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步九阶”答题法——解题技巧(14)

 许愿真 2015-04-22

"三步九阶"答题法——解题技巧(14)

如今高考总的趋势是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因此,要“完整、准确”地做题,就必须按一些要求去做。河北的张宏喜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三步九阶做题法”。

“三步”是指审题、答题、检查,每一步各含三阶,共为“九阶”。其中,审题是关键,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题目,就会产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法实用,具体,学得会,用得上。

三步九阶做题法

三步

三阶

示例

感觉的东西,能马上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却能深刻地感觉它。(一道政治辨析题)

第一步,是“审题”

全面理解题目

全面分析可理解该题有两层,前面“感觉的东西”是指感性认识,后面“理解了的东西,”是指理性认识。

突出题目的中心

中心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特别是突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

审清题义

包含的设问有:感觉的东西是指什么?理解了的东西是指什么?为什么感觉的东西不能马上理解它?为什么理解了的东西却能深刻地感觉它?感觉的东西和理解的东西的联系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办?

第二步,是“答题”

是什么?

是什么知识?

是什么理论?

“感觉的东西”是指感性认识,即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解了的东西”是指理性认识,即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觉的东西不能马上理解它”是因为:现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联系,外在特征,它是个别的、多变的、易失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由感觉去把握。

为什么?

能力是什么?

实际是什么?

"理解了的东西却能深刻地感觉它"是因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内在特征,主要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它是一般的、相对稳定的;而且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特别是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因此,理解了的东西,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从而深刻地感觉它。

怎么办?

觉悟是什么?

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要求我们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从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第三步,是“检查”

是否辩证思考

对上例的辩证思考就是既有分析又有综合,既看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又看到了二者的联系。

是否抓住了本质

上例是否抓住了本质?考查的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对立统一关系。

是否有实践证明或觉悟

上例是否有觉悟?该题说明了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可见,检查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只有抓住上述三点,才能使案尽量完整准确。

根据张宏喜老师的文章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