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进展·水圈】2015元旦大讨论:活性污泥法的相关问题(修订版) 威立雅环境 宫曼丽博士; 首创股份 刘智晓博士; 华北院九院 李金河总工; 华北院二院 周丹副总工; 华北院二院 崔洪

 EVYN_YANG 2015-04-22

【水进展·水圈】2015元旦大讨论:活性污泥法的相关问题(修订版)

2015-01-04 水进展

 

参与讨论的“水进展·水圈”群友:

威立雅环境 宫曼丽博士;

首创股份 刘智晓博士;

华北院九院 李金河总工;

华北院二院 周丹副总工;

华北院二院 崔洪升副总工;

华北院二院 刘龙志副院长/高工;

北京市政院 高守有博士/高工;

东北市政院 高旭副总工;

诺卫环境 闫怀国总工;

江苏环保产业研究院 陈珺总工;

哈尔滨理工大学闫险峰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 冀世峰博士

广州华浩能源 冯祥军高工

利尔化学 张成甫博士

 

讨论观点梳理:

1、关于污水厂预处理的重要性的论述:
“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合流制管网的除砂预处理一定要做好,否则,再好的工艺也要发挥不了太长时间的作用。”
“国内污水厂设计对于预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升级改造中越发突出表现出来。”


2、关于氧化沟工艺应用前景的观点
关于氧化沟的“命运”,参与讨论的群友观点分裂明显。设计院一方承认,最近几年新上马的脱氮除磷项目,采用氧化沟情况很少;现在上规模的,起码十万吨以上的污水厂,氧化沟工艺基本消失了,起码我们院这边是这种情况;尤其是出水标准提高后,氧化沟系列貌似在淡出历史舞台。此外,模糊控制是氧化沟的致命弱点;用氧化沟稳定达标是以牺牲占地和池容为代价的;氧化沟低负荷已经注定了其反应效率的地低下。
但是,另一方群友对此却持有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交替式氧化沟出现在中国,他命运很悲催!投胎投错地方了。”因为,氧化沟在欧洲尤其是丹麦、瑞典等国家,目前应用广泛,且运行稳定。有群友认为,中国的市政设计院在对氧化沟脱氮效能上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北欧交替式氧化沟,曝气采用N/DN间歇曝气模式控制,无需三级生物反硝化,出水可以稳定控制在5mg/L左右。有群友认为,保守估计,氧化沟至少在50年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不过设计专家还是承认,在同等设计条件下,氧化沟比AAO生物池要大,能耗也要高一点;但氧化沟运行维护还是省事!
对于氧化沟的近些年的改进,如“底曝氧化沟”,有专家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最反对搞底曝氧化沟,把氧化沟优点搞没了!”

 

3、对于分点进水(step-feed)工艺的讨论
关于step-feed讨论比较激烈,观点冲突较大。
有设计专家提醒:“多级AO大厂有可取之处,小厂慎重考虑,别折腾不开。”美国的经验是对于较大规模的污水厂采用多点进水工艺,而规模较小的污水厂会考虑A/O工艺,这方面大家意见还是一致。
有群友表示,实际上,不管什么池型,什么模式,都是在解决污泥、电子供体、电子受体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因此,多点进水、多点内回流的AO更加功能清晰,运行灵活。
针对近几年,国内在“一窝蜂”上马多级AO工艺,有群友表示了个人见解,目前越来越多设计院再采用多级AO(或者改良式step-feed)后接深床反硝化滤池达到一级A标准,这种做法似乎是有点超前了,实际上透支了未来,这种工艺组合,在美国是实现LOT出水标准的工艺。
近几年多级AO在国内已经是“五花八门”了,各种工艺构型眼花缭乱,多点进水辅以多点内回流的工艺国内确实出现了案例,从运行角度是实现起来非常困难的。此外,目前国内多级AO工艺设计规范没有统一,以后实际或许出现一些我们现在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一些反馈意见,现在尚需观察。
分点进水+多点内回流,有群友觉得“对于step-feed工艺,多点内回流有点搞笑!”还有观点认为,“分点进水+多点内回流”失去了分点进水step-feed原本初衷!多点内回流,最终实践,应该会被否定。

 

4、关于强化脱氮生物池的构型讨论
这方面观点有两种不同的侧重:
有群友认为,对于强化脱氮,在时间上形成功能分区,机理及效果较差,AAO形式的氧化沟尚可;还是在空间上形成功能分区,较好控制,节省碳源;
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实现深度脱氮,充分利用“内 碳源”反硝化并降低能耗,最好考虑实现时间上的硝化/反硝化;因为空间是死的,无法应对进水负荷的变化,实际污水厂的进水负荷(流量、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
折中观点认为,要达到可控的脱氮效果,要么从空间上严格区分,要么从时间上。在此基础上,设计院可以设置一些可调措施,给将来运行优化摸索提供可能,没准出来个反硝化除磷、SND、或者污泥水解,但这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和后期运行水平相关。在少量增加工程投资和工艺复杂程度的前提下,不要本末倒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