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写】王健林详解“首富”是如何炼成的

 北书房2014 2015-04-22

在今天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上,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在为一位演讲嘉宾做引言时转述了这样一段评价:“他有三个特点,一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只说自己明白而且深有体会的话;二是没一句空话套话,讲的全是干货;三是从不藏着掖着,无论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会拿来同大家分享。”这位乐于分享的嘉宾就是大陆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


万达集团1988年成立时的100万元注册资金都是借来的,而去年万达的收入达到2400多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不到30年的快速成长为世人所惊叹,也广受瞩目。


在此次论坛上,万达掌门人王健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知无不言,与三地媒体记者分享了万达的“制胜经”。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


王健林多次说过“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而万达从创立到现在经历4次成功转型,也都是找准了发展的“势”。


王健林对“顺势而为”的解释是,企业发展不仅要与国家发展的政策方向吻合,还要与经济形势相契合。


王健林表示,中国现在致力于去“过剩产能”,企业的投资方向就一定不能是“过剩产能”行业;而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贵在有前瞻性,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就不能做与大家一样的事情。


万达2006年进军电影行业时,大陆的票房数是8个亿,当时集团很多人反对。而王健林看准了各地综合性商业中心数量激增,而商业中心必然要有电影院配建的趋势,坚定地做了这项投资。实践证明了王健林对“势”的判断,2014年大陆电影票房数达到300亿,甚至超过了王健林自己的预期。


由“重”到“轻”的转变


万达集团目前正在做“由重向轻”的转变,即逐步去房地产化,缩小万达原有的不动产业份额,转而发展综合文化产业。


王健林解释说,企业致胜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折腾自己,敢于否定原有的成功模式,获得创新的发展模式,万达这些年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永远在变革。


王健林表示,我们做房地产行业起家,但房地产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大,万达未来稳健、长远的方向是发展包括旅游、娱乐、体育等在内的综合文化产业。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的运营理念也在从重利润向重成本考虑。


“过去我们做房地产行业,会重点关注销售利润,现在我们会看重成本控制和商业运营能力的提高。'


万达正在做两件事,一是把产业做成标准化的模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稳定成本;二是推行信息化管理,把所有的商业运营通过信息化平台集合完成,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使快速的商业扩展得到保证。


“互联网+”思维


王健林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现在万达的综合文化产业领域线下人次是20多亿,到2020年将达到60多亿人次。如果把这庞大的线下人群发展到线上,保守估计应该能达到5亿左右的线上会员。所以,万达的综合文化产业要用互联网方式去发展。


“我非常赞同‘互联网+'的说法,任何产业都可以与互联网模式结合并获得发展。”王健林说。


万达集团的综合文化产业正在展开与互联网的亲密结合。王健林表示,我们的电子商务绝不是模仿别人在互联网上卖东西,我们依然要做与众不同的。注重通过互联网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比如用手机导航寻找车位等;另外,还要增强与用户的粘度,通过长期的会员信息,分析会员的现金流等状况,从而展开针对性服务。


未来的万达会变成什么样?王健林的目标是成为一流的跨国企业。“国家实力的表现之一就是跨国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万达已经走出了国际化的步子,未来几年目标是成为一流的跨国企业。”王健林说。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廉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