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人的人情世故

 钟家台 2015-04-21

长沙人的人情世故 

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刻在中国人骨髓里的一种精神面貌。中国人以“己”为中心,人的圆滑老成、含蓄内敛、规矩礼数、俏皮幽默、恬退隐忍、林林总总都与这种深层的人情世故有关。.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个人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与建设性。

有人在推荐了人情世故的36个方面,这些也是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现在,我想谈谈长沙人的人情世故。

一、孝敬父母亲和岳父母

1、几个大的节日,春节,端阳世,中秋节,这些都有全家人团圆的习惯,原来有称肉,买鱼,打封子(红、白沙糖,等)三种礼。现在的儿女们,有时间能回到父母身边的要尽量回去看看。也要带上你的礼物。不能回家的,要打电话回家进行问候。或者提前把礼物邮寄回家。现在每个家庭的儿女们都不多,每个节日要轮流着过。特别是春节更要注意,比如今年的春节在父母家过年,明年就可以到岳父母家过年。但都要提前和父母或岳父母商量。春节初一的那日都要给父母或岳父母拜年。如果有事要外出,也要尽量的先见见父母或岳父母,不要一个电话说明就了事。

2、父母或岳父母的生日

父母或岳父母的生日,做儿女们的要尽量回家给他(她)们祝寿。要带的礼物是一项不能少事,不能回家的,要打电话回家进行问候。或者提前把礼物邮寄回家。大部份父母不会要儿女们的礼物,但你们的心意一定要到位。他们盼望的是儿女们回家热闹一下。父母或岳父母如果是5060708090100.岁的整数的生日。就要和父母或岳父母的生日商量是否做生日酒。如果他(她)们同意做生日,做儿女们的就要重担所有费用,并及时通知所有亲朋好友,在宁乡一带做女儿的还要准备寿桃,原先的寿桃是用米蒸制的,现在可用苹果等物品替代。

3、在父母或岳父母的的遇到病痛和其它灾害时在父母或岳父母的的遇到病痛和其它灾害时,儿女们必须回家看望。不管是远在千里还是近在眼前,都要及时到位帮助他(她)们解决困难。这个时候他们第一想到的是儿女们的亲情。

4、原来在宁乡农村一带还有要唱插田话和扮禾话一事。也就是每到插完田。或扮回稻谷后都要去岳父母家送礼,也就是称肉,买鱼,打封子(红、白沙糖等)三种礼。这种风俗现在就没有了。

5、远离家乡工作的人,每到回家都要及时看望父母或者岳父母。原来要先看望父母或者岳父母才能回家和妻子和自己的儿女们亲热,不这样就会说你对父母和岳父母的大不敬。

二、父母亲和岳父母死亡之后的礼节

父母亲和岳父母死亡,长沙俗称“老了人”,又叫办白喜事。亲友听闻噩耗自动帮忙料理,叫“帮白喜事忙”。孝家备佳看待之,俗称“吃烂肉”,下宁乡叫“吃白皮肉”,上宁乡叫“吃白豆腐”。

(一)如果是土葬  

1、父母亲和岳父母,一旦落气,要烧纸轿”送行”,名曰”起轿”。并烧“倒头纸”作“路上盘缠”,将病蹋上的枕席、不要用的垫子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

2、打水装殓

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领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岁,便舀多少杯。每舀一杯,敲一下锣。打水归,加贡香(柏木)煮沸,凉后沈浴,

3、更衣装殓

穿五、七、九层为死者准备的衣裤,戴“唐巾帽”。 用装殓水全身沈浴七下。也就是头、双手、双脚、前胸、后背共七下。为死者穿那么多的衣服很难穿。做儿女的可以试穿。穿整齐后就一次可以为死者穿好了。据说为死者试穿衣服可保佑你发财。长命百岁。

4、子女送噩耗

由一名长者带路,见到所请的人先要下跪,无论见到长辈、晚辈、大人、小该,都要下跪。再讲家里死了谁,要请亲朋好友料理后事。

5、做道场,将音乐与开坛、念咒、诵经、请水、告庙、开方、破狱、解结、安神等等过程相结合。

道场做57天,需道士911人,后多做3天,所谓“三日四夜道场”。做佛事即念经,边念边敲木鱼。古人迷信这些活动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地狱之苦,降福子孙。

在此期间,孝家要立扎孝堂,罗孝帷,点长明灯。子媳头戴孝帽,身着麻衣,腰系草绳,脚穿草鞋,手柱孝棍(糊以白纸的竹棍或桐木棍),孙辈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鞋面缝白布。亲友来吊唁,不论年长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内嚎哭一场,俗名“闹丧”。

在此期间还有封殡,与亡者永别,是丧葬中最悲痛的时刻,亲人们把亡者生前最喜爱的东西悉数堆入柩内,除衣物外,还有寿被和金银玉器等珍品,但忌眼泪流入。有的地方还有把所有子女所穿的内衣剪一角放在死者手中,还有放桃木、饭团、纸扇和人民币的风俗。

6、祭奠

行儒教即请礼生喊礼开祭,有朝奠、午奠、夕奠、家祭、客祭之分,读祭文时抑扬顿挫,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有的地方每晚家祭之后,有绕棺习俗,所有在堂男宾各持一根香,由人带领,围着灵柩转围,口诵《正气歌》等。祭文一般由当地的文人墨客主写死者一生的苦难和一生的光辉事迹。

7、父母或岳父母的死亡料理后事的费用一般由儿子负担,是工作人员的都有安葬费。不要儿子负担很多,但儿子首先要负责的拿出费用来。做女儿的要送纸钱,球帆、花圈、西乐、鞭炮和人民币。有的比做儿子所有用费还比较大。

8、一般亲朋好友送的都是纸钱,花圈、鞭炮和人民币。还有一些送乐器的。有的还有送戏的。送龙灯和狮灯的。非常热闹。

9、烧灵屋。

灵屋又名冥屋。长沙扎的灵屋,均为楼堂亭阁,雕梁画栋,前有八字门,后出西湖景,中有回廊,室内床柜桌椅锅碗瓢勺一应俱全,大门上有“阴阳同日月,天地共乾坤”之类的联语,堪称艺术品。惜乎付之一炬。

烧灵屋时大部份都燃烧很多的纸钱,纸扎的衣箱等。

(二)如果是火葬的

如果是火葬的。其葬事要简单多了,首先要做的还是土葬的一样。

1、父母亲和岳父母,一旦落气,要烧纸轿“送行”,名曰“起轿”。并烧“倒头纸”作“路上盘缠”,将病蹋上的枕席、稻草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

2、打水装殓

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领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岁,便舀多少杯。每舀一杯,敲一下锣。打水归,加贡香(柏木)煮沸,凉后沈浴,

3、更衣装殓

穿五、七、九层为死者准备的衣裤,戴“唐巾帽”。 用装殓水全身沈浴七下。也就是头、双手、双脚、前胸、后背共七下。为死者穿那么多的衣服很难穿。做儿女的可以试穿。穿整齐后就一次可以为死者穿好了。据说为死者试穿衣服可保佑你发财。长命百岁。

4、子女送噩耗

由一名长者带路,见到所请的人先要下跪,无论见到长辈、晚辈、大人、小该,都要下跪。再讲家里死了谁,要请亲朋好友料理后事。现在的一般都 用电话通知也行,但一定要知到位,以免亲朋好友有意见,红喜事和白喜事别人不知道,只有通知才晓得。是大事有亲朋到位才算亲朋。接客人时要说请灵堂设在哪里。什么时间火化。

5、设置灵堂

有的设置在家里,有的设置在火葬场。

6、亲朋好友来送葬,在向死者遗容敬礼和烧纸钱时做子女的和儿媳必须陪同亲朋好友下跪和燃烧纸钱。

7、追悼会的几个不能少的程序

其一,首先要有主持人。其二,要敬礼默哀三分钟。其三。生前领导致悼词。其四,生前的同事或好友讲话。其五,子女致答谢词。其六,向死者告别遗容。

8、择日埋葬骨灰。

三、亲朋好友的生日

亲朋好友的生日,每个人必须牢记在心,或制成备忘录放在电脑,手机或随时都能看到的地方。如果该亲朋做生日,你必须亲自到位祝寿。如果不做寿酒,也要打电话祝贺。亲朋好友生日时大部份都要送情送礼。多少自定。有的人不收受情礼,只要一个热闹就行。

四、家里生小孩做“三朝酒”

家里生了小孩,婴儿父亲即日要带着鞭炮和一只鸡到岳父家报喜,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岳家无需问便知生男生女了。岳家亲邻听到鸣炮报喜,纷纷恭贺并送以鸡蛋等物。

 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外公外婆带去早已准备好的婴儿摇窝、坐栏等,一般还备有婴儿棉袄、夹袄、单衣、棉抱裙、夹抱裙、鞋、帽等各一对,三朝日,长辈妇女将艾叶、枫球、鸡蛋等熬汤为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洗毕,用鸡蛋滚擦婴儿全身,以祛风,祝福健康。再给婴儿换上新衣服,由祖母或其他长辈抱着,在婴儿身上盖一筛子,筛上接剪刀、算盘等,众人簇拥,或手敲赶鸡棍(即一头劈开的竹棍,作赶鸡之用),或持擂杵,去正厅神龛前拜祖宗,叫“拜三朝”。拜毕,沿厅屋巷廊游一圈,叫“游三朝”,据说可防“脐风”危害。

长沙县还有用赶鸡棍追打婴儿祖母之习俗,名“打喜”。

三朝日亲友赐红纸包封祝贺,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鸡蛋,上红,分赠众人,叫吃红蛋,又叫吃滚屁股蛋。有的地方还往婴儿父亲脸上擦红,祝贺他做了“大人”。

 五、结婚喜宴

 旧时男女成婚之日,男方用4人或8人抬的花轿接亲,或称娶亲,导以旌旗、铜锣,后有挑牲笼的,笼内鸡、鹅成双。

新婚当晚,闹新房不拘礼节,以逗笑新娘为乐事。有的将主家长辈男子拖至洞房,强迫其背灰扒子。比较文雅的节目是赞茶,由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送茶,贺客必答以押韵的赞词,如:“一进新房,灯烛辉煌,金银满地,儿孙满堂。”又如:“抬茶托盘四四方,抬茶新人比鸳鸯,今晚洞房花烛夜,来年生个状元郎”。

六、待客

待客, 长沙民风普遍好客。客人进屋,无论寒暑,少不得要泡茶接待。

宁乡、望城等地,杯中时放些炒熟的黄豆芝麻之类,叫芝麻豆子茶。

浏阳北乡则兴茴香茶

茶中放一爪或多爪小茴香,溢放出一种特别的香甜味。客人喝完一碗,热情的主妇又会端来一碗。客人如不推辞。要连喝五六碗之多。如果尊长莅临,主人要出门恭迎,让客先行;客人讲话,要注目倾听。

七、其他

1、立春时刻,设香案于门外对礼拜,鸣放鞭炮迎春。立春的节日食品为春卷,以白面皮卷夹韭菜肉丝。立春禁忌很多,忌吵架打破东西说不吉利说话及借钱、借火、借物给人。

2、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古称上已节,这天人们到江边去洗涤,清除污垢,消灾得福。后来盛行于长沙城乡的习俗是“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城乡居民用地菜子、生姜、红枣合鸡蛋煮食,谓可去风湿,护肝明目。

3、立夏吃笋

立夏节和夏历四月八,习吃笋子炒肉。名为“助力”,又叫“接力”。据说可以健腿,象竹笋一样节节拔高,坚韧有力。有“立夏不吃笋,瘦得光梗梗”“立夏吃碗光(米糊糊),石头踏成坑”等民谚。

4、还有“冬吃萝卜,伏日吃姜”的说法。夏日炎热,民间有伏日吃老姜炒子雄鸡的习俗。姜要多放,有人吃时要将门窗关闭,吃得大汗淋漓,意在散发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