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好父母网整理如今不少父母的心态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认为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 余”;二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他们能做得好,并且把他们定位为不能成事的“小鬼”。这其实都是一种自私,考虑的只是自己省事,赶快完成工作,而忽略了孩子 的成长和能力的培养。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是在生活小细节上一步一步地形成的,下面高分网编辑为你详细分析孩子的自主意识 该如何培养。 1、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平时,我们能听到很多“好”妈妈的故事——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事无巨细,有求必应,稍有疏忽和懈怠,就会百般自责:我太对不起孩子了!我欠孩子的太多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怎样的爱才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呢? 2、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第一,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能让人信任什么?是的,他们很小,很无知,也很无能,但是他们是有潜力的。 小到自己上厕所,大到自己整理房间,你相信他,鼓励他,他就会努力去做。第一次做不好,你要相信他第二次能做好,第二次做不好,还有第三次、第四次呢?信任,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动力。孩子在信任的目光下学会走路,他也将在信任的目光中学会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教给孩子方法。 这是对第一条的补充。你可以信任孩子能自己过马路并放手让他去实践,但是,如果你不教会他辨认 红绿灯,不教会他如何应对突然而至的车辆,那这种信任就是盲目,甚至是危险的。在放手让他去做某件事之前,你必须告诉他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他最 基础的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近。教他做比替他做也许会更麻烦,但授人以渔又绝对比授人以鱼更有意义。 第三,适当示弱。 家长什么事都替孩子想到了、做到了,那孩子做什么?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而且最好不要安排、指使他去做什么,而是应该尽可能的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态度坚决并有耐心。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周折,比如,孩子刚开始兴趣很高,但过不了多久就开 始打退堂鼓,或者费了很多功夫,孩子仍然学不会,这就需要家长有耐心,而且态度坚决:自己的自己做,不能指望别人。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 多引导,少否定、埋怨、少指责,帮助他尽快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