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论》:肝主筋。《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之气血亏虚,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筋膜病变多与肝有关。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 又 曰:肝为将军之官。所以筋病了,要找肝来治。但肝为将军之官,脾气又不好。怎么办?就要安抚。 “筋”字可以拆分为“竹”、“月”、“力”,可以用《说文解字》中一言蔽之:“筋,肉之力也。”也就是说,形状若竹,使肉孔有力的力量源泉。我们可以将身体比作一座巨大的交通系统,那么骨头便是交通硬件设施,关节便是连接这些硬件的枢纽。硬件有了,枢纽有了,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筋。试想一下提线木偶,我们不拉扯木偶的提线,木偶纹丝不动。当我们扯动连接木偶的线时,木偶才会动。筋就如同拉动木偶动的线。 筋通过伸缩来完成自身的功能。当筋拉长的时候,相应的肌肉就会变得细长。当筋缩短的时候,相应的筋肉就会变得短粗。正常工作的筋,在拉长或者缩短后,相应的筋肉会恢复原来的长度。但是筋发生病变的时候,迫使几段的肌小节变短了。当筋拉长的时候,正常部位的筋肉变得细长,只有病变的部位不动或者变短了。用中医术语来说,这就是“筋缩”。筋缩,也就是筋肉短了。那么与肌肉并行的神经、血管也会受到殃及。筋缩的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从外表看不出来,影像检查结果大多显示为正常结果。所以说“照妖镜”没有照出来疾病,也并不意味人的身体就是健康的。 我们常说“打断骨头连着筋”,意思是说筋和骨息息相关。但是筋的重要性远非如此。筋与气血经络、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肤、毛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我的理解: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摸不到筋的,而一旦能摸到筋了,那就表示筋出槽了,而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轻轻的把它推回去,一定要轻柔,就像我们安抚我们的孩子一样,让病人没有一点的疼痛感,这样在我们轻柔的推动下,出槽的筋就像乖巧的孩子一样,慢慢就回到了它的原位,而病也就好了。 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太用力,太粗暴。这样就适得其反,惹的筋的主人肝脾气大发,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我们揉的筋,不是越来越软,而是越来越硬。这时候我们就要调整我们的力度,来轻柔对待筋,在我们轻柔对待筋的时候,也就安抚了它的主人---肝,这样肝就会静下来,我们也就能把筋送回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