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初中时开始看科幻,到现在也算是个比较资深的科幻迷吧。生活中,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得扮演一个“科幻布道者”的角色。“布道”的过程大致会像是这样:
“你知道刘慈欣吗?”
“不知道”
“你看过三体吗?”
“没看过”
“我给你介绍下三体吧”
“...”
“咦,人去哪里了?”
谈话至此,面前的妹子们大都已经翩然离去,只留我独自在风中摇曳。
不过,最近势头强劲的《星际穿越》创造出来的影响力让我这样的科幻迷感到非常非常的欣慰。下次再“布道”时,我会这么开始:
“你看过《星际穿越》吗?”
“看过”
“喜欢这部电影吗?”
“挺喜欢的”
“如果你喜欢《星际穿越》,就快去看看《三体》吧”
如果谈话至此,面前的妹子们若还没有翩然离去,我就会正式进入“话唠”模式。
一
如果你喜欢库珀与女儿之间超越维度的情感,那就快去看看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吧,那里的情感更加刻骨到极致
库珀和女儿之间的爱是贯穿《星级穿越》这部电影的重要线索,也是一颗重量级的催泪弹。我不得不承认,我看了两遍《星级穿越》,两遍都在看到库珀从“巨浪星球”返回飞船后翻阅二十多年来儿子、女儿陆续发来的视频时哭了。随着情节的推进,库珀和女儿之间的这种爱更是在影片尾段安排的“五维时空”的设定下被无限得放大和升华,最终这份爱竟然拯救了全人类。
Ok,现在让我们来开开脑洞,想象一下,同样在一个类似“五维时空”的设定下,如果被无限放大和升华的不是一种刻骨的爱而是一种刻骨的恨,那么会发展出怎样的一种故事呢?当然,这样的“负能量”情节不可能在主流的好莱坞电影里面被表现出来。但是在《三体》里面就有,而且这种恨还就是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的主要线索。小小的剧透一下,《地球往事》里面有一对与库珀父女一样尊重科学而且不屈从社会主流的知识分子父女。但不幸的是,《地球往事》里的这对父女身处一个特别特殊的年代——文革。这个女儿亲眼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因为坚持科学真理而被活活批斗致死,自己的母亲站出来公开与自己的父亲划清关系,自己信任的朋友陷害自己。这种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的恨放在一个类似“五维时空”的科幻设定下(再剧透下,在《地球往事》里面,其实是有关“三体”外星人的设定)会产生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好,剧透到此为止,大家要是感兴趣就赶紧去看书吧。
二
如果你喜欢布兰德教授为了人类的延续而做出的隐忍和牺牲,那就快去看看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吧,那里的隐忍和牺牲更加超越你的想象
布兰德教授就是那个喜欢吟诵“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的老人。这位老人的一生的确是一点都不“Gentle”。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类在现有的情况下根本不能解开那个关于引力的方程式,却又为了人类这个族群的延续,用了大半辈子去编造了一个建立在这个方程式之上的A计划来掩人耳目,以便让真正可行却又残酷无比的B计划的是施行。第二次看《星级穿越》的时候,在看到布兰德教授信誓坦坦得向库珀保证,当他回来时,方程式一定会被完成的情节时,我不由得感叹,老爷子为了拉库珀入伙还真是蛮拼的。再配合上布兰德教授临终时把这个秘密透露给库珀女儿时释怀的场景,老爷子纠结的一生跃然屏幕之上。
不同于库珀,布兰德教授看待问题的角度是超越个体,着眼于人类整个族群延续的。正因为布兰德教授看到的是整个人类的延续,所以他能够强迫自己做出一个完全违背地球上所有个体利益的决定。这个过程中最痛苦的地方就在于,当一个个体从整个族群延续的角度作出一个决定的同时,这个个体首先必须作好放弃包括至亲与自己在内的所有个体的心理准备,也就是电影中说的”放弃人性“;同时,这个个体还必须面对来自所有被放弃的个体的刻骨仇恨。从这个角度来讲,布兰德教授的一生其实已经算是“Gentle”的了,他只需要面对”放弃人性“带来的良心谴责,却不需要面对其他个体知晓这个决定后必然带来的刻骨仇恨(布兰德教授只是在临终前把秘密告诉来了库珀的女儿,想象一下,如果这个秘密提前被全人类知晓,愤怒人民会怎样对待尚在人世的布兰德教授)。在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中,就有五个人(剧透一下,四个面壁人再加上章北海)就面对着比布兰德教授更加痛苦的历程,他们不但需要“放弃”人性,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一个决定;同时,他们没有布兰德教授那么幸运,人类提前知晓了这些决定,于是他们还不得不面对来自整个人类社会的仇恨。但是,这些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三体第二部中最重要的“黑暗森林”法则,就是一个必须站在族群延续的层面上才能理解的东西。好,剧透到此为止,还是那句话,大家要是感兴趣就赶紧去看书吧。
三
如果你喜欢星级穿越中,各个角色与整个人类的命运在各种大开脑洞的科幻设定下(黑洞、五维时空、“他们”、可以利用引力的方程式)千折百回的情节,那就快去看看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吧,在那里,你会重塑自己的三观,也会真正了解“存在”这个词语的意义
《星际穿越》的情节起伏还是比较大的。库珀一心找到合适的外星殖民地给自己的女儿留一个生存机会。却因为曼恩博士故意发出的错误信号,浪费了燃料,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返回地球拯救女儿的愿望。但最后又在黑洞中绝处逢生,不但拯救了女儿,还拯救了全人类。最终,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结局,就仿佛通话故事里的结尾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得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宇宙就真的这么容易被征服吗?人类真的只靠一个方程式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了吗?让我们展开一些哲学思考吧。如果地球上的人类发现不论自己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摆脱被毁灭的命运,那么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这个宇宙最终也会不可避免得被毁灭,那么这个宇宙中的文明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就是这么一部在绝望的氛围之下,思考存在意义的作品。这是三体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中,人类作为整体和个体都在不断面对毁灭的威胁,同时又不断得利用技术化解了威胁。而每次的毁灭威胁都在迫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和个体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死神永生》这部作品中名言层出不穷:
“其实吧,从科学角度讲,毁灭一词并不准确,没有真正毁掉什么,更没有灭掉什么,物 质总量一点不少都还在,角动量也还在,只是物质的组合方式变了变,像一副扑克牌,仅仅重洗而已......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出现在第二部里面,但和第三部的主题非常契合)。
哪一天如果你看懂了上面这些话的含义,那你也就看懂三体这个系列了。到那时,也许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刘慈欣一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的高度”。
结束语
我总觉得,社会意义上的人都像是早产儿,在我们真正理解这个社会之前,我们就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这个社会体系中的一个部件。当我们已然“身在庐山中”,自然也就很难再从局部跳出来,用更大的视野来看清整体的“真面目”了。而科幻小说在我看来则是提供了一个看清“庐山真面目”的方式。在科幻的设定下,身为社会体系一部分的我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束缚,可以跳出在现有人类知识架构的局限,用一种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身边正在经历的人和事,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科幻就是让社会意义上的“早产儿”们继续自我成长的动力源泉,这也就是我喜欢科幻的原因。
最后用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来结尾吧:You Are What You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