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发现史话》第三讲 三皇五帝时期(2)

 廿氏春秋 2015-04-21

现在看到五帝系统里,黄帝是华夏人,颛顼也是华夏人,帝喾搞他不清楚,颛顼可能是河南那边的人,帝喾和尧都是西方人,华夏的。而舜是东夷的,因为孟子说的很清楚,孟子说:舜,东夷之人,是东夷人。

秦这个系统里边,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而太昊少昊和舜都是东夷族的祖先。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五帝系统实际上包含着华夏和东夷这两大人群的祖先、领袖在里边,没有南方的苗蛮。

古代分成三大部族,这三大部族中还有一个是苗蛮,他们是南方,但是我们的五帝系统里边没有苗蛮。那么这个五帝系统呢,在司马迁的书里边,是把五帝当做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来记载的。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顾颉刚先生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论点。他认为中国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也就是说关于古代历史后面的历史呢,一个一个朝代那是清清楚楚,因为都有人记载。

但是在没有文字记载的那段,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呢,实际上都是后人的追忆,所以中国的历史呢,你越是时代靠后,所叙述的祖先越早。按理说你早的人对祖先记载应该比较清楚,后面过了一两千年应该更加遗忘地更厉害,但是非常奇怪,越是后来的人对祖先的历史讲的越清楚,而且越是后来的人讲出来的祖先越古老。

到了汉代出来了开天辟地的盘古;先秦时代没有盘古的,从经文里边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祖先是大禹,大禹以前的人也看不到;到了春秋战国的书里边这个五帝都编的很全;到了秦朝,三皇也出来了,五帝前面又出来个三皇,那么三皇就更讲不清楚了,你现在你去查《辞海》哪叫三皇,有人说:天皇地皇人皇。这肯定是编的。那么有人想搞的真一点,说这个是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这个嘛好像真实一点,但是你也找不到根据。

这个现象被顾颉刚先生发现,他说:第一,时代越是晚呢你说出来的古史越早;说出来的祖先越高尚越伟大。他说:所以这说明中国的古史它不是真的。这只能说这是传说当中的情况。顾颉刚先生从1922年的时候开始产生这个想法,接下来呢他就跟几位学者大家讨论胡适、钱玄同他们讨论,讨论古史到了1926年他们把文章和书信呢就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古史辨》第一册。

《古史辨》第一册出来以后,他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就集起来编一本,最后是九本七册,里面有两册有上下本,所以册呢是七册,本呢是九本,都那么厚。前些年上海古籍大概把它重新再版了,影印再版。我们现在图书馆很容易看到《古史辨》这个书。

《古史辨》前两本也是顾颉刚编的,但是他题这个字请钱玄同题的。钱玄同也是个疑古派,甚至他把自己的名字都改成疑古玄同,他把自己的姓都改成疑古,表示他坚决支持疑古派。那么当时这个疑古派呢,他是这种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因为三皇五帝都被我们当做祖宗来供奉和崇敬,但是他们认为这个是假的,甚至他们认为一直到左转一直到春秋都是假的,就是中国夏商周的历史都是后人编的。

这个观点实际上是经学史里边的那个经文派的观点,因为他们认为古文派的那个文献都是编的,只有经文才是真的,古文是假的。因为《春秋》《左转》他是古文,没有经文的,那个《尚书》有经文有古文。经文派跟古文派两千年来一直在争论谁是真谁是假。这个观点实际上是经文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古文派的观点是假的。

古史辨派他们的一大功绩是至少在我们现在的教科书里边三皇五帝已经不是历史了已经是传说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它当然更是神话,可是鲁迅先生对他们古史辨派是有意见的,他认为他们古史辨派的工作,只是破坏了一个旧的古史系统,但是他们你没提出来那个历史应该是什么。

那么也情有可原,因为在顾颉刚先生他们那个时代,中国的考古学刚刚开始萌芽,很多地下的东西还没挖出来,顾颉刚先生也不知道。他只知道书上写的东西不对,但是应该是怎么样,他没见到。

我们现在见到了那么多的考古发掘的东西。所以李学勤先生后来提出要“走出疑古时代”。走出疑古时代我们要走进什么时代呢?要走进考古时代。就是我们要用考古的材料来写古史,尽管没有文字,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考古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怎么样用考古材料来写那个古史?五十年代考古所有位老先生叫徐旭升,他想要证明夏朝是真实的。因为殷墟考古发掘出来的甲骨文已经被王国维证明商朝的历史是真实的,《史记》里边关于商史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徐旭升先生他就想,根据文献记载说夏朝是在什么地方,那么我就到那个地方去找,能不能在地下找到夏朝留下来的遗迹。

于是他就根据中国古史里边的那个记载开始寻找。中国古代是有三大部族、三大族团构成的。红颜色的这个区域是华夏,绿颜色的这一片是东夷,黄颜色的这一片是苗蛮或者叫做三苗。那么这个三大族团的关系,我们现在从考古的情况所得到的资料来分析呢大体上是这样的:

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可以分成五个类型,就是这里暖色调的五块是中原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里边呢这一块红颜色的这一块黄湾类型,橙色的这一块北边这个是后冈类型。那么黄湾类型呢后来就是二里头文化也就是夏文化的前身,夏文化就在这一片;然后上面橙色的这一块呢后来是商人的文化,因为后冈那个地方就是安阳,那个地方呢后来是商人的地盘,所以这一片大概可以看成是先商,就是商人祖先。那么这一块、这一块,这两块呢,它的遗址现在发现的比较少,可能势力比较弱。这一块呢叫下王岗类型,这一块呢叫三里桥类型。

后来这两块的人就融合到别的里边去了。而这个地盘,丹江流域后来是楚国的地盘,楚国的发源地是在这里,以后从这里呢向湖北江陵那个地方迁徙,然后它以后出名的时候呢它的都城在江陵就是荆南城,现在的湖北江陵。这个地方是他们早期,春秋以前楚人还不强大的时候他们是在这里,而楚人从哪里来呢?楚人不是由这一块的龙山文化的人发展而来,他们是从中原迁过来的,从中原迁到这个地方然后发展成为楚人,以后迁到湖北,湖北最后被秦打败,打败又迁到安徽,最后迁到寿村,最后灭亡是在安徽灭亡的,所以现在楚文化分布的区域比较大。粉红色这一块叫王油坊类型,在现在的河南省的东部,这一块的人呢可能后来是南迁了,迁到我们江浙一带来,所以后来我们江浙一带的越文化里边、越文化、越人祖先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叫马桥文化,它里边呢含有王油坊类型的因素,而且王油坊类型的那个考古的因素呢,一直在苏北这一带,一路上分布过来。所以现在我们江苏的考古学家一般认为王油坊类型的这批人呢后来因为什么原因不知道,他们可能南迁了,南迁到我们江浙这一带来。而吴人的祖先是很明确,他们是是周人迁过来的,太伯仲雍奔吴迁过来的,他们不是夏人迁过来的。所以当时中原龙山文化大概是这样,那么中原龙山文化分布这个时候呢,旁边同时还有其他的文化分布。绿颜色、绿颜色山东这一片呢就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这批人呢后来是融合到夏文化里边去了,他们不是夏朝的东移,因为到夏朝的时候呢又有一批人大概从辽宁那个地方迁过来就占领了山东那个地方,这批人呢是野蛮人,这个考古上叫做岳石文化,这个是后话。

然后这批人——关中地区,紫颜色的呢叫客省庄文化,这片地区呢后来周人的老家,但是周人和客省庄文化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批人后来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没有。以后的周人他们是从陕北迁过来,迁到周原发达起来的,才形成了周以后向东灭了商,是这样一个形势。所以历史上那个迁徙、流动还有那个变化实际上是非常复杂,不是像我们想象当中的一个朝代换为一个朝代,不是这样。

上古的时候一群人他不可能控制整个中国那么大的地盘,他只能控制一小片地盘,一直要到秦始皇的时候才有能力把整个中国那么大的一块地方都把它控制起来,以前不行,以前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国家都是很小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希腊它都是城邦国家,它那个时候的国家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那个时候人的能力不可能管理那么大的地面,一直要到罗马帝国它才有能力管那么大的领土。这个蓝色的一块在汾河下游,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陶寺文化。

陶寺文化的区域不是太大,现在普遍认为它可能和尧舜有关,那么陶寺化,现在有一本关于研究陶寺文化的有一本书,这本书呢叫做《襄汾陶寺遗址研究》。里边是论文集,还有考古报告,主编解希恭是当时的省委书记。那个我们现在很多著作都是领导挂帅,领导挂帅那称为领导工程,领导工程钱的问题就不愁了,所以我们要搞领导工程。我们对现在那个华夏文明溯源工程里边,陶氏文化是他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因为他关系到尧。

在那个地方,现在那么多年来一直在那个地方挖,每过两年就会有考古报告公布出来。那么我们现在在那个地方呢大概发现了近百处遗址——陶氏文化遗址。它的年代呢,我们看到它的下线已经进入了夏朝,上线在龙山时代,下线已经进入了夏朝。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考古文化和一个朝代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朝代是一个政治概念,而考古文化是考古学的一个文化概念,它里边不是完全等同。

因为当你改朝换代之后,那个文化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掉。因为改朝换代了所以我们的文化全换了、衣服全换了、用的锅碗瓢盆全部砸掉,重新做一套新的,所以文化上的延续跟朝代的更换它是两个事情。那么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陶寺遗址,陶寺是一个地方,我们在陶寺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城址,这个陈址呢不完全,就是西边的部分已经没有了,西边这个地方的半圈已经没有了,这个地方你看有一条大的冲沟,这个就是黄土高原上的那个地貌就是它有水土流失把那个黄土就冲出来一道沟。我到周原去看,周原旁边一条大冲沟从这边站在这边岸上看到对面岸上,宽大概总有好几十百八米那么宽,往下深几十米深,很陡的坡下去、很深,底下有一点点水。很深宽的那条大冲沟,后面就岐山,前面就是渭河。就是从岐山县的水冲出来一条大沟,然后老乡呢向坡道那样下去,到半坡他们还打窑洞。因为那个黄土嘛,那么厚几十米深全是黄土、纯净的黄土,里边打窑洞。所以这个城的西边就被破坏了,然后北边的这一部分,东边的和南边的大体上还是完整的。那么我们这个包起来的范围呢,二百八十万平方米,非常大。良渚文化的城比它大一点,二百九十万平方米。最近在陕北神木发现了一个城址四百多万平方米,这个是更大,这几个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的城址。而且我们在发掘了以后呢我们可以判断出来哪个是早期的,哪个是中期的,哪个是晚期的,因为它有叠压关系,我们可以分辨出来。那么我们里边呢也可以发现有宫殿区、有墓葬区、有仓储区,有仓库还有墓地。陶寺文化为什么很受重视因为他出土了一些迹象,出土的的一些东西非常的有价值。我们现在看到陶寺遗址呢是这个五角星的地方、是陶寺遗址,就是那个城址,这个城址周围呢还有若干个中型的城址,这个长方形的,比较大的城址,而在这个中型的周围呢,还有更小一点的遗址分布。所以整个陶寺文化的遗址分布呢,已经呈现出这种我们叫做三级聚落现象,就是大的、中的、小的。那么这个样子呢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行政单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仰韶时代呢就没有这种情况,仰韶时代的那个遗址都比较均匀、比较差不多,没有什么一个大城市旁边一个小村庄这样的情况没有。

(未完待续)

想阅读上一集,请点击原文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