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谈话有「观点」的招数

 yagi1 2015-04-21

问你意见,你只会答不知、普通、还不错?

在脸书或部落格上,你一定常常看到各种美食、旅游、买物等分享文,有些人的说明看过也没有任何印象,有些人的却会让你看完觉得「好想也去体验看看!」觉得对方解说事物特别有观点,能把东西说得超级有趣、美味或有价值!

难道是这些人真的特别懂得玩、味觉特别灵敏,或生活品味特别出众?

其实,他们对于事物的鉴赏力可能没有比你高多少,但关键在于他们「会分析」,例如当你对吃过的餐厅只能说出「好吃」「还不错」「普通」「不好吃」时,他们却能具体说明食物的特点,让人感觉他们是具有观察力、洞察力的专家。

想让自己说话像专家一样,日本专业讲师铃木锐智在《回话的艺术》中提到,其实,只要针对你想强调的点,善用说明的公式,例如「特征=与其他东西的不同」「理由=原因+目的」「差别=A是○○+B是△△」「很像=共通点+相异点」……就能凸显你的观点。

至于发表评论,铃木建议,不妨针对「优缺点」说明理由,你的意见就会变得立体又具体哦!

方法1:为优点与缺点各找出具体的一点,对比说明。

例子: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A:不能说好,也不能说烂,怎么讲,有种「很难说」的感觉。

B:虽然故事很好,但布景和服装看起来很廉价,画面很像电视连续剧。

A是许多人在评论事物时会说出来的话,但别人听完还是不知道这部电影好在哪或差在哪,甚至完全无法理解你所谓的「很难说」是什么,内心一片模糊,自然也觉得你的评论毫无价值。

但B的解说一听完,大家就能在心里有个底:这是一部剧本还OK但制作不够精良的电影,也大概能想象电影画面呈现上哪里可能不及格,甚至类推到自己以前看过有类似缺点的影片。

想要让自己的评论或解说听起来中肯又具体,关键就在于找出自己欣赏的一点,以及不喜欢的一点,具体说明出来,如此一来,别人才能够比较你认为好与不好的地方,进而拼凑出事物大概的样貌。

例如「这盘菜好吃吗?」,一般人常会回答「不错」「普通」,但美食评论家会这样讲:「有活用到食材本身的味道(食材新鲜),不过我自己喜欢口味再重一点的(调味太清淡)。」

方法2:说明自己原本的期待,让批评变得更合理。

例子:你觉得XX餐厅如何呢?

A:还不错,但有点可惜不够好。

B:虽然这家店的菜很好吃,是很正统的法式料理,但他们服务生招呼客人时的反应有点太过火,让我觉得有点可惜。

有时我们会用「○○○真可惜」来评论,例如「这家餐厅感觉真可惜」「这个人的表现让人觉得可惜」,形容对方「虽然整体不差,但部分有缺陷」。但如果没有说明清楚,不仅会让听的人不知道你觉得可惜在哪,甚至觉得你高姿态批评对方,例如炫耀自己是个老饕,吃过很多才看不上眼这家餐厅。

铃木指出,可惜意指自己觉得有些失望,想要让别人认同你的评论,就要告诉别人你的「期待」是什么,而「现实」又是什么,突显出两者的差距下,别人才能认同你觉得可惜的地方在哪里、又有没有道理。

「可惜,一定是建立在『原本有多少期待』的前提下才成立,」铃木指出,强调自己原本的期待,听的人才会知道,是因为期待落空,才会感到失望与不满,而觉得你的评论具有合理的观点。

方法3:提出你支持或喜欢的积极理由,说明原因创造认同。

例子:为什么你的作品中,每次主角的职业都是橡皮擦版画家?

A:我的创作主题是恋爱,所以并不坚持主角一定要是什么职业,只是,其他行业的主角都被出得差不多了。

B:我觉得以橡皮擦版画家这个朴实主题进行创作,可以表现出人类情感的各种样貌,而且我也把这项独特文化的传承当作我的使命。

A的说法透露出「当然别的职业也可以,只是我当下刚好选了这个」,这种没有「非它不可」的「消极的理由」,会引来别人质疑「既然如此,干嘛一定要是很少听过的橡皮擦版画家,选造型师或军人也一样啊!」

相对的,B的说法透露出「非橡皮擦版画家,这个故事就不成立」的「积极的理由」,这种「必要性」或「必然性」,给人的说服力就会大大提升。

铃木强调,要让自己的意见具有说服力,在别人眼中具有独特观点,就一定要提出「积极的理由」,并说明「选择这个的原因」,强调「只有这个才可以,别的就不行」,才能让别人认同你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