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肆意游走。
城堡山下看见一个哥们儿用两根木棒和一条线绳变幻出各种形状的肥皂泡,有趣,可能在招揽观众吧?但围观的人只有我。其他人都匆匆走过,丝毫不驻足。也许是见怪不怪吧?
布拉格这个地方有这么一种气质:从头到尾都显的懒洋洋宠辱不惊,夹杂一丝忧郁。也难怪,远的不说,就说最近一百年,先被德国人占领,又被苏联人控制,早些年欧洲主流国家不带他玩儿,“布拉格之春”后苏联人也不待见他,现在虽然进了欧盟,入了申根,但感觉还是被边缘化。也许是来来回回争累了,斗烦了,早把百年兴亡看透。
人民层面呢?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啤酒,这里是众多悲欢离合故事的起点和终点,这里浓缩了波西米亚艺术的精华和历史的悲欢,这里是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的小说,是莫扎特和维瓦尔第的音乐,璀璨高雅又郁郁寡欢。
也许人生就像肥皂泡,会被命运随意拉成各种形状,拉的好的左扭右摆四处逢源,被拉过头的...大不了破掉重来。这世上没有死胡同,只有死心眼。不是吗?
他们幸福,并不是全然没有悲伤,而是因为悲伤的缘故。

▲扬起双臂,抖个大泡。

▲双手交织,圈个未来。

▲跳舞的房子,暗喻一对舞者。

▲男欢女爱,多好。虽然本地人不喜欢,觉得是美国人的文化植入。
就像我也不喜欢天安门广场上那个大蛋一样。

▲站在“女士”裙下看~

▲广场的钟楼,孤零零,每天的工作是取悦游客。

▲有白云才能显的天蓝。

▲广场周边的N多路口,随便找一条钻进去。
肆意游走嘛。

▲反正有白云作伴,青天引路。

▲走到疑似尽头,总会柳暗花明。
这世上没有死胡同,只有死心眼。

▲莫名其妙的绕到了烽火塔,算个著名建筑。
因为黑黑的嘛。

▲还去了趟颐和园。

▲吹拉弹唱一个人,开开心心。

▲路过犹太教堂。

▲六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