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捣猫宁:猫的历史和历史上的猫

 望云1120 2015-04-20

伴随北京的初雪,猫宁小姐似乎看到了儿时这座城市的模样~

还记得街边小房子的房檐上,那些如精灵般优雅的猫儿~想起之前大家评比的猫国还是猫城,熟不不知,这座城一直有着悠远的历史传承,就这样静静的、深沉的像个有智慧的老人一样,一直在这里,在这里撰写着属于你与他们的故事……

那些关于这座城属于他们的回忆……

【猫宁小姐】


在老北京的生活中,猫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防鼠害,性格温顺,加上自己会找食物,饲养成本低。猫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因长期在野外生活,为防止天敌发现行踪,形成了掩盖粪便、讲卫生的本能,特别适合室内生活。

猫源于古埃及,被认为是神,严禁流出,古希腊人曾努力了几个世纪,始终没能偷走一只。最早的家猫都是作为国礼送到各友好港口的,在埃及布巴斯蒂的陵墓中,埋藏了18万只猫的木乃伊。在古埃及,遇到死猫必须停下来大声喊叫,表示与己无关,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亲眼看到,一个希腊人在埃及因不小心踩死一只猫而被处死。

相比之下,老北京对猫颇有好感,自上到下,宠爱有加。

老北京多养中国猫,分两种:一是狸猫,又称狸奴,它身手敏捷,是捕鼠能手,此外脑袋圆,两耳距离近,与人类婴儿面貌接近,惹人怜爱;另一是狮猫,自然界的猫多是短毛,长毛猫不利于野外生存,但造型威猛,深受皇家喜爱。

据《野获编》记载:“明万历时,御前最重猫,其为上所怜爱,凡后妃各宫所畜者,加至管事职衔,且称谓更奇。牝者曰某丫头,牡者曰某小厮,若已骟者,则呼为某老爹。至进而有名封,直谓之某管事。但随内官数内,同领赏赐。”

明嘉靖时皇帝的狮子猫死了,用金棺厚葬于万寿山,并让大臣们写祭文“荐度超升”,这下可难住大家,最后袁肆激扬文字,有“化狮成龙”一句,得到皇帝激赏,袁肆从此官运亨通,直至入阁。

狮猫大体分四种,即白、黑、黑白花、杂色,但着色部位亦有讲究,有不同的美称,比如:白身黑尾,叫“铁枪拖玉瓶”或“雪里拖枪”;白身黑尾额上有黑,叫“挂印拖枪”或“印星”;白身黑尾且背有黑,叫“负印拖枪”;黑身白尾名为“银枪拖铁瓶”或“昆仑妲己”;通身黑而尾尖白名为“垂珠”……

因为宠爱,猫融入了老北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西四附近有猫耳朵胡同,日常小吃有炒猫耳朵,俗语中有“猫儿腻”“闹猫”,玩具有“拉猫”,即用泥做中空猫头,下糊牛皮纸,纸中有洞,穿上涂松香的棉线,一拉线,玩具就会发出猫一样的声音,又称“叫猫”。

今天商家多有“招财猫”塑像,虽然是舶入,但中国南北朝时期便有类似的雕像,唐代《酉阳杂俎》中亦有“猫洗面过耳则客至”之说,可见爱猫之心,天下大同。

 

good morning鼓捣猫宁

点这领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