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庆“九头十三坡”

 自我完善z 2015-04-20



九头即:

  卫山头 (体育场东侧)

  高井头 (建设路)

  横坝头 (大观亭西侧)

  大拐角头(北正街南)

  小拐角头(天后宫)

  高山头 (朱家巷北)

  墩头 (大观亭西南)

  游山头 (鸭儿塘对面)

  朱山头 (太平寺旁)

  安庆九头之首——高井头

(民国时期高井头南街口照片,现在为水师营水产品市场。往南,便是长江。现在长江水位,已落至有记载以来的最低点)

  高井头是老城“九头”之首,过去这周边曾经有一口老井,因为位于高冈之上,约定俗成,称之为“高井”。高井在安庆赫赫有名,《怀宁县志》上曾有记载,但位于何处,岁月匆匆,时光流逝,已经无法寻觅。但高井头作为地名,却长期延续下来。即便现在被强行兼并为建设路的一截,老安庆人仍如此称呼。13路公交车就有“高井头”一站,下车则是高井头小商品市场。

  上世纪50年代初,高井头南起小二郎巷,北至钱牌楼,由康济门进城,过小南门正街,一上一下,正好是一个坡。再往北,便是三步两桥。高井头街南,有一条窄巷,叫进士第,在是花鸟市场。进士弟南,现万豪逸景一带,为始建于明代的粮库,后称为“万亿仓”。万亿仓规模最大时,内有会储堂、后堂,其间环建南仓39楹,北仓32楹,南外仓15楹,北外仓13楹,后堂南北又分建9楹和11楹,其后又为大晒场。民国初,万亿仓改为省城储谷处。后部分房舍又陆续改建为学校。最初在这里圆办学的马伯瑶(民初任北京参议院议员,后任安徽省印花税务局局长),也是安庆自来水的创始人。1919年,他在万亿仓后部创办成德中学。1920年,饶耀晖也联合一些教师,在万亿仓前部创建奎文中学,1929年又与郭咸中合办,改校名为安庆私立中学。

  十三坡是:

  朱家坡 (沿江东路)

  卸甲坡 (东门同城巷)

  昌甲坡 (殡葬馆旁)

  任家坡 (胭脂巷西)

  邓家坡 (杨家塘附近)

  登云坡 (胭脂巷口对面)

  凤凰坡 (大南门口)

  宣家坡 (大南门附近)

  司下坡 (四方城附近)

  五垱坡 (西城门口)

  黄甲坡 (杨家拐旁)

  县下坡 (五垱坡对面)

 
  墩头坡 (大观亭附近)
  老安庆十三坡之首——登云坡
  登云坡位居老城“九头十三坡”之首。顺登云坡一路攀上来,便是盛唐山巅。史载汉武帝曾由此登山一望。东晋建武元年(317),精通阴阳历算的郭璞也气咻咻登了上来,结果一抬头,水树千帆,云烟万岭,不由击掌叫绝,连呼“此地宜城”。

  登云坡东接小南门正街,街口过去在康济门西侧,出城门,便是小南门外。登云坡南的山裙之地,早先建有观景胜地——三江第一楼,登楼扶栏,“山以前身献,江以半壁收”,被誉为老城观江第一佳处。三江第一楼清康熙年间由山东提学任塾修建。后凤阳府训寻鲁琢在楼南修建私家花园养园,并洋洋自得曰“养园我筑大江头,恰拥三江第一楼”。

  登云坡的“坡”,主要集中在巷西,现仍存麻石条阶坡七十三级,坡之高之陡,在老城不多见。民国时期,登上坡顶是小小十字路口,南去为大南门内正街,向北是利民街,穿街而过,便是胭脂巷。南行十多米,另有一条插竹巷。出登云坡西巷口,曾建有长啸阁。由于位于盛唐山顶,登阁远望,长江如练,尽收眼底。与长啸阁齐名的,是小蓬莱茶馆,店内经营点心品种繁多,味美质佳,在老城独树一帜。其中出名的有千层油糕、翡翠烧卖、水晶包子、鲜肉大包、重油烧卖等。诗人苏曼殊在安庆任教时,也常“至小蓬莱吃烧卖三、四只”。 康济门、镇海门被毁之后,登云坡渐渐失去光彩,虽然路面经过几次大的翻修,但其中 “登云”之感已无法找回。近些年周边高层住宅群拔地而起,更把一条登云坡巷挤得又窄又细,即使登上坡顶,立在盛唐山巅(大南门街至任家坡、插烛巷的十字路口),也南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