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毛笔字和强式间架结构六法

 幽梦清影 2015-04-21

写毛笔字和强式间架结构六法——习字简得

毛笔字是公认的中国国宝、国故、中华文化的要素之一,富有无比的艺术魅力或者是美的载体。观看毛笔字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古人有云,写的信笺,上面的字是“千里面目”,留传千年的字,就是千年面目了。写好汉字,尤其是写好毛笔字是许多人多年的追求。

笔者从小学就开始学写毛笔字。那时对写字并无特殊的感觉,随大人的教导行事罢了。父亲没上过几年学,但钢笔字独特端正优美。他的指示就是写字、写字,呵呵。后来自己闲时也看一些字帖,写些字,毛笔的或是钢笔的,进步不大,自己也不在意,觉得写字只是一种技艺,不会产生多大的物质效果。平时看这个家那个家的评论,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无以复加,似乎天下只有这一种艺术了,只是一头雾水。现在有了些年纪,具体的事大致成型了,有了欣赏的心思了,又开始学写字,因为这是投资最小,最容易拿起的一种技艺了,也开始品味字的形态美了。

看的帖、书杂且乱,又不请老师教导,心智愚鲁,口呆舌笨,把能够记在纸上的所得集中在一处,是这样的——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呢?笔者看了许多的著作或言论,这也是过去古人所无法做到的,——因为现在的传媒、印刷都很发达,——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

永字八法,如锥划沙,如屋漏痕,计白当黑,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不要状如算子,字有八面。现代的书法家则说,写字就是将笔转来转去,写好字就要写好一字,还有注意结构、笔划、重心、笔法之类。

这些说法,都是能写好看的字的人说的,应该都是写好字的秘诀了。可是,从这些说法里,笔者得不到具体的写字的方法。经过若干年的摸索,忽然领悟了这些说法的内涵,现写在这里,供同好评判。

写毛笔字实际是黑白的艺术。说它是艺术,意思是说写字不是让人认识你所写的字,而是用字形传递你对美的感受——字这样写是美的,或你认为是美的。

先说说前人的说法。

毛笔字的字形就是一些墨色或者墨的团块,一些黑色的几何形状。这些墨块的组合就是字形,就构成了毛笔字的美。这样来解释前人的说法就有出发点了。

一、永字八法,说的是八种基本笔划的写法。毛笔是有尖的弹性很少的软锥体,和西方的毛刷不一样,毛刷的头是平的。在写笔划的时候,为了下一笔的连贯或者好下笔,就要收笔,就是在写笔划的时候,笔划的开始和结尾都要和行笔的反向回一下笔,用意是整理笔头的形状,使墨能够重新聚焦起来,好重新开始写下一笔。这样,也使字的笔划形状能够相同统一,形成了韵律,产生了美的感觉。如果起笔收笔的时候不逆锋回笔,笔划的两头就是带尖的形状,既不便于连续书写,也显得无力,自然就不美了。当然也有不逆锋的,那是少数的情况,一方面是要产生一些变化之感——全是藏头护尾也是一种单调——另一方面是笔划本身的要求,比如捺,如果收笔来写,写字的速度就放慢了,因为捺一般是最后一笔,如果出锋就好连系下一个字的首笔的起笔。捺也有回锋的,在行书中常出现,表示一种心情——下笔的意思已经确实完了。

二、如锥划沙,说的是笔划的写法。写笔划要对毛笔有所控制,不能任意由着自己的习惯喜好随意来,不能用蛮劲呆劲。落笔的时候是先往下,再往旁横行开去。且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否则,不向下就划不出笔迹;不保持就会弄出一团墨块;不控制行笔,就会使笔划粗细不一,线条扭曲拐来拐去。

三、如印印泥,和如锥划沙意思差不多。这是写毛笔字的反说。就是说,毛笔写在纸上,是软碰硬,用印在泥上盖印,是硬碰软。软硬相似,上下相反,这两者就有共通之处了。

四、屋漏痕,说的是笔意。过去的茅屋质量不好,多有漏雨的地方。漏处多是一个点,雨水从那里慢慢的渗下来,在所经之处留下痕迹。显然,这个痕迹是连绵不断一直向下的。这个说法概括了如下意思——写字的笔法、结构、章法都要连续统一,不能杂乱无章象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一字中既用逆锋起,又用出锋起,随意凌乱;或者一字特别的大,另一字特别的小,行不成行列不成列;都用粗笔的地方忽然用了细笔;字形东倒西歪——要整体的统一,局部的变化。比如兰亭的之字,虽然形状变化多端,但大家还认为是个之字,不会认为是别的什么字的。

五、计白当黑,其实是字的结构的精髓。此语的用意其实说的是布局结构要均匀,就是在一个字的方块里,黑白要均匀,或者是对称;不要挤作一团或者过于稀疏。我们如果把字看成是有厚度的,墨色还有重量,那么每块墨迹就有了重量。有重量就要遵守牛顿法则,就要让这些重量能够站稳,好象盖房子一样。这样字就有了重心。如果笔划挤在一起,就象一堵墙特别厚重,那么支撑它的力量要多大啊。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大小的搭配。有的人写的字,笔划忽大忽小忽粗忽细,可是看起来也很美,尤其在草书中。这就要用到物理中的杠杆原理,也就是如果你的笔划布置搭配符合了杠杆原理,就能达到稳定的效果。称砣虽小压千斤,可是称砣和千斤的距离也是远的。这是大师和鬼划符的区别所在。或者看一看小孩子玩的翘翘板,要两端都坐着差不多重量的人才能上下来回翘起来,否则怎么玩呢?

六、胸有成竹,是说要将欲写欲画的字或物,想象在纸面上,用笔去描画这些虚拟的影像,如同摹写。这实际是将练习字画的摹写方法用于实战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即是此意。心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精彩的词句意象,丰富多样,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不做无米之炊闭门造车之事。

七、意在笔先,这是和胸有成竹意思差不多,是在写字前在纸上先虚拟出一个行笔的路径,写第一笔时,第二笔第三笔的写法已经想好了。写字尤如下棋,写一笔则后几笔如何措置已有安排。下棋的高手可算至十五步之后的变化,低手则是见招拆招。艺术相通,事理相似,大概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八、不要状如算子,说的是不要有呆板的感觉。写字在达到统一之后,还要注意变化,注意局部的不统一,从而产生动的感觉,既统一又不统一,这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不能完全一样,横都是一样长,竖都是一样粗。书法和印刷体不同,该横平的略斜,就是一种变化,就是要产生一种不稳的意思,产生动的意境。如果竖笔斜的话,字从整体上就不稳定了,而横的斜,就是如风摆柳,顿生灵动。

九、字有八面,说的是汉字是方块字,写字的时候不能脱出这个方块,每个笔划,每个方位都有界限,不能超出,但不能不及,——不及尤如超出。每个小的局部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也有自己的八面。笔笔到位,每个笔划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把字写好了。

十、笔笔中锋,其实说的是对行笔要有控制,不能随心所欲或者是任意无为。所谓的如印印泥,如锥划沙之类就是控制笔的方法,只是古人说的不仔细不具体而已。下笔要先往下再行笔,印印章的动作,锥划沙的动作都是先要往下,让笔划有一定的宽度,才能展开去。笔笔中锋,是从头到尾都要对行笔有所控制,一旦失控,就会出现病笔。

再说说现在人的说法。

一、将笔转来转去,就是要连贯统一。笔划之间的连接要顺畅自然。掌握好笔法,才能转得好。笔意顺畅了,才能转的流畅自如,自然统一均匀也会显现其中。转来转去,还和笔划的写法有关,后面笔者会说。

二、写好“一”字,就是掌握笔法。一是基本笔划,其它的笔划都是由它发展变形而来。永字八法,其起始就是写一字。点,是缩短的一字,横,本身就是一字,竖,是直立的一字,撇捺,是斜写的一字,能写好一字,这些笔划自然不在话下了。出锋容易,逆锋难,一字中自然是逆锋法多些,用出锋去写,有何难哉,也不值一提了。同样的,后面也会进一步展开。

三、主笔,这是说在字中能够决定整个字形的笔划。可是这种说法不好推而广之,就是有些字的主笔不好找出,比如“口”字。结合前面说的笔划有重量的说法,就好理解了,——主笔就是字中重量大的或者是力矩大的东西之类——有重量就有力矩。

四、重心,从上述,对重心的理解可以顺水推舟了。把初中物理翻出来,读者自行用点脑力吧。

毛笔字或者是汉字,其特点基本是方形的,也就通常所说的方块字。毛笔字就要基本上成其为方块,这是从字的总体外形来说的。其次,毛笔的书写其实就是绘画中所说的线条,那么所有的有关线条的美的概念都能拿到这里来应用。毛笔字仍然是个字,就要有字的作用,就是要能传递字义,说明白点,就是要使人能辩认,不能糊里糊涂朦朦胧胧,否则就是绘画而不是文字了。

过去记录写字的方法,可以参考字帖,这是好字的结果,不是写字的起始,是所然,不是所以然。怎样达到字帖上的效果,众说纷纭,却又使人不知所云。记录音乐,可以用乐谱,中国古人有工尺字记谱的方法,现在能看懂的人不多了。外国有简谱五线谱,能够很好的记录乐谱。可是,这些方法只能记录音乐的音长,音高,不能记录发音的轻重,声响的大小。一个演奏者,歌唱者,就可以借此发挥。

写字,特别是写毛笔字,实际是让笔按立体的方向行进,即,笔的行驶路线是三维的,不但有前后左右,还有上下。字帖是一个平面的东西,不能反映笔的实际运作。过去的各种写字说法,注意笔的平面运动较多,注意第三个方向上下的较少。比如说顿笔,是要把笔往下按么?如果是按,那么要按多少呢?这里留待高人解说。作为字,又是方块的,还要让人看明白,这是毛笔字和其它文字或种类的书法有了区别。为了达到这些要点,过去已经有了笔法和间架的总结。笔者还是按过往的说法,用笔法和间架来说写字。

一、笔法

对于笔法,永字八法可以说是极致,无从超越。

日本南门近籐编辑的《书法反隅》中有一个“画一图说”,这在笔者写前面的“写好一字”后才看到,现附上

他说,写“一”的四法是写一,筋法,骨法,肉法,可以参看图示。永字八法是从这四法发展而来。

中国的古代有个拨镫法,唐代林韫说拨镫就是推、拖、捻、拽。南唐李后主言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也,而且出自晋代卫夫人。其他的人对拨镫法的解释很多,和解说如何写字一样,五花八门,你我不同。参考这个图,就可以知道,所谓拨镫法其实就是说“一”的写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写“一”就是横着画一个西文字母“S”,一些字帖上有笔划的写法,在一个字形的轮廓中,往往画的就是这个S。如果把镫当作灯——不是马镫,拨镫解释为拨弄灯芯,就可能清楚一些。古时夜里照明用的是油灯,灯的形状多数是如同一个吃饭的碗,灯中有个芯,灯芯有的用长一点的棉线,盘起来,在灯边露出一点,燃烧的就是灯外的这一点。点的时间长了,灯芯会自己烧掉一些,灯光就暗了,要把灯芯往外拨一点,这显然要小心谨慎,拨多了,会费油,拨少了,灯不亮。可能还要把灯中剩余的灯芯理一下吧,应该还有个回理的动作,就是先把灯芯头往外拨一点,顺着理一下灯芯,再将灯芯尾盘起来。这是个连贯的动作。而且,拨镫还会有专门的工具,应该类似现今的攝子一样,或者是一根棍,临时的用头上的簪子代用一下,或许也行,否则直接用手去拿灯芯,会被灯火烧着。卫夫人应该是把理灯芯的工具当作毛笔了。这样的语言在古人很好理解,而且是普通的人,高贵的人不会自己去拨灯芯的。拨灯芯的人很少会写字,会写字的人拨灯芯又不在行,再者,这是晋代的拨灯芯法,现在人因为不用油灯了,也就没有了这个动作,对拨镫的动作更无从想象了。

既然是S形,那么对藏头护尾就能解释了,回锋也有了形象的对应。对于撇和钩,就是S没有了尾,或者是回锋的方向不同。S的弯曲方向也可以反过来,如同右旋左旋之类,头和尾也可以省略,加上长短的微调,还有提按顿挫,这就丰富了写法的变化,应用起来就千姿百态了。

再者,S的两头要有多大,回锋逆锋的范围比例有多大,也需要注意。过犹不及,太大太小的头尾给人以拘泥的意味。

西人的练习书法,要从画直线和圆开始。画直线是练习最简单的笔划,比圆稍复杂的,就是这个S了。东西方在这个方面同样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基本笔划的练习虽然枯燥,但却是必要的。盖房子要有基础,基础不好房子盖不高。写字的道理出不了这个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行笔的三维表述上,往下按笔,字迹就粗,往上提笔,字迹就细。看这个图,笔划的两头较粗,说明在这里是要按笔的。只不过这个按不是直接按,要略带一点转动,按的同时要转。按后要行笔,就要略提,同时要行,结束的动作其实是开始的反过来。这样的行笔动作连起来,就成了画S了。再简化一点,就成了画圆了。在写点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画圆,只不过这个圆可能不圆,要略微拉长一点。

参照如印印泥,行笔就是先要往下按,按的时候笔是带点转动的,所谓的逆锋起笔是也,接着行笔,再停住。停住的时候可以是往下按,同时要往回提,所谓无垂不缩是也,或者是直接提起。前者是点横的写法,后尘是撇捺的写法。在整个过程中,对笔锋触纸的深度要控制,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而且不能变化太大,无端抖动扭曲。这就是所谓的笔笔中锋。

既然写笔划的时候需要转动,那么执笔法——就是拿笔的方法——有了讲究。执笔法古人也是当作不传之秘的,各家有各家的个性。现在大致的是将笔竖起来,右手——右撇子的方法——握在笔的中部如拳状,这个拳要竖着,手腕放平,拳和手腕垂直,大拇指在一侧,其余四指在另一侧,拳心要空,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指肚和无名指末关节外侧触笔,小指自然弯曲,贴着无名指。

永字八法,论述者众多,在这里笔者不学舌了。

写笔划古人说有八病,参看日本冯武简缘编辑的《书法正传》中的说法,见下图。

 

 

如果笔划细,就显得轻灵,粗,显得厚实。圆角,显得柔顺,方角,显得刚强。弯曲,含有谦让,直溜,含有快顺,灵活运用这几个特点,给字形带来种种风味。

说到笔法,有个说法,是说颜鲁公在写完字,会让家人把写的字修整修整,流传出去的字往往不是原来的面貌了。他又说过,习字四十余年,才能得心应手。三国的钟繇为了得到韦诞的笔法,竟然发掘了韦诞的墓。这个说法有人说是编造,因为韦诞死在钟繇的后面。种种传言,无非显示笔法的神秘高妙难得。不过,中国古人花费在写字和作文上面的时间太多了,还只能述古,不能有自己的怀疑和发挥,又不习圃,羞于从事低贱的生产劳动,不去直接观察改造自然世界,想当然,臆想揣测,不去做实验检验。这些高雅艺术局限了多少超级的头脑,特异的人才,只有达芬奇,没有牛顿,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间架结构

对于结构间架,可以找到的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邵瑛黄自元的九二法,还有二十八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供记忆的量还是有点大,笔者综合起来,大致有这几点,无外乎统一、对称、均衡、连贯、揖让、小变之类,共有六点,姑且称之为强式间架结构六法吧。

确定字的间架结构,过去学的时候,有利用各种打格子的方法。最简单的格子是方框,其次是九宫,或者是米字,新有一种是回形,一种是在方的线内又有一个圆圈。确定物件位置的平面定位法,在数学上有坐标法。前述几种大致相当于绝对坐标法,就是整个字只用一个坐标系。另外一种定位方法是相对坐标,每个局部都有自己的坐标系,这在写字时也可以用得到。比如,离某棵大树有多远,方向如何之类,如果定位的区域内只有一棵大树,这就是绝对坐标;如果有几棵大树,那就是相对坐标了。有时,相对坐标可能比绝对坐标便利,如果字是组合形的,由几个单独的形组合而成,尤其如此。

结构、笔划、重心、笔法,前面已经照顾到这些概念了,不再多说。只是笔者有一观点,就是重力观点,或者说是写字的重力法。就是把每个笔划都当成是有重量的,有强度的,写字就是在造房子,这些笔划就是房子上的构件。在什么地方安什么样的构件,这个构件的形状是怎么来的,这就是笔划的写法,或者是叫笔法。至于怎样安排这些笔划,或者说怎样布置这些构件,就要用到重力的观点和力矩的观点。如果能够让这个房子稳定,这种写法或结构就是好的结构。这样,横要平直的道理就好解释了,如果一根房梁是弯而斜的,这个房子能持久么?口形的大小也好安排了,这些口形就象房子中的门窗,太大了容易漏风,太小了又不通风。上下的结构也好安排,能够摆稳就可以了。结合前面说的均匀的法则,字的结构掌握起来就有具体的用力处。

比如竖笔要垂直。如果你写的竖不垂直,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你的绝大多数的竖都是一样的斜法,比如郑板桥的字,或者西方字的斜体。对其它的笔划或者结构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字左上紧右下松,如果每个字都是这样,就自成一体,不能一个字是左上紧右下松,下一字右下紧左上松,再下一个字又是另一种结构,没有系统,没有韵律。如果字体偏扁,就大家偏扁,比如苏东坡的字。总之,要统一。

这个统一还有另一个法则,就是与多数人的习惯相适应。自然界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重力,所以竖要垂直,横要水平,尤其是竖,如果不直就会给人以站立不稳的感觉。如果撇向左倾45度,那么捺就要向右倾45度,这样来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同样的,如果第二笔比第一笔偏左,是为了让右边多写几个笔划,偏上偏下也是这类意思。总体来看,各处的黑白的分量大致相当,达到统一匀称,自然会出现美的意境。

再往深想一下,墨色的浓淡就好象房子的构件的软硬轻重,淡的是软而轻,深的是硬而重。笔划的粗细的道理也相似。加上直与斜的道理——与重力有关,笔划的长短与它周围的笔划有连系。用这样的观点,我们就能够写好毛笔字了。笔划之间距离紧密,有厚实沉重的意味,疏松则反之,有轻淡柔弱的意味。浓淡、粗细、直斜、长短和位置一起,构成了书法的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加上重力,就是音乐中的多来咪和音色,能够奏响书法的旋律了。

其次需要练习。练习的目的不单是要掌握理解字的特点,其次能够练出肌肉记忆,记忆住美的写法,排除自己原来不好的写法。写字就是控制自己的手腕上臂的运动。肌肉记忆是当今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古代人的字无百日功只是说出了这种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许多的成功者都说需要坚持,写字就是要多加练习。天才可能不需要练习,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灵光一现,可能会写出几个好的字的,但每个字都能写的好的,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是写不出来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写字也是这样的。

练习写字应由慢而快,由简而繁,一步一个脚印,学会了一样再学另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好的东西都想要。结果是熊瞎子掰棒子,所得甚少。或者根基不深,华而不实。

练习一定要用心去钻研被临摹之物的特点,每次有所收获进益,有新的发现,方能进步。不钻研,就不能掌握字的特点,或者是美的所在。要发现字写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避免不好的,发扬好的。如果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写去,任你花上几缸墨,也只是自己原来的字,和字帖有何相干。

所以说,练习时的一定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一心不能二用,古人有学奕学射的故事,奕秋常羊纪昌,各有其理。

其次是全身放松。古人学太极拳,练气功,打坐之类都要全身放松。放松是全神贯注的结果,也能帮助集中注意力。放松不是完全的无为,而是要去控制,只控制自己想要做的,想要写的,其它的事就当做不存在,要彻底撇开。

其次是不急不缓。写字的速度因人而宜,因字而异。草书就是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而创造出来的。初始学习的时候,速度可以慢一些,把主要精力放在注意笔法间架上。熟练是正确书写的结果,而不是开始。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改正要花更大的精力。

下面说说笔者悟出的结构间架布局方法。

强式间架结构六法

1、统一

统一的对面是怪异,突兀。统一给人以安定的感觉。丑是美的对面,反常的东西多有丑的意味。统一的解释是大家一样,从整体到局部,从单字到整篇,方方面面都是如此。由于要注意统一,那么在字的大小、方正,笔划的方向、长短,起笔收笔的形态等方面,都要一致。

2、对称

在绘画中,对称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对称本身就是一种美。我们谈到了笔划的重力作用,对称是满足重力要求的一种方法。对称有多种,一是轴对称,对一条线对称。一是平面对称,对某个平面对称。一是中心对称,对某个点对称,到某个点的距离相对等。

3、均衡

古人说计白当黑,美术字的写法中强调均匀,都是说明要注重笔划的位置长短。连续的横或者是竖,彼此的间距大致要相当,比如“真、川”。要注意笔划之间的力矩的平衡关系,数值要差不多。“真”字的最底横,承载着上面的笔划,所以最长。而且在竖的两面长短差不多。这又反映了对称。

中国字是方块字,各个方向都有一个参考线,有个限制,所谓字有八面,就是要注意这点。换句话说,字要天覆地载,上面要能盖得住下面,下面要能承得住上面,要天庭饱满,地角方圆。

均匀加上力矩的平衡,就是均衡。

4、连贯

连贯的目的是避免突兀、龃龉、支吾、生涩,造成一种流畅的感觉,使人感觉顺利自然。在行书草书,可以利用连笔来反映连贯的意思,在楷书,就要注意笔划的意味,形成连贯的形态。比如长笔不能有很多的曲折,尤其是锐角折角之类。笔划之间的连接要干净利落,不要有犹疑的意味。

连贯还有一个呼应的关系,各个笔划之间有种无形的连系。在起笔和收笔之间,各个笔划的相互关系之间,要能此开彼合,前呼后应。高明者能够以断为连,以连为断。

5、揖让

揖让是指笔划相互之间的处理。一个字由许多的笔划组成,或者分成小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笔划或部分,可以分出主次。次要的就要顾及主要的,在空间大小、长短等方面,要以主要的为主。总而称之,名为揖让。比如“汉”字,三点水虽是偏旁,占位要小,又字有个交叉,显然要占多点位置。过去有穿插谦让的说法,大意是主笔可以穿插于次笔之中,次笔要对主笔谦让,笔者的意思和它们类似。

6、小变

虽然我们讲统一均衡,但凡事不是绝对的。如果一味追求统一,那就是等线体,虽然也是美的,但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古人反对状如算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变通,允许有点小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名之为小。比如“三”字,按照均匀的说法,三个横应该一样长,任哪种美术字都找不出这样写的,这样写就太死板了。还有,兰亭的“之”字形态都不一样,也是追求这种效果。此法是个性的天堂,各种字体都是借助此法才出现的。

这六法是同时存在同时使用的,能够达到满足这六点,就能使字好看起来。由于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推出一些次一级的原理,暂列如下:

一、平行等距,这是从均衡来的。笔划之间的距离要基本相等,即留白要差不多;类似的笔划之间要平行,比如许多的横,许多的竖,许多的撇。

二、注意比例。如果不能等距,就可能是成比例的。这是均衡和对称的要求。达到均衡的方法是先确定重心。由于有统一的法则,所以每个字的重心位置是差不多的。在重心确定之后,从重心向外做虚拟的放射线,尤如画“米”字,在每条过重心的直线上,重心两边的重量乘以到重心的距离应该是相等的,或者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比例。这就是均衡的含义。我们可以给每个局部定重心,或者是每个笔划定重心,再由各个次级的局部的重心对整个字的总重心求力矩,这样来达到均衡。这里所说的字的重量就是笔划在虚拟的直线上所占的面积,或者是长度。

三、向背反势,如果不平行,那么就有相背相向之说。为了达到对称均衡,笔划之间要么相背要么相向,一横向右下斜,下一横大概要向右上斜了。这个观点发展开去,就有反势的概念,即长令短,短令长,正令斜,斜令正,大令小,小令大。这个“令”,是使人感觉上的,不是真的要把长变短,是利用周围笔划的布置,造成这种感觉。这种反势是在应用其它的原理的基础之上的,不能超越其它的原理。

四、松紧相对,字必成方。字的某些部分笔划多,布置起来就会紧密一些,但同一个字必然的其它的地方就会疏松一些,总体要成为一个方块。每个局部都要运用这六个大法,再结合起来。在这里要注意,常见的布置是重心偏左上,偏左重上,左收右放,上紧下松。如果重心偏下,会有稳重的感觉,偏上,就略有不稳定的意味,在具体的间架安排时,就要使之安稳。人群之中,以右撇子为多,右撇子写字时,以从左向右写方便。左收右放,就有了继续前进的空间。如果右边特别厚重,好象有堵墙,挡住了去路。如此,重心偏左上,会给人以动感。注意,此处是略,不能过,过犹不及也。

五、要有韵律。忌讳忽大忽小,大小不一,忽正忽斜,东倒西歪,无章可循。绝对的一致是做不到的,我们着重的地方还会随着具体的字发生变化。在统一的原则下,结合小变,就产生了韵律一说。这是在大的层面上来看的,我们的小变也要有规律,这就形成了韵律。艺术都是相通的,跳舞能和书法相通,还可以和写诗相通。跳舞、写诗和音乐中都有的韵律,同样可以在书法中找到它的位置。

六、笔笔合规。多余的东西一律舍去。不要随意添加臆造笔划、写法,随便加长、缩短笔划,改变笔划的方向。可以在笔划之间想象一些连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一些笔划的起始或者是收结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之类,这样来运用相对坐标或者是参照物,可能有助记忆好看的字形。

七、错落有致。我外公常说,学字先学篆。当时不理解,因为篆字平常很少使用,学来何用,徒耗时间精力。现在以为,要写篆非但要使用毛笔,而且要横平竖直,对笔划就有了映象。再者,篆的笔划需要布置得当,需要做到空白均匀。在篆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成了其它字体的结构了。现在无需特地的去学篆,可以看等线体,或者叫黑体。黑体加上小变,可以转成其它的字体的结构了。这样,要和黑体有区别,就是错落有致。我们的反势,也是相对黑体而言。横可以不平,竖可以不直,但要有致,要符合六个要点,就可以减少呆板的态度。

八、有算胜无算。写字要做到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要能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兰亭序据说是在醉后作,祭侄稿是在悲愤中草,都是出自作者的肌肉记忆,也就是作者的本性,即使聪明绝顶,本性不同,也写不出这些东西来。本性是可以修饰的,无礼的人可以学会礼貌,书法之类也可以往美的方面行进。说书法是创作,就是把作者对美的感受表现出来。天性之类,只是一说罢了。

我们拿“永”字来说,上点占位小,因为不是主笔。为什么是斜的呢?这是避免生硬,即使写成直的,也要有粗细的变化,或者在端点弯一下。位于正中,因为是单点。起笔要位于方块字的方块的顶线。

其次是横折钩。先为短横,此横要略平,如果太斜了,既影响后面笔划的布置,也就不成横了。横尾在中线上,因为下一笔是竖钩,位于中间,限制了此横的位置。竖钩要在中线上,因为它同时是对称轴。底钩要到达方块字的方块的底线。

其次是横撇,位于竖的左边。横受位置的限制,只能是短的,而且左边不能出格,出方块字的方格左竖边线,右边不能超过中间的竖。它的上下位置比较讲究,按对称和均匀应该位于竖的中间,实际要略上一点。这是因为右边的捺要略长,偏下一点的原因。而且,如果在中间,会显得整个字的上半部分的笔划较多,头重脚轻了。略上一点,虽然上半仍然是笔划多,但按照力矩的原理,下面撇和捺象秤杆和秤砣一样能平衡上面的重量。

正因为上半的笔划多,所以上半的笔划要略短内收,而下半的笔划要放开,做到上小下大,才会有平稳的感觉。

接下来的撇就好安排了,此撇要撇到方格的左边线。要注意的是,此撇的走向长短影响右边的捺。

其次是竖右边的撇。在左边的横撇位置安排好了之后,此撇的尾要落在左横的尾上,或者相近,撇的斜度要和左边的撇一致,差别不能太大。起笔不能出格。

其次是末笔的捺,在起始都被限制了之后,这个捺不能跳舞了。起在刚才的左边的横撇和右边的撇的交点处,收笔在格的右边线内;下边的位置,由于对称的关系,应和左边的撇的尾要平行。即使这个捺能够延长,显然不能出格太多。

其它的字都可以应用这六法来安排间架结构。

草书不适合方块的限制,是在总体上应用这些法则的。草书注重的是整张纸的结构布局法,是整篇的效果。

写字对普通人来说,只是一种技艺。技术能发展到极点,只有非常人能做到。技术的高低,和人品没有必然连系。颜鲁公不用说了,蔡京的字写的就很好。所以,单就写字好,就连带的把人品也看好,大可不必。反之,非常人必有非常字,心性高的人写的字也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