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绝清宫的苏州雕漆工艺去哪了

 苏迷 2015-04-21
吴下髹工巧莫比 仿为或比旧还过

               
冠绝清宫的苏州雕漆工艺去哪了

               
             

             
   剔红七佛钵



             
  本报记者 张丫
  我们都知道闻名遐迩的北京雕漆,也知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扬州雕漆,但在清宫档案中,苏州别具一格的雕漆工艺才是真正的亮绝皇家庭院。昨天上午,北京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古代工艺类文物研究专家张荣做客故宫学院(苏州),为听众梳理苏州制作漆器的脉落及变化,讲述乾隆钟爱的那些苏州漆器,更为苏州雕漆工艺的断代扼腕叹惜,呼吁苏州恢复雕漆这一代表苏州地域风格的传统技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是研究有清一代宫廷绘画与官造器物的第一手资料。张荣从档案入手,为苏州市民掀开了令人惊叹赞美的一页页。“这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制的脱胎朱漆菊瓣式盘。”张荣每展开一页,就引来一阵惊叹。高8.8厘米的朱漆菊瓣式盘是乾隆的仿古款,仿照明永乐朱漆菊花盘制作而成,他曾赋诗一首:“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比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自信当时的工艺水平已超过前朝,也赞美苏州脱胎漆器,表达着自己的喜爱。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十八年以后皇帝曾多次命令苏州成做脱胎朱漆菊瓣式盘,在乾清宫、瀛台、镜清斋、画舫斋等宫殿陈设。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和菊瓣式盒就是在菊瓣式盘仿制成功后开发的新品种。
  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传旨苏州仿古制的漆器颇多,除了脱胎朱漆菊瓣式盘,还有1776年的剔彩开光龙凤纹碗、1778年的剔彩龙凤集福盘等等。其中剔彩开光龙凤纹碗是仿照明嘉靖朝同类器制作而成,他将清宫中收藏的三件均发往苏州,照样成做四件,并刻“大清乾隆年制”等,详细故事在《清档》中都有记载。对比故宫博物院的明清两朝的藏品可以看出,乾隆仿古,并不是简单地“抄袭”,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带有清朝的特点与烙印。
  苏州雕漆在皇宫后院应用颇为广泛,除了乾隆仿古,家具陈设、生活器物、文具文玩以及祭祀供器种类很多。剔红炉瓶盒三事应该算是诸多藏品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件,有炉、有瓶、有盒,还配有一几,器物表面为髹红漆,分别雕有夔龙纹、兽面纹、蕉叶纹、几何纹、花卉纹等,炉盖还镶有白玉云蝠纹顶,极为考究,体现出宫廷生活的精致。据张荣介绍,目前所知明中期开始有这种组合,清乾隆时期,也曾大量制造三事,有玉石的、珐琅的、瓷器的,但漆器的很少,像剔红炉瓶盒三事这么完整的就更为少见了。
  苏州雕漆其他应用种类中还有许多器物,皆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物件。其中祭祀供器一类中,剔红七佛钵又是典型的代表性作品。剔红七佛钵,钵为铜胎,底部浑圆如釜,器物表面*厚厚的红漆,上面浮雕七佛,钵底雕盛开莲花一朵。据传苏州开元寺藏一古印度玉质七佛钵,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慕名前往观看,可是看后觉得并不像唐朝诗人皮日休所作“开元寺佛钵诗”中写的那样“帝青石作绿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乾隆有些失望,但因爱其形制古朴,回京用伽南香仿制了一件,后来清宫又用多种珍贵材质制做七佛钵,但以雕漆所做者,目前所见只有两件,还有一件藏于台北故宫。
  张荣认为,七佛钵作为极为珍贵的藏品,也是苏州雕刻工艺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然而反观当代,苏州雕漆工艺以一种了无痕迹的姿态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实在令人扼腕叹惜。曾有记载,在光绪年间,清朝皇室希望用苏州雕漆器物给慈禧祝寿,但却因为无法做出而作罢。此疑为苏州雕漆断代的一个时间点,但于何时、何地、何故消失,也始终为故宫专家所不解,张荣希望民间能有苏州雕漆的声音,并借政府、社会各界之力来恢复这一精湛绝伦的传统工艺、这一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