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随机排列——潘良桢、权希军、任宗厚、沈从文、王楚材、王颂余、王薳、温明、文怀沙、谢瑞阶、杨千里、于省吾、余明善、余绍宋、张邦彦、张继、章一山、赵国柱、赵廷山、郑沅、郑振华、周昔非、朱关田、祝嘉、卓定谋、邹梦禅


潘良桢,男,1947年生,上海市人。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任教职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幼承庭训,六岁启蒙,先祖
旺耀公督学识字并开始学习书法,自颜、柳楷书入手,得亲笔砚,略知规矩。稍长,不免见异思迁,徘徊古贤间,总以唐宋名家为主。如此暗中摸索十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参加沈尹默先生主持的上海青年宫书法学习活动,亲见沈老挥运,始于笔法有所悟入,进境稍速。




















谢瑞阶(1902—2000)曾用名谢宝树,号就简老人,笔名黄河老人;河南省巩义市焦湾村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教育家;1921年入河南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学绘画;192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开封艺术学校校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书法以章草见长,早期清雅洒脱,晚期较仓劲厚重;谢瑞阶创作的《大河上下浩浩长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被公认为是黄河画的杰作,是现代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



余明善(1916.3——2005.12),字人同,生前系天津文史馆员、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协理事、天津师大教授。先生是津门书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书法以功力型、传统型享誉书坛,暮年变法,以独具个性的风貌,独步津门影响极大。先生兼擅真、行、草、隶、篆诸体,榜书小楷无不精能,尤其以魏碑、章草研习最精,成绩卓著,名扬海内外。先生创构的震惊书坛,体势博大,真力弥漫,气度恢宏,蕴含丰厚的余派书风,集诸家之妙笔,创艺林之一格的书风,被推重为“余体魏碑”和“余体章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