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
考纲阐述 花鸟画考级的主题,不仅仅围绕花与鸟,也包括鳞介,蔬果,器物等有关题材。花鸟画初级的考生在自选内容上可选形态较为简单,笔墨容易表现的内容。在传统中国画题材上:梅、兰、竹、菊是学习花鸟画的最基础的内容,初学者可从这四样入手,学习基础的笔墨技能。一般初学时需要找一些好的范本作为临摹的素材,先临摹并由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才能初步认识笔墨,掌握基础的绘画技法。 1-3级的考试要求已具备初步的笔墨认识和基础的笔墨技法。中国画讲究用笔,用笔主要有用中锋、侧峰、逆峰、散峰等。运笔作画有顺、逆、顿、挫、擦、点、染等技法。需要根据物象结构来决定用笔技巧,而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则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 中国画讲究意象造型,简单地讲就是描绘物象的形貌要概括与提炼,简洁生动、富有意趣。中国画的写意画法比较适合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是建立在符号造型的基础之上,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提炼,所以初学者平时应该选择一些写实类的优秀作品多看多临摹,另外还应多观察生活,增强形象的记忆能力,画一些简单的写生稿。这些都会对培养写实造型能力有所帮助。 技法指导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的点、线、面在平面空间(宣纸、皮纸、绢等),按一定的程式和法则进行组合、构成,从而形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因此,点、线、面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元素。 点:在中国画中点是千变万化的形体,它可表现树、石、草、花、人等自然万物。 线:线是中国画的核心,通过毛笔的提按、轻重、缓急和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变化,呈现丰富多彩的造型,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特色的东方艺术。 面:线的延展、点的扩大就形成面。在中国画中多用侧峰表现,如叶、石及大瓣花片等。 点厾:指运用大胆肯定而又准确的落笔,将墨色大块运行于纸上的方法,产生恣肆酣酣畅效果的重要表现方法,易产生墨、色、水的气韵,适合于表现花、叶、石、鸟等点和面的形象。 染:主要是用淡色或淡墨勾、染物体和大面积烘染背景,以增加层次和烘托氛围。根据需要可正面染,也可反面染。 擦:是为了增加层次,表现质感而采用的方法。有干和湿两种表现形态:干能产生飞白,有沧桑感;湿是指在前一遍未干时,能干笔深墨或深色擦之,有厚重感。 勾:是指以线的形式表现物体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用笔内容包括“起笔”、“行笔”、“斩折”、“收笔”四个方面。 淡破浓:用浓墨或深色点画后再以淡墨或淡色写之,从而达到浓淡互补、有变化之效果。 浓破淡:用淡墨或淡色完成后为了补充其分量不足,在未干之前写以浓墨或深色,使其达到相溶、相衬的艺术手法。 色破墨:先用墨写画完成后,趁湿用色水点、写之,来达到渗化、溶合、多变的效果。 墨破色:先用色铺写完后,半干时以墨铺写或勾勒完成,以求变化,增加层次。 宿墨法:凡是未用完而又干了的墨都称宿墨。这种墨由于脱胶而导致在纸上不太渗化,纸上容易保留行笔的痕迹,尤其淡墨更为突出。宿墨法就是要利用宿墨的这种特点来表现一些画面所需的效果。 泼墨法:有两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兹。 “花鸟”试卷评析
山水画
考纲阐述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各种形式、各种技法、各种流派及风格极为丰富。初学者必须以简入繁,循序渐进。在开始具体学习山水画时,须熟悉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一些最为基本的笔墨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些山水基本元素的练习。考生需要掌握山水画中树与石的基本技法。传统山水中树法与石法的图式与技法十分丰富,学习时先从较为简单的范本入手临摹,例如:画树首先要掌握枯树的画法,重点学习如何出枝,古代有鹿角、蟹爪的出枝法。画树要区别根、干、枝各部分的特点。然后学习点叶法、夹叶法。点叶以不同形态的点组合而来,如个字点、介字点等等;夹叶是用双钩的技法画出叶子,如菊花形、个字形等。一组组夹叶组合起来成为一大片树叶。画石古代有很多种画法,综合起来可分为点类皴,如豆瓣皴、钉头皴等;线类皴,如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等;画类皴,如大斧劈、小斧劈等。画时注意用笔的规范与树石结构形态的关系,同时处理好一些大小、高低、远近等画面基本的构成规律。 技法指导 古人把花树的规律总结为两大类:一是鹿角法,一是蟹爪法。 鹿角法:其树技是向上出枝的,形状像鹿角,所以称为鹿角法。 蟹爪法: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称为蟹爪法。 中国山水画中树叶的画法,可以总结为两种:点叶法和夹叶法。 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点叶法有介字点、个字点、菊花点、梅花点、胡椒点、米点、仰头点、垂叶点等。 夹叶法:以双钩法为之。夹叶法也有多种类型夹字形、个字形、菊花形等。 远树画法:远树树干宜直,要有高低、远近之分,成组表现。一组之中点叶的种类不宜过多。在墨色上要有干湿、浓淡的区别。 芦草画法:芦荻、水草能给画面增添生意,可应构图需要补其不足。先画直干,宜齐密,然后生叶。 石的画法:画石时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是为了表现山石,树木的肌理、质感与典型特征的一种特殊方法。从唐朝开始已有雏形,到宋时已相当成熟,形成了山水画的巅峰时期。皴法的种类很多,一般有披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雨点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豆瓣皴、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等。 “山水”试卷评析
人物画
考纲阐述 1-3级属于人物画考级的基本阶段,重点测试考级者对人物比例的基本了解和笔墨材料的初步掌握,因为1-3级比较接近儿童水墨画,所以更多关注画面的想象力及人物于背景环境的相互关系。 儿童未受专门训练,未从写生入手,没有透视解剖观念,因此造型自由并具想象力。水墨绘画的特点是直接明快,简化造型,夸张主要特征,造型符号化,最可爱之处是它的随意性。 人物画不同于山水、花鸟画,它要求对人的比例要有一定了解,不能因为想象而将人画得比例失调。可以适度地概括,夸张会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掌握水墨画工具材料的性能是1-3级应考生必须学习的,毛笔不同于蜡笔,宣纸不同于铅画纸,中国画颜料不同于水粉画颜料,特别是宣纸遇到水会渗化是中国画最大特点。 掌握笔中水的多少是关系中国画墨与色浓淡的重要因素,1-3级的应考者必须多多练习。由于中国画在宣纸上作画,具有不可修改的特点,所以更要熟练掌握宣纸的性能。宣纸因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画出的效果也不同,考生应选择自己喜欢和熟悉的纸张。 此外,1-3级考生须多注意观察,多发现生活中多种形态、神情的人物,注重人物活动的环境。考生可以多画些速写、默写,丰富人物的表现技法并积累素材。 技法指导 笔法:毛笔柔软而具有弹性,用不同的力在宣纸上会留下不同痕迹,因此对毛笔的控制就成为用笔的关键。因为不同的墨迹变化会传达出不同的美感,所以用笔是水墨人物画形成艺术语言的基础。初学者使用毛笔往往力不从心,这主要是腕力不足,必须依靠一定的练习。从书法入手,能较深刻地体会用笔的经验。水墨人物画的形式美,主要通过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用笔对于形象的表现非常重要。 中锋:作画时笔尖垂直纸面,不论上下左右都使笔尖隐在线的中间,中锋的特点是圆浑厚重。 侧锋:以笔尖侧着纸面用笔运行,其特点是线条变化丰富,多样灵活。 顺比: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行笔,笔尖顺着用笔的方向而行进。 逆笔:从右向左,自下而上,笔尖逆着用笔的方向而推行。 墨法:墨虽然是单纯的黑色,但可产生极其丰富的层次变化,在绘画中通过不同的用笔和对水分的掌握,墨色会变化无穷,产生出各种奇特的效果。历来就有“墨分五分”和“墨分六彩”之说。墨法其实就是在“浓、淡、干、湿变化之中”。笔之气,墨之韵,好的用笔丰富而有气韵,能更好地衬托出笔线的作用和美感。除浓、淡、干、湿以外,历代画家创造了很多新的技法。墨法也在不断“变革”之中,其墨法包括积墨、宿墨、破墨、泼墨,没骨,总之:墨无定法,一切都在作画时随着墨色变化而生发。 干墨:毛笔含水较少,蘸墨作画,纸面常留下飞白,有干枯之美。 湿墨:毛笔含水较多,蘸墨饱满无痕湿润,有酣畅之美。 浓墨:墨色重而浓,少掺水或不掺水,有浓重之美。 淡墨:水墨充足,墨色淡化有淡雅之美。 “人物”试卷评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