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体记忆枕边书

 苦夏2012 2015-04-22
《中国生活记忆》 陈煜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生活记忆》 陈煜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随着年纪一天天增大,怀旧情绪会在自我不经意间暴露,就如同暴露年龄一样。听到父母讲述过去的事情,不会像原来那么心不在焉,极不耐烦,常常也会静心倾听,细细咂摸。

  一天,当我接到北京的一个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写一本新中国成立65周年民间历史的书时,我欣然应允。接着,这位编辑跟我描述了此书特殊的体例,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体,而是用事实和感性去追溯过往的中国民间生活,构成一部中国人共同的集体记忆,书名定为《中国生活记忆》。

  接下这个写作任务之后,我安静地想了一天,以我的年龄,该怎么去描述我出生之前的中国人的生活?我得好好地梳理一下自己的记忆,并且找到我没有经历的那些年代的气味。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外婆、我的父母,想起了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想起了他们曾经讲过的自己的生活,想起了我在影视文学作品里所看到的别人的生活。这一切,让我迅速地找到了写作这本书的整体感觉。

  将感觉落到纸上,形成一本书,白纸黑字,不可臆造,我需要更切实地把握感觉,找准方向。为此,我收拾行装,回到了我的故乡四川。一到四川,我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在街上遇到似曾相识的面孔,恍惚间才惊觉到时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每个人的容颜都已改变,每个人的时光都在倒数……这种感慨,让我明白了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最切实的意义。

  我望见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人生白驹过隙的可贵。时光,因为被记忆才有了意义。每个人身边的人和事,在记忆的长河里,将一幕幕地重演,其中最为感动的,是我们所历经的喜悦、悲伤、不甘与梦想。《中国生活记忆》这本书,就是为了唤起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人生记忆,让我们重新回到盛年时期、青春岁月甚至童年时光。

  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同质化发展,逐渐改善的物质生活使得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记忆中那条清澈的小河,校园里当当的铃声,牵着妈妈的衣袖排队等待切糕出炉的情景,还有躲在被窝里抄写普希金诗歌的那些夜晚,现在想起来不免让人有点伤感。这一切都没有了,被遗失了。当我约见我儿时的伙伴、同学和老师,彼此的情感就像是炉膛里的火焰被点燃,所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都显得如此的亢奋。我们聚在一起彻夜长谈,说的都是那个年代的生活与故事。

  那些岁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儿时的回忆,那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生活是一面镜子,反映和折射出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节奏,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目共睹的成就。

  在编著这本书的过程中,许多读者给我写信、发微信,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主打中年以上读者群的一个读本,没想到在与我交流的读者中,很多却是80后、90后。这提醒了我,必须增加近几年的一些热点话题,包括游戏进入中国等等,让这本书同时成为年轻人了解新中国发展脉络的一个通俗读本。

  这本书在中华网跟读者的视频交流中,一些在大城市务工的基层劳动者和年轻白领,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让他们将自己热烈的情感投注在这本书上。他们觉得这本书读来轻松,可以勾起很多回忆。一些穿着工作服的民工更是自己掏钱买书。我觉得这个比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买书,意义来得更大。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暂居地;他们对于城市而言,是漂泊的异乡人。如果一本书能够被他们接纳,那是真切的共鸣,是一本书的荣幸,也是出版社和我工作的价值所在。

  眼下《中国生活记忆》中英文同步首发,无疑更增添了这本书的重量。英文版的发行,必然会引起侨居海外的同胞们魂牵梦萦的赤子之情,同时,也让世界读者有机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客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迁,客观地了解中国,评介中国,为世界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这恐怕就是《中国生活记忆》中英文版同时发行的意义所在。

  (本文作者《中国生活记忆》一书编者)

(责任编辑:HN6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