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生路上丨#采访手记#春暖小岗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4-21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新闻网


下乡小分队: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

地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带队老师:邬建安 陈明强 汪东升


相距一千公里的北京与安徽蚌埠,用现代化的高铁来丈量,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车程。自高铁站出,车行凤阳县城往东,过临淮关,东南向行,过小溪河镇,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将小岗村带至眼前。将近40年前,这里的18位普通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勇敢签下了土地承包的契约,让小岗村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实验田”。2015年的春天,来自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三位年轻的老师,带领20个比他们更年轻的20个同学,带着“实验艺术”的使命,又一次踏上这片乡土。


入乡:用艺术的真诚敲开老乡家的门


“春暖小岗”,一个亲切又温暖的词汇,是这次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师生们“农村家庭审美调查”的项目名称,旨在建立艺术与乡土、乡民广泛对话的方式。而如何与村民对话,让来自学府的艺术春风化雨山山翠,成为初到小岗村的学生们要学习的第一课。


“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跟老乡们交流,当地人也没法理解我们是要做什么,被拒绝是很经常的事情”,回想起几天前的窘态,同学们还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大爷,我们是中央美院的学生,先来给您家里拍张全家福,明天把照片洗好了,再给您送来。”在小岗村,实验艺术学院的同学们背起了相机,当起了深入家家户户的“农村摄影队”,白天拍摄,晚上连夜修图打印,从北京一路带去的彩色打印机、扫描仪、塑封机搭配相机,成为敲开老乡家大门的一组金钥匙。


“不孬不孬”,“比外面照相馆照的好,我们就喜欢在自己家院子里的照片”。还有一些老人找出来远在外地的孩子们寄来的照片,请学生们通过“艺术”把自己和孩子们的合影放在了一起,更是高兴。老乡们喜欢上这些为自己实实在在拍好照片的学生们,也喜欢上了和他们聊聊自己家里的“艺术”。就这样,门外的摄影师,被老乡们迎进了堂屋,徘徊在“十字街头”的青年艺术家们,与老乡们拉起了家常,迈过了学院艺术与农村乡土之间的鸿沟。


“艺术要真诚,青年艺术家更要真诚。”带队教师汪东升鼓励学生们,“通过这次下乡考察,大家开始懂得,真诚是建立艺术家与社会对话,从而形成自我艺术语言的不二法门”。艺术还乡,不是通过高铁、公路带着艺术家们简单实现经纬度的转化,而是要用一颗质朴的心去做事情,做艺术家能做的事情。


寻乡:在“物件”中发掘艺术息壤


当真诚的艺术引领着同学们走进村民们的文化家园,扑面而来的,是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各种“物件”——当地特有的凤绣,院门上张贴的年画、给小孩子们做的木头玩具,木桌椅上雕刻的花纹,大到院落布置,家具陈设,小到床单被罩,首饰鞋帽,在同学们眼里,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日用品,都在描述着小岗村的乡土文化与艺术生态。


在中国传统神话里,有一种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叫做息壤,曾被大禹用来治水。在小岗村,这些物件也成为了同学们思考和创作的艺术息壤。在6天的时间里,同学们挨家挨户,如探宝寻根一般,走访了小岗村50多家村民家庭,还通过访谈的形式,为发掘出来的各种“物件”拍摄照片并详细写下了说明资料,有些还记载了与家庭历史有关的故事。同学们开始意识到,乡土文化中蕴涵着艺术生长的营养,在许多看似普通的细节和小物件里,流淌我们这个民族对于美的传承。而之前的自己,和乡土生活之间,还存在着因为都市带来的“俯视”而造成的熟视无睹,需要努力调整着自己的视角与心态。


“审美考察,不光是对物质本身的考察,也是对自己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校验。”有同学谈到,“以前忽视的东西,原来是普通民众,是大多数人所乐意接收到,这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如何让大家所理解、所接纳是有帮助的。”


“艺术的创造不应该是真空的,通过考察、审视那些现实存在的物件,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对于艺术痕迹的感知,这一点,将会对学生们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汪东升老师也很赞成同学们的看法。


“春暖小岗”,一次深入乡土的考察,不单为小岗村带来艺术的和煦春风,也于细无声处影响着同学们的艺术观念。


梦乡:吕胜中的艺术村庄计划


“于是,我想到从农村做起,建设一个“艺术的村庄”,这就像一个乌托邦,很难,但我要争取。”——1997年,吕胜中教授在自己一篇题为《艺术村庄计划》文章里写道。当年,吕胜中深感民间文化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的荒芜,提出了要重视中国乡土本有的审美资源。而他在文中所规划的“艺术的村庄”,就是“一个离都市较远的村庄为固定的实施点,最好是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


尽管问起身边的同学们,大家在来小岗村之前,都还没有机会读过吕胜中老师的这篇文章。但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实验艺术教育,自发轫、成长到如今“十年磨一剑”所建立起来的实验艺术学院,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充满艺术梦想的小岗村,来自实验艺术学院的青年学生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当年“艺术的村庄”的构想。


“考察农村审美资源——传统民间艺术、工匠巧手,现代美化装饰生活的方式及来源;了解农民审美趣味——通过衣食住行、耕作收获、生命仪礼中的审美现象,发现传统与今天的变异,寻找建设的可能因素。”——《艺术村庄计划》里的第一步,正是学生们这几天所认真进行的。


后记:这不是机缘巧合,而是责任的延续,是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秉承“关注现实、服务人民”传统的体现。“艺术的村庄”更不是痴人说梦,而是艺术创造的源泉。20年过去了,尽管“小岗艺术村”还不曾成为一个现实,但是实验艺术师生们对与艺术与乡土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年轻学生们不断地从学院出发走向乡土民间,在平民百姓中问得审美本原,在小岗村这片中国农村改革“实验田”里,实验艺术的萌芽还在扎实生长,正如实验艺术学院掌门人吕胜中所期待的那样“当他们的精气神韵酝酿成熟可作文化栋梁的时候,中国新艺术大厦接通民众的“地气”,必将冲天耸起。”


作者:徐新立


春暖小岗:实验艺术学院师生开展农村家庭审美调查

师生真诚为村民服务

朝气蓬勃的学生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