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家必知的鉴别书画的主要方法

 留住梦想 2015-04-22

收藏家必知的鉴别书画的主要方法


 
书画鉴定既需要熟悉真迹,也应了解伪品,掌握了历代伪造书画的各种花样和各种类型的伪作,就能根据不同情况去伪存真,还其本来面目。考要运用文献资料,文献也有真伪、正误之别,故也要首先多方比较,去伪纠误,以准确的史料来辅助书画鉴定。
中国绘画史上,做假画者历代都有,防不胜防,名头大,利市好的画家,假画就多,这是做假的必然规律,然而书画收藏只有买到真品才能谈到保值升值的,因此能有一双“火眼金睛”和书画鉴定的基本常识、手法,是避免造成损失的前提条件,入书画市场者不可不知。

作为主要依据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也通过诸多因素反映出来,如画面本身所含的题材构思、思想内容、构图造型、笔墨形式、风貌格调等,都打上一定的时代烙印,并显现出画家的个性特征。这些因素相综合,就形成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然而,这些因素也有主次之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笔墨,因为这是最能反映个性、最不易仿效的因素。其它诸如题材、内容、构图、造型等,摹仿品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难以据此判真伪;而且它们有一定的延续性,后代可以沿袭前人,在时代性上只能“断前不断后”。至于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属于比较抽象、不好把握的因素,更难作为准确的、主要的鉴定依据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一、书画家的艺术气息。艺术气息又指艺术风格、特征、气质、调子等等,对鉴定而言,气息两字更为准确。书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气),笔法、构成、色彩等自有一套,特别是用笔、笔触,应有独特之处,伪作仿作能做到形似,但气味、格调决然不同,自然达不到神似,所以深谙此道者,在判断一件作品真假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气息蛮好、气息对的;而判断是赝品时,则说:气息不对,气息有问题。

  二、书画作品的时代气息。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即是说作品当随时代,每个时代其艺术风格、表现内容,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经济等不可能一样,受物质条件、精神思想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时代的书画作品就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况且书画作为文化艺术,她有自身的积累、师承和规律,也有自己发展的脉胳,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尤其是代表作品、发表作品、获奖作品、展出作品等,正是这些作品决定着这个时代的审美风范。换个角度来讲,每个时代都在选择能够代表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作品,离我们今天较远的宋、元、明、清如此,离我们今天较近的民国、解放前后、文革如此,当代亦如此。如果一幅作品不符合时代特征,那有可能是赝品。

  三、书画作品的落款和印章。常常见到书画鉴定家手拿放大镜在落款和印章处细看,事实上,落款的书法和印章最能看出破绽。先看落款书法和签名,一是从笔法、字法、短文上辨认,功力不济者,很难全面周到的;三是从书画家常用落款位置、常用名号签署习惯上判别。再看印章,一是看印文,仿刻的印文多半呆滞、毫无生机。即使利用当今的电脑仿刻,在印文线质、自然崩坏及斑驳边栏上也很难与原印神采吻合。二是看印泥,元代以后印泥是油调朱砂而制;而宋代以前多用水印,以水调朱,明清以后的印泥调制方法不同,印迹颜色也不同。在当代也有光明印泥、美丽印泥、八宝印泥、西冷印泥、堆朱印泥等,书画家各有所好,作假者往往考虑不到这些。

  另外书画纸张材料也是重要因素,书画所用的纸和绢,因朝代不同也有差别,宋、元所织的绢较细,明清所织的绢较粗,且色度不一样。造纸的方法和材料也有不同,宋用树皮造纸,明清用木头、桑麻、稻草造纸,纸的拉力、韧性、吸水、纤维都各有不同。

  高手做假的手段技法高出一般,比如他们做清代吴昌硕的假画,就可以用清纸、清墨、清印仿制,然后再做旧,让鉴赏权威、各大博物馆大跌眼镜。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管他做假的技法多么高明,假的毕竟真不了,迟早要败露出来,假画可以瞒过一人一时,但不能瞒过一世,更瞒不过天下画坛高手。

  书画鉴定非常复杂,最好请行家鉴定书画。书画鉴定的方法,首先要从书画本身入手,其时代的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是鉴定中的主要依据,其中笔法更是依据中的主要部分;第二便是辅助依据,包括详查提款、印章、纸绢、装潢等因素;最后还要参考文献资料,将各个方面的材料综合平衡,做出科学的鉴定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