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干货|教你怎么察觉和避免身边人对自己的犯罪意图

 胡萝卜upup 2015-04-22

天涯论坛 > 娱乐八卦

结合犯罪心理学来说说怎么觉察和避免周围人对你的犯罪意图

楼主:狐狸就是狐狸

开这个帖子是受最近大热的今日说法楼的影响,看过那个帖子的人应该会有个感觉,也许你不知道哪一天就得罪了身边的人从而导致杀身之祸。楼主的记忆里有个数据,50%的凶杀案是熟人所为,而其中的75%是配偶,数据来源不可考,可能是我上刑法课的时候听老师说的,可能是自己在哪无意中看到的,楼主不对真实性做保证,但相信看过一些案例的人会发现,熟人作案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方面对罪恶事件感到好奇,一方面又心生恐惧,毕竟 谁都不希望这样的惨剧发生在自己身边,那么我们要怎么分辨自己接触的人里面是否存在有暴力倾向和犯罪思维的人呢,楼主觉得了解他们的人格是比较重要的,所谓认知决定行为,而行为是具有连续性的,如果一个人对生命是持漠视态度,并且对法纪不屑一顾的话,他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上一定会有表现。

首先楼主想八一八对于虐待动物的心理研究


有孩子的妈妈应该会发现,儿童在接触外界的时候通常会把小动物或者物体拟人化,太阳公公,月亮婆婆, 大象先生,长颈鹿小姐等等,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 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

在佛洛伊德的临床案例里面有很多“同化”的病例,其中一个就是小男孩在自己的猫咪去世后,开始用四肢爬行并且不愿意坐在椅子上,这是小男孩通过将自己变为小猫来逃避死亡事实。

在孩子的眼中,动物和人是没有区别的,他们将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小伙伴,是朋友,是家人,甚至愿意为亲密的小动物承担痛苦。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是残忍暴力血腥手段对待动物和虐待人类是同等的,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说孩子虐待猫,狗,兔子等等生活中常见的家养动物的行为不是出于对方是动物的缘故,而是因为对方比自己弱小而已。

根据FBI对凶残的杀人犯少年时期的调查,发现几乎全都存在连续虐待动物的经历,所以儿童时期虐待动物并不是好玩无知的行为,而且是非常严重的暴行,在成年后有极大的可能会有侵害他人的行为。

那么了解这一理论的你,在现实中与人接触时,如果得知某人曾经有过虐待动物的行径,就要对他多做提防了

同时我要说明一点,这种虐待动物不包括昆虫,存在一定程度的残酷甚至残忍才是生命力的基础,所以像什么水淹蚁穴,线绑蜻蜓,扯苍蝇翅膀,揪蚊子嘴巴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不用担心。

简单的说,一方面虐待昆虫,另一方面爱护小动物的儿童会成长为健康的成人。

虐待动物的儿童,因为自我的支配欲是通过欺负弱者获得满足的,可能会成为危险分子。

不虐待昆虫,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出蚂蚁和我们一样有生命,还为小蚂蚁的死伤心流泪的话,反而有可能是心理状态异常的表现。

再扒占有欲超强的研究。


我们有个老师说过一句话,他说遇到那种以自杀相要挟的人,有多远躲多远,因为可怕的不是他去死,可怕的是扩大性自杀,带着你或者你一家子一起死。

我看过一张图,对于这种现象,有个主持人说的很好,人家拿命跟你换,你拿什么跟人家换。

尊严同理。当众下跪的那些,他今天失去的尊严,他日一定会在你身上找回来。

如果你的追求者或者男朋友或者暧昧对象,短信电话很频繁,对你的回复时间很在意,内容又多以你在哪,你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之类的,你千万别以为他是爱的疯狂,他并不是真的关心你,他只是想知道你有没有突破他的占有,有没有脱离他的掌控。

姑娘们你们应该都看过电视上,男主对女主又恨又气,可是舍不得打女主,于是对着墙上狠狠的来了一拳,你们的少女心有没有随着那流淌的鲜血而颤抖。赶紧撒丫子跑吧姑娘们,这一拳还不如打你身上呢。

现实生活里如果真的碰上这样的人,第一,暴力倾向,不懂得合理宣泄情绪,所以他并不帅,是傻!第二,占有欲强, 他对事物的分别就是这个是我的,这个还不是我的,而你一旦成为他的了,他对你的身体也会像对他自己的身体一样不爱惜的。第三,偏执,认死理不懂变通,他如 果一旦认定了你是他的,跟踪骚扰就会开始了,噩梦也就开始了。

当然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发现了不妥,疼,无意义,那还孺子可教,这是还年轻,看电视学的,不是人格缺陷。一旦过了青春期,大学后半段22,23岁左右还这样就要当心了。

而一段感情的结束,通常人们还都会再留恋纠缠一番,这很正常,离开你一直习惯的人,这种撕裂感会让你无助,会惯性的还想要去靠近对方,但是一旦超过正常 范围你就要小心了。比如跟踪,骚扰,威胁。很多人可能会想,不理他慢慢就好了,但真正的跟踪狂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有着毁灭自己和对方的想法和力量,只 要被引爆,他们就会做出疯狂的举动,这是一种人格障碍,他们无法把握与他人之间的正常距离,难以抑制冲动。

通常情况下,当你一番好意被他人拒绝时,你是不开心的,因为你会感到自己被否认拒绝和抛弃,比如你安利的电视剧朋友就是不去看,但过几天你就好了,也不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但是对 于心理不正常的人来说,他们会将这种想法演变成憎恨心理甚至做出复仇行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偏执是一种专一,他们也会坚定的认为我对你好你就得对我好,我愿 意为了做任何事你也得这么回报我,我爱你爱的要去死你怎么可能还活呢

所以啊,那些一天到晚口口声声说爱你,爱你太认真,不能没有你的人,并且还动不动就吃醋的人,干涉你交友的人,都要多做提防。

关于在公众场合被侵犯后如何向他人求救。


对准一个人呼救!!!对准一个人呼救!!!对准一个人呼救!!!

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实验视频。一个姑娘抱着一摞书,先是在单独行人面前掉落书,后是在一群人面前掉落书,单独行人都会主动上前帮助,而一群人都是扬长而去,虽然有个别人会回头看,但是他们并不会停下脚步施以援手。最后的实验是姑娘在一群人面前掉落书之后抬头向某个人求助时,被求助者无一例外都上 去帮忙了。

这里蕴含的心理学知识就是从众心理。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曾经说过,人类组成集团后,整体的智力,判断力水平将显著下降,因为在集团内部,每个人都会产生别人会做出判断的责任扩散效应,和同伴共同行动的协调心理。

简单的讲,人一旦进入小团体里面,智商就下降了,责任心就降低了,心理倦怠了,开始期待别人给他拿主意了,所以如果你在求助的时候,别人的没有动,有正 义感的人一般也不会动,他在观察和推卸责任,但是一旦你指向特定的人寻求帮助时,他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心就被点燃了,道德观恢复了,所以通常是会对你的求助 做出反应的。

所以如果你曾经碰到过孤立无援,别怪他们,人是有劣根性的,如果你曾经想帮助别人却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没有行动,也别太自责,做你能做到的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