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取悦青年,中年取悦自己

 天地人和w 2015-04-20

作者:晚睡

现在流行跨界,一不留神,你就会发现有的人除了老本行,又开始进军新领域。比如在最近召开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演员苏有朋就变成了导演苏有朋,他率领电影《左耳》的主创人员亮相红地毯,几位主演全部都是年轻人,身上带着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

还有主持人何炅,也变成了何导演。他第一部电影作品《栀子花开》与他曾经唱过的单曲同名,一听名字就是一部青春电影,为了配合宣传,主创人员全部身着统一校服,几位女演员洗尽铅华,清淡妆容,穿着白衬衣、咖色棉布短裙,又是另辟蹊径,被称为全场“最青春”剧组。

主持人蒋晓涵采访苏有朋,苏有朋说自己拍的是一部有思想的青春片,“一群年轻人的成长故事”。何炅的新作也是一样,主要讲述了当下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为爱情、为梦想不断成长、痛苦、蜕变的经历。

演员转型做导演,从幕前转为幕后,大多数都喜欢从青春片入手,苏有朋的好朋友赵薇的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还获得了第33届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第50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2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第32届百花奖最佳导演,第15届华表奖优秀青年创作,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等等奖项,拿奖拿到手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各位新导演,大家都想要为自己的新作找到一个最讨巧的切入点。

看到《小时代》系列都能让年轻观众疯狂,连老一辈的知名导演都坐不住了。曾经拍出过《孔雀》、《立春》、《最爱》的顾长卫导演拍出了《微爱之渐入佳境》,令广大观众瞠目结舌——这不是好看与难看的区别,而是彻头彻尾的体现出了影片毫无节操的对年轻人的谄媚。影评家甚至绝望地评论,“顾长卫的这次转型,可以看成第五代群体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覆灭,最可怕的是,这也是第五代转型里真正最惨烈的一个。相比之下,张艺谋、陈凯歌在这个商业大潮之下,显得有节操得多。”

即使年轻观众,亦不买账,有人讽刺说顾长卫为了票房真是拼了,他肤浅地自以为是地将年轻观众所习惯的元素都集合在一起,“微信、约炮、文艺青年,这是电影的起因和主要人物;青年屌丝奋斗史、爱情公寓加内陆特供鬼故事,这是电影的主要故事线索;苦追女神而不得加北漂梦的破碎,这是电影情感的推进动力;屌丝逆袭女神是故事的大团圆结局。”这种试图年轻化的转变,更像是一种投机,而缺乏应有的真诚,使这部影片“像一个失去记忆的人空洞地媚笑,像一个失去灵魂的人轻飘着飞扬。”

如今的青春片越来越趋于雷同,谈恋爱、逃学、争风吃醋、流产,很多人看完了之后觉得迷惑,因为这并非中国孩子的典型青春。只不过这样写才热闹,会好看。就像石康写出了火爆的《奋斗》,很多姑娘看了《奋斗》就说自己特像米莱,可石康却说:“米莱是我胡编的啊!”——这个世界一直在肤浅地理解年轻人,然后又肤浅地消费他们。

作家蒋方舟认为,“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这是由经济规矩来决定的,青年们“喜新厌旧”,消费积极,有无限的潜力,商家和媒体自然就会用力去讨好他们。中国电影习惯取悦年轻人,也是因为奉献票房的主力都是青年。

我喜欢看电影,但经常发现在一个电影放映场里,绝大多数观众都是青年人,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是很尴尬的存在。有一次,电影散场向外走,我和老公还在热烈探讨剧情,后面有一对年轻人小声对话被我听到:“真奇怪,这么大岁数还喜欢看这种电影。”什么电影啊,不过就是一部《私人订制》,作为冯小刚和王朔的粉丝,来捧场有什么奇怪的。

很多中年人都不看电影,中年夫妻可以一起购物、逛街,可是不一起看电影,他们四平八稳地坐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下载网络剧看。我曾问过一位朋友,为何不去看电影,她说:“人家年轻人去电影院是为了亲热,我们有家,在家里呆着干什么不行,干吗去电影院,还要花钱。”人到中年,都在逐渐变成实用主义者,也正在逐渐丧失应有的情趣。

看电影仅仅是为了看电影吗?互相依偎着在光影创造的梦幻中热泪盈眶,仅仅就是为了亲热一下?不,那是更高层次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象征着那一刻两个人在共享一个精神世界。看电影不仅仅是看电影,还是试着脱离平庸的现实生活,一起在电影艺术的引导下做一个梦。

中年人,也应该有梦。现在很多中年人的问题都在于已经不会做梦,想要的一切好像都已经在了,得不到的好像也不可能得到了,生活得麻木、琐碎,仅仅是依靠惯性在前进。他们不善于取悦自己,即使有,也是一种岁月即将逝去的恐慌,比如拼命地买名牌,住大房子,开好车,但在精神上,却选择了枯萎。

他们不再恋爱。婚姻之内也需要恋爱,不是吗?但他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逐渐漠视对方的存在,如果他们想要恋爱,就去找婚外情——不是外面的人有多么好,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让熄灭的火堆重新点燃。

青年被世界取悦,是正常的。青年象征着未来,是最积极的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世界不会特别取悦中年人,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中年人已经是规则的制定者,他们是躲在幕后的终极大boss。中年人如果不学会自己取悦自己,这个世界是不会主动向他们敞开的,他们会眼睁睁地失去本来应该无限丰富和精彩的后半程的生命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认为中年人也能恋爱的社会,才是经济得到良性发展的社会。因为他们手里有资金,他们在恋爱中的消费,就能拉动内需。一个中年人也会恋爱,懂得如何自我取悦,并且能得到祝福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社会。

人都会老,青春灿烂无敌,但中年正在不远处迎接着每一个青年人的归队。人生不只是青春,青春之后还有大把的好时光。在歌颂青春之余,我们更不要忘记给中年人一点掌声,奖励他们学会取悦自己。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