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道工序只需两名生产工人·台州商报

 窗前有树905 2015-04-22
 
48道工序只需两名生产工人


  找台州“智造”元素

  寻

  一条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线能给新杰克带来怎样的效益?

  走进“智造”

  缝纫机制造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

  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除了在服务、管理上的不断完善,新杰克拼的是“谁先智能、谁更智能”。

  新杰克的各种车间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智能化设备,其中就有一条耗费1亿元,同时也是缝纫机行业最先进的全自动精工复合线。这条价格不菲的生产线,当然也让新杰克尝到了智能化的不少甜头。

  商报记者 张婷婷/文 李昌正/摄

  省人工

  在新杰克的精工车间内,机器连着流水线规律运转,稀稀落落几名工人正低头忙碌着。这样的场景与记者印象中的车间大相径庭,看起来显得有些“萧条”。

  但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主任李建勋告诉记者,此时并非生产淡季,而是他们的常规状态。“这个车间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纯生产工人只需要两名。”

  李建勋说,精加工车间的生产设备叫全自动精工复合线,这个车间目前一共有两条生产线,上下连接一起,其实也可以说是一条。“这条全自动精工复合线共花了1亿元,主要生产缝纫机机头和机座。通过这条设备,实现在线磨刀、在线检测、全自动一次成型。”

  “因为我们车间是干加工的,在以前,设备加热后室内温度很高,噪音大,车间工人的工作环境不好。”李建勋说。

  这也给企业的招工带来了不少难度,“现在的工人,除了看工资,还要看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如果不好的话,他们也都是不愿意来的。”

  工人工资高,工作环境被“嫌弃”,因此新杰克的机器换人被提上日程。

  这条生产线最终也没有让李建勋失望,“一条生产线一共涉及48道工序,纯生产工人只有2人,而按照之前,起码得180多人。”

  据估算,这条生产线不但减少人工费用,减少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还实现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2%。

  标准化

  李建勋认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就伴随着新杰克的智能化之路。

  今年34岁的李建勋在新杰克已有12个年头。这个四川小伙,在初进新杰克时,还只是一名在车间一线工作的操作工人,对于新杰克这些年经历的智能化发展,他说自己最有说话权。“最早的时候,我是负责放料、收料的,都要手动。现在则负责这些自动化设备项目的规划、调试、安装等,感受也是实打实的。”

  自身转型的内在需求和招工难、人工贵的外在压力,让新杰克不得不加紧步伐,上马自动化设备。

  这条生产线是刚性和柔性生产线的结合,既有刚性生产线产品质量的稳定,又拥有柔性生产线的灵活,还有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上的提升。

  李建勋称:“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大,比如这台设备上的某个刀具,我们会预先在系统里设定使用50台件的频率,生产到51台件时,系统会强制自动停止使用。而在以前,一般都是要等到刀具被磨得不能用了,才会换。而刀具锋利与否,对产品的做工等都很关键。”

  李建勋说,这条生产线是行业最先进的全自动精工复合线,让他们的产品质量更稳定,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

  对话高管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阮福德

  杰克2004年就开始启动智能化制造,目前已经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合一。

  作为一个希望把缝纫机造成全球最好品牌的企业,我们必须要走上智能化发展轨道,将生产研发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项目之一。智能化不但让我们改善车间环境,省去不少人工费用,同时也保障了我们的产品质量。

  在不少场合,我有提到:“我们要做全球最好的螺丝钉,要有螺丝钉的精神。”这不是我口头上喊喊的,是我们整个杰克一直在坚持做的。

  而这颗螺丝钉看似不难,但要做好它并不那么简单。每一颗螺丝钉都要一模一样,不但一颗螺丝钉的工艺要好,而且每一颗螺丝钉都要一模一样的好,这非常考验生产工艺。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智能化、机械化生产。只有生产设备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保证批量产品的高质量。

  记者手记

  务实的“智造”路径

  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务实是新杰克“智造”的特点。

  在智能化生产上,其实也有不少企业走过弯路,比如一味砸大钱买大机器,比如上了一条先进的流水线才发现不适合自己。

  新杰克采取的方式很值得一学。除了这条全自动精加工复合线,新杰克还对车间里的原有设备进行改良,比如,机器总架子不变,改变一下里面关键的钻孔,让钻头升降和夹具实现运行同步自动;比如,将多台设备进行“一站式”联机,实现中间搬运和取放料零人工。

  因为坚持实用,他们选择了李建勋这样一没学历二没背景的“前工人”运作项目全程。李建勋从技术工人起家,他知道哪些环节需要哪些改良,这也让新杰克的智能化生产实效性更强。李建勋甚至笑称:“我身上背着1个亿的项目,但领导们从来没多问,就让我放心做。”

  不管是在缝纫机行业还是其他制造行业,企业家中总有不少人对智能化发展有点向往又有点犹豫。“我们产值不高,但购进一台设备就要花不少钱,值不值得?”“这些设备到我们公司真的能用吗?”“我们应该上什么样的设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困扰到他们作出企业智能化决定的阻碍。

  新杰克的“实用智能”不妨参考。

  企业简介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17日,位于椒江下陈街道,厂区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在整个行业产量下滑40%的大形势下,杰克却逆势增长了5%。自此,杰克不论在业内还是在业外均一炮打响。

  2009年4月,杰克实现海外抄底,成功收购德国Bul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两家企业,产品成功实现转型。

  2010年,杰克成为缝纫机行业首家产销量突破70万台的企业。

  2010年至今,杰克均稳坐行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宝座,平缝机、包缝机和绷缝机尤其在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智造”元素

  ◆引进BPM平台系统,集成财务网上报销、人力考勤、网上流程申批、知识库等,实现了网上办公。

  ◆导入了CAD、CAM、CAPP、IPD等,建立了缝纫机行业中领先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使研发和制造得以同步实现。

  ◆2005年启用德国SAP公司的ERP系统,2013年二次升级优化,随后实施BI、CRM等信息系统,为高效运营、精准营销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缝纫机机头精加工厂实现精加工设备全自动化,实现在线磨刀、在线检测、全自动一次成型。

  ◆制造资源信息化。在公司内部统一商品编码、统一进货渠道,通过数据通信、条形码、扫描技术实现产品的入库,使采集的数据自动导入标准化数据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