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格拉茨的时候,天气已颇有凉意。又一场秋雨过后,寒意竟有些往衣服里钻的意思。
晃晃悠悠走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城中,街上人也不多,天冷都躲屋里去了。正琢磨着哪整点儿热乎的东西吃暖暖身子,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儿从街角处缓缓飘出,立刻挺着鼻子逆着风向的一通找,嚯,栗子?!
其实在奥地利的旅行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栗子树,我还一直纳闷为啥没人做糖炒栗子,难道这栗子都是不能吃的?后来了解到这些栗子大部分都是给牲畜做饲料的,只有个别的种类可供人食用。
在烤栗子之前,会先在表皮上用刀划个口子,烤熟后栗子过热膨胀,表皮上的刀口就会爆裂开,用手稍微一挤压,栗子肉就蹦出来了,而且因为是干烤出来的,吃完了也不会弄粘手,适合边吃边走。
价格不便宜,两欧一袋儿,也就不到20个栗子,不过好在个儿大肉厚,感觉也不亏就是了。关键是天冷的时候手捧一袋儿刚出炉的栗子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一粒粒吃下,身体也越来越暖,能量也慢慢恢复,由此获得的就是继续晃晃悠悠的体力。
人是很奇妙的生物,即使在家乡待得时间不是很久,但在外突然听到乡音,即使是闻着家乡某种食物的气味,都会立刻将思绪带回家中,脑海中浮现着一帧一帧的画面,最终定格在家里楼下某个铺子卖的糖炒栗子的味道。想着小时候妈妈给买的栗子,油油腻腻,香甜醇厚。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的。
▲他们习惯吃的栗子都是干烤的。
工具是个圆形铁制的炭火烤炉,烤炉里最下面燃着温暖的炭火,烤炉里各有两层网状铁盘,专门用来烘烤栗子。
▲而最上层则像个盖子,密封住烤炉使内部可以持续进行烘烤,同时还可以盛放并保温烤好待售的栗子。
▲个个饱满。只是并不如我们的栗子那么甜,但是香味远胜。
▲保温阁。很土但是很好用的方法。
▲路边的橱窗。巧合的云,像双翼。
有翅膀就像天赋卓绝一般,但没头脑终究是劳心劳力的命。
▲一个宅子门口的标识,停他们家门口就拉走是嘛...
何必,与人为善总没错。
▲全副武装的游客。
▲路边跳骚市场,生意兴隆,这个沙发才60欧就买走了。
▲很喜欢这杯子,可以用来喝女儿红,可惜没买。
总顾着摆弄相机,其实错过了不少风景。
旅途的回忆不应该只来自于一张张的照片或视频。这回忆应该是一整幅的画面,连绵不断的清晰。
▲晨练的大叔,多好。
你在北京早上跑步试试?呛死你。
▲菊?
▲穆尔河畔的格拉茨现代美术馆,这个是缩微模型。
被当地人称为“友善的外星人”
▲这样一个奇怪的大家伙突然出现在古城区之间,确实让人有些迷惑。
这疑问无外乎与周围环境搭嘛?
突然想起了我们北京的大鸟蛋...建成后被各种批评,实际上效果也不是很差。
这两个古城的区别在于...人家是真古董中放个现代建筑,新新旧旧搭配有致。
咱们是在假古董中放个现代建筑,反正都是新的,谁也别埋汰谁。
▲很遗憾那天闭馆。听说内部分五个部分,有“胃”,有“心”。
▲从高处看起来确实有些外星人飞行物的意思。
▲刺耳的奇特的喇叭,但让我想起了小学在军乐队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