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鲁木齐市民状况:三成受访者读不了一本书

 细雨青衫 2015-04-20
制图/杨波
制图/杨波
制图/杨波
制图/杨波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亚心网联合东风日产米东天中旗舰店,于4月20日起推出世界读书日系列报道,本次报道分为两部分—“乌鲁木齐阅读调查报告”和“捐书进校园活动”,前者重在展现目前乌鲁木齐市民的综合阅读状况以及市民对阅读场所的满意度;后者重在为阅读条件有待完善的学校及学生送图书,为孩子们创建更好的阅读环境。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阳光爱心公益社、西部爱心公益社新疆站的大力支持,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专门为捐书活动精选了500本图书送给孩子们。4月23日,捐书进校园活动将把图书和爱心一同送入孩子们手中。

  亚心网讯 (记者余梦凡 史纪伸 实习生谢鹏摄影报道)过去一年中,你读了几本书?一项针对乌鲁木齐成年人进行的读书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受访者在过去的一年中读不了一本书。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晨报联合新疆数流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50位年龄在18岁到60岁的乌鲁木齐市民展开了读书情况调查,包括阅读小说、散文集、诗歌、各类工具书等。

  调查结果显示,就读书的数量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有22%的受访者读了超过5本以上的图书,还有31.3%的人没有读完一本书,或者一本也没有读。

  为什么读书读得少?有六成的人选择了“没时间读书”。在进一步采访中记者发现,“没时间”并不是指真的没有空闲,而其实是把空闲时间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事情上。28岁的程序员翟旭刚说:“研究生毕业后的三年里我再也没碰过书了。每天上午十点半上班,晚上七点半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饭差不多就晚上九点了,刷刷微信、微博、玩玩游戏,一晃两三个小时过去,也该睡觉了。”

  近两成人选择“不爱读书”。43岁的吴崇铭是一家拌面馆的老板,“从小我就不爱看书,啥书都看不进去。现在每天生意都挺忙,想劝自己坐下来看看书,也不现实。”吴崇铭说,他平时顶多翻翻报纸,“我有两个朋友和我一样,生意做得都挺好,就是不爱读书。”

  有趣的是,尽管不少人读书并不多,但对于“你认为读书对工作和生活有影响吗”的调查,79.3%的人给予了肯定,只有20.7%的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50岁的姚文迪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虽然无法直接影响到生活,但有读书习惯或长期读书的人,从书中汲取而来的"营养"在他们面对一些事情时,会让他们能更准确和更理智地判断、面对,这些无形中作用于生活的改变,都是看不到的财富,价值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浩]

  2014年4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77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如果说,不读书的人理由各不相同,那么仍在读书的人又为何而读书?读什么书?通过什么方式阅读?

  为何读书:年轻人大多为工作

  坚持读书的人,为什么而读书?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读的书多以养生类为主,而年轻人读书人群中,应对职称考试、公务员考试的人占了不少。2015年65岁的瞿爱心家住喀什东路,作为受访者之一,他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很满意”。

  “退休后更加关注健康,2014年一年我买了4本有关养生、保健方面的书,全都读完了。”瞿爱心说。

  在走访乌鲁木齐各大书店中,养生保健、农业种植方面的书架旁都能看到老年人的身影。51岁的马兰芳笑称:“在家总看电视也怪没意思的,到书店转转就当"串门",随便翻翻书,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和老年人不同,专程来逛书店的青年人则更有目的性。4月14日下午8点,在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门口,记者遇到了刚购书出来的罗智刚和好友,两人手里各拿着一本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书。在职称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材料书架旁,挑选的青年读者比较多,有人坦言:“平时工作忙,要不是为了考试,也没啥时间看书。”

  读什么书:励志类图书广受青睐

  在“你喜欢读哪种类型书籍”的调查中,喜欢通俗小说和励志类图书的市民人数接近。

  这一情况从实体书店的销量中也得到了印证。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经理窦艳红告诉记者,通俗类书籍十分走俏,尤其是通俗类的畅销小说。另外,近几年来,励志类图书也很受读者青睐,比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是马拉拉》等,是最近卖得比较好的。

  在书店一楼,32岁的市民张京正拿着一本励志的书靠在书架旁阅读。他坦言准备自己创业,资金已到位,“就是缺乏底气,于是来书店想从书里找点信心。”张京说,通过这几天的阅读,他心里总算有底了。

  “以前,周围也有不少人读一些心灵鸡汤或者励志类的书,我还笑话他们。其实这类书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没什么营养",主要看选什么书了。”市民陈笑文说,他选择的这本励志书,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让读者对号入座,能很快找到自己问题的症结,“我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一点,行动力是最重要的。”

  阅读方式:纸质读物为第一选择

  窦艳红1984年进入新华书店工作,她介绍,2008年至今,是纸质图书遇冷又变热的7年。“2008年至2011年,由于网络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读书人群开始通过网上电子阅读器阅读的方式进行"尝鲜体验"。那三年,图书销量停滞不前。”窦艳红说,从2012年起有了很大转变,纸质图书销量大幅回升,2015年书店销量一直处于递增状态。

  影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图书的销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经播出,本是书店畅销书的原著销量也跟着翻番,仅2015年三、四月的销量就顶得上过去两年的总和。当天,市民周昌义专程来买《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我看过一遍,又在网上下载了电子书,还是不过瘾,就来书店买一套作为收藏。”

  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青睐于纸质读物的人数高达60.7%,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阅读方式是上网阅读,有很多市民会从电脑和手机上进行阅读。“我知道看电子产品久了对视力有所影响,但用手机看更方便一些。”市民赵莉说。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浩]

制图/杨波
4月18日,乌鲁木齐市友好路国际图书城,一些小读者席地而坐正在看书。
制图/杨波
制图/杨波

  除了对乌鲁木齐成人阅读进行调查分析外,亚心网还联合新疆数流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乌鲁木齐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发出了100份问卷,了解他们的读书情况。

  在“课外你花在哪类书上的时间最多”一问题上,35人选择了“杂志漫画类书籍”,排名第一;20人选择了“教辅类”,排名第二。选择这两项的人数总和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此外,乌鲁木齐青少年还喜欢看科普读物、文学小说。

  在“你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问题上,选择“半小时以内”的人占到39人,“2小时以上”的仅有12人(详见右下图)。而在“你为什么很少读课外书”一问题上,54人选择“课业负担很重,没时间看课外书”,24人选择“课外书对考试成绩作用不大”,还有22人则表示“没有读书氛围”。

  “每天放学回到家将近8点,吃完饭写完作业就10点多了,为了能考一所好大学,爸妈和我还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写完作业花一个小时背单词,一个小时读书,读的书也都和考试有关。”就读于乌鲁木齐重点高中的张伟(化名)说,他的词汇量在班里名列前茅,这要归功于课外大量阅读原版英国文学作品。

  孙女士的儿子2015年14岁,她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有点担忧,“中考后,我给他买了一套中外名著,可两年过去了,他翻了几页就再没动过,有点空闲时间只喜欢看漫画书,其实我赞成他读点名著。”

  2015年53岁的郭玉云在教育系统工作了30年。“大多数家长认为,除了名著,其它的都不适宜作为课外读物。其实名著不一定适合孩子,关键是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孩子的阅读偏好与家长期望相悖,这与家长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郭玉云说,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影响孩子读书的家长并不多见。

  郭玉云表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家长们要尽量给孩子做好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引导孩子尽量少读网络小说,多读一些有文学底蕴、有思想的书,这些书虽然对眼前的学业可能没有太明显的帮助,但对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对将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浩]

  专家看法

  读书永不过时

  “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每天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信息,看都看不完,还有必要读书吗?”“我讲一个网上的段子会立即引来周围人关注,我要说一本昨天看的书,关注度就会低很多。”在此次读书调查采访中,不断有人提出质疑。面对这些疑问,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董立勃说:“读书这件事,永不过时。”

  “30多年前,读书是那个时代汲取知识的惟一途径,也是满足人们对知识需求的惟一来源。”董立勃说,一晃眼,到了互联网时代,人手一本书变成了人手一部手机,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最新信息,与身边人分享的也都是刚从微博、微信上了解到的资讯,“于是很多人质疑: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我的答案是,仍然有。”

  “网上新鲜有趣的资讯的确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这更像是一种快餐,放到明天、后天,甚至更久以后,人们就不愿再提起,因为还有更新的话题可以聊。而那些名家经典,无论是今天还是多年以后,都不会因时间过去就过时。”董立勃说,“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公交车上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人每天都能见到,只要不放弃阅读,阅读方式多元化是可取的。”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浩]

制图/杨波
乌鲁木齐市民阅读状况:三成受访者读不了一本书
乌鲁木齐市民阅读状况:三成受访者读不了一本书
制图/杨波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亚心网联合东风日产米东天中旗舰店,于4月20日起推出世界读书日系列报道,本次报道分为两部分—“乌鲁木齐阅读调查报告”和“捐书进校园活动”,前者重在展现目前乌鲁木齐市民的综合阅读状况以及市民对阅读场所的满意度;后者重在为阅读条件有待完善的学校及学生送图书,为孩子们创建更好的阅读环境。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阳光爱心公益社、西部爱心公益社新疆站的大力支持,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专门为捐书活动精选了500本图书送给孩子们。4月23日,捐书进校园活动将把图书和爱心一同送入孩子们手中。

  亚心网讯 (记者余梦凡 史纪伸 实习生谢鹏摄影报道)过去一年中,你读了几本书?一项针对乌鲁木齐成年人进行的读书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受访者在过去的一年中读不了一本书。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晨报联合新疆数流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50位年龄在18岁到60岁的乌鲁木齐市民展开了读书情况调查,包括阅读小说、散文集、诗歌、各类工具书等。

  调查结果显示,就读书的数量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有22%的受访者读了超过5本以上的图书,还有31.3%的人没有读完一本书,或者一本也没有读。

  为什么读书读得少?有六成的人选择了“没时间读书”。在进一步采访中记者发现,“没时间”并不是指真的没有空闲,而其实是把空闲时间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事情上。28岁的程序员翟旭刚说:“研究生毕业后的三年里我再也没碰过书了。每天上午十点半上班,晚上七点半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饭差不多就晚上九点了,刷刷微信、微博、玩玩游戏,一晃两三个小时过去,也该睡觉了。”

  近两成人选择“不爱读书”。43岁的吴崇铭是一家拌面馆的老板,“从小我就不爱看书,啥书都看不进去。现在每天生意都挺忙,想劝自己坐下来看看书,也不现实。”吴崇铭说,他平时顶多翻翻报纸,“我有两个朋友和我一样,生意做得都挺好,就是不爱读书。”

  有趣的是,尽管不少人读书并不多,但对于“你认为读书对工作和生活有影响吗”的调查,79.3%的人给予了肯定,只有20.7%的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50岁的姚文迪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虽然无法直接影响到生活,但有读书习惯或长期读书的人,从书中汲取而来的"营养"在他们面对一些事情时,会让他们能更准确和更理智地判断、面对,这些无形中作用于生活的改变,都是看不到的财富,价值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014年4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77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如果说,不读书的人理由各不相同,那么仍在读书的人又为何而读书?读什么书?通过什么方式阅读?

  为何读书:年轻人大多为工作

  坚持读书的人,为什么而读书?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读的书多以养生类为主,而年轻人读书人群中,应对职称考试、公务员考试的人占了不少。2015年65岁的瞿爱心家住喀什东路,作为受访者之一,他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很满意”。

  “退休后更加关注健康,2014年一年我买了4本有关养生、保健方面的书,全都读完了。”瞿爱心说。

  在走访乌鲁木齐各大书店中,养生保健、农业种植方面的书架旁都能看到老年人的身影。51岁的马兰芳笑称:“在家总看电视也怪没意思的,到书店转转就当"串门",随便翻翻书,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和老年人不同,专程来逛书店的青年人则更有目的性。4月14日下午8点,在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门口,记者遇到了刚购书出来的罗智刚和好友,两人手里各拿着一本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书。在职称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材料书架旁,挑选的青年读者比较多,有人坦言:“平时工作忙,要不是为了考试,也没啥时间看书。”

  读什么书:励志类图书广受青睐

  在“你喜欢读哪种类型书籍”的调查中,喜欢通俗小说和励志类图书的市民人数接近。

  这一情况从实体书店的销量中也得到了印证。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经理窦艳红告诉记者,通俗类书籍十分走俏,尤其是通俗类的畅销小说。另外,近几年来,励志类图书也很受读者青睐,比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是马拉拉》等,是最近卖得比较好的。

  在书店一楼,32岁的市民张京正拿着一本励志的书靠在书架旁阅读。他坦言准备自己创业,资金已到位,“就是缺乏底气,于是来书店想从书里找点信心。”张京说,通过这几天的阅读,他心里总算有底了。

  “以前,周围也有不少人读一些心灵鸡汤或者励志类的书,我还笑话他们。其实这类书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没什么营养",主要看选什么书了。”市民陈笑文说,他选择的这本励志书,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让读者对号入座,能很快找到自己问题的症结,“我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一点,行动力是最重要的。”

  阅读方式:纸质读物为第一选择

  窦艳红1984年进入新华书店工作,她介绍,2008年至今,是纸质图书遇冷又变热的7年。“2008年至2011年,由于网络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读书人群开始通过网上电子阅读器阅读的方式进行"尝鲜体验"。那三年,图书销量停滞不前。”窦艳红说,从2012年起有了很大转变,纸质图书销量大幅回升,2015年书店销量一直处于递增状态。

  影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图书的销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经播出,本是书店畅销书的原著销量也跟着翻番,仅2015年三、四月的销量就顶得上过去两年的总和。当天,市民周昌义专程来买《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我看过一遍,又在网上下载了电子书,还是不过瘾,就来书店买一套作为收藏。”

  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青睐于纸质读物的人数高达60.7%,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阅读方式是上网阅读,有很多市民会从电脑和手机上进行阅读。“我知道看电子产品久了对视力有所影响,但用手机看更方便一些。”市民赵莉说。
制图/杨波
4月18日,乌鲁木齐市友好路国际图书城,一些小读者席地而坐正在看书。
制图/杨波
制图/杨波

  除了对乌鲁木齐成人阅读进行调查分析外,亚心网还联合新疆数流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乌鲁木齐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发出了100份问卷,了解他们的读书情况。

  在“课外你花在哪类书上的时间最多”一问题上,35人选择了“杂志漫画类书籍”,排名第一;20人选择了“教辅类”,排名第二。选择这两项的人数总和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此外,乌鲁木齐青少年还喜欢看科普读物、文学小说。

  在“你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问题上,选择“半小时以内”的人占到39人,“2小时以上”的仅有12人(详见右下图)。而在“你为什么很少读课外书”一问题上,54人选择“课业负担很重,没时间看课外书”,24人选择“课外书对考试成绩作用不大”,还有22人则表示“没有读书氛围”。

  “每天放学回到家将近8点,吃完饭写完作业就10点多了,为了能考一所好大学,爸妈和我还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写完作业花一个小时背单词,一个小时读书,读的书也都和考试有关。”就读于乌鲁木齐重点高中的张伟(化名)说,他的词汇量在班里名列前茅,这要归功于课外大量阅读原版英国文学作品。

  孙女士的儿子2015年14岁,她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有点担忧,“中考后,我给他买了一套中外名著,可两年过去了,他翻了几页就再没动过,有点空闲时间只喜欢看漫画书,其实我赞成他读点名著。”

  2015年53岁的郭玉云在教育系统工作了30年。“大多数家长认为,除了名著,其它的都不适宜作为课外读物。其实名著不一定适合孩子,关键是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孩子的阅读偏好与家长期望相悖,这与家长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郭玉云说,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影响孩子读书的家长并不多见。

  郭玉云表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家长们要尽量给孩子做好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引导孩子尽量少读网络小说,多读一些有文学底蕴、有思想的书,这些书虽然对眼前的学业可能没有太明显的帮助,但对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对将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专家看法

  读书永不过时

  “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每天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信息,看都看不完,还有必要读书吗?”“我讲一个网上的段子会立即引来周围人关注,我要说一本昨天看的书,关注度就会低很多。”在此次读书调查采访中,不断有人提出质疑。面对这些疑问,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董立勃说:“读书这件事,永不过时。”

  “30多年前,读书是那个时代汲取知识的惟一途径,也是满足人们对知识需求的惟一来源。”董立勃说,一晃眼,到了互联网时代,人手一本书变成了人手一部手机,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最新信息,与身边人分享的也都是刚从微博、微信上了解到的资讯,“于是很多人质疑: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我的答案是,仍然有。”

  “网上新鲜有趣的资讯的确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这更像是一种快餐,放到明天、后天,甚至更久以后,人们就不愿再提起,因为还有更新的话题可以聊。而那些名家经典,无论是今天还是多年以后,都不会因时间过去就过时。”董立勃说,“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公交车上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人每天都能见到,只要不放弃阅读,阅读方式多元化是可取的。”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浩]

(责任编辑:HN6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