佳句,没有谁可以与它对上。”王安石心想,这是一句以静写动的诗,由此而联想到王维的以动写 静的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于是脱口而出:“我用‘鸟鸣山更幽‘来对。这位朋友拍手称赞:”‘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一以静写动,一以 动写静,好!“

这两个小故事,前一个由磨杵之事联想到学习之事,当属第一种联想发现;后一个由”以静写动“联 想到”以动写静“,尽管这是诗句,但却包含着哲理。静--动,动--静,这就是概念联想。尽管王安石的对句是借用,但是借句在原诗中与前一句同表以动写静 之意,换到此位置之后,则同”风定花犹落“这个以静写动句互为补充,诗意翻新,确实是王安石的一个联想发现。

联想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可能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现,但是它确实在我们的 学习过程中起着作用。如我们学习古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因为这两者有共同点,就是都不畏惧 严寒的侵蚀,坚强地傲立在风雪中。再如,刘畅小朋友看到农民伯伯面对累累硕果喜笑颜开,联想到在春天时他们辛苦劳作的情景:”到处是人们紧张忙碌的身影 “,”虽然肩上的重担已经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他的热情还是那么高,干劲还是那么足“。刘畅通过联想,把秋景和春景都展示在面前,从而发现秋色和春 色之间的必然的联系: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没有人们在春天洒下劳动的汗水,不可能换来秋天的累累果实。也因为这样的联想,她明白了”春华 “--”秋实“的意思。眼前的农民伯伯丰收了,刘畅的精神也丰收了:”发现也是一种丰收,是一种学习上的丰收。“

通过联想,我们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活跃自己的头脑,锻炼自己的想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