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长生不死吗?丨壹百会

 牧心小憩之 2015-04-22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是900个月,在纸上画一个30x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然而,25岁的人的表格是这样的:

很多人看到这张图,顿时充满了紧张感,觉得“我命休矣”。

好消息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延长人类的寿命。以中国为例,现在的人均寿命超过76岁,比60年前增长了将近40岁。

但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会是多久呢?科学可以让人长生不死吗?

文丨章文,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爱科学爱看书的吃货软妹纸

编辑丨刘十九

人类是怎样越活越长的

曾经有研究者统计过各类文献中有明确生卒年月的中国古代的人平均寿命,制作了这样一张古代中国人均寿命曲线图↓

可以看出,大部分时代,中国的人均寿命要低于70岁。

不过,由于这个统计结果只统计了正常死亡,并有文献记载的人物,这些人中大部分不是贵族,就是杰出人士、地方精英,平民百姓没有被作为统计样本,也没有统计夭折的婴儿、儿童,所以,数据可能被远远高估了。

我们来看一下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以佛罗伦萨为代表:

据考古学家对北京猿人化石测定死亡年龄的统计,北京猿人平均寿命不超过17岁。而古希腊人平均寿命也不超过30岁;到中世纪,英国人的平均活到了33岁;一直到20世纪初,美国人的平均寿命还没有超过50岁。考虑到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应该也是相当的水平,没有质的差别。

不过,平均寿命很低,并不意味着老人很少。古代人均寿命低的原因,是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非常高。据统计,欧洲婴儿的死亡率可能高达25%,另外还有几乎一半的孩子在10岁以前夭折。(Michael W. Flinn, The European Demographic System 1500-1820,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 16-18.)

一旦活过了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就可能活得更长,比如活到50岁,或者更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第一个图标中的平均寿命更长——能被写进书的人,绝大多数都活过了青年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和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尤其是抗生素的发明,人类的平均寿命开始了飞跃式的增长。在1850年到1950年的一百年里,欧洲人平均寿命增加了32岁。而中国的人均寿命飞速增长,则差不多从欧洲人寿命飞速增长的阶段结束时才开始,主要原因,同样是结束战乱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当然,其中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人为什么会变老?

虽然人类寿命大大延长了许多,但衰老总是不可避免的。

人体里面,除了神经细胞,大多数细胞都会经历分化-分裂-衰老-死亡的阶段,于是人体的机能也会逐渐下降。

目前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有两个理论:基因决定论和损伤积累论。

基因决定论提出,衰老是由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决定的,而这一系列的过程由基因组决定。比如线虫、果蝇和一些真菌中,某些基因的变化能够改变或调节生命周期;人类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也会导致早熟。

基因决定论中比较为人所知的是端粒酶理论。

端粒位于染色体的两端,细胞每一次分裂时它都会缩短一点,等短到一定程度之后细胞就不会再分裂从而进入衰老状态。所以根据端粒的长短也可以判断细胞的分裂次数。端粒越短,人的年纪越大。早衰综合征患者的端粒长度比正常人短许多,因此他们在幼年时就已呈现出老年人的长相,寿命也很短。

刚出生时人类白细胞中染色体的端粒长度约为10000个碱基对,到65岁时只剩下1500个左右。而端粒酶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通过补上丢失的碱基对防止每次分裂时染色体缩短,不过只有精子细胞、干细胞和某些永生化的癌细胞中有这种酶,体细胞中并没有。科学家做实验发现,在正常细胞中过表达端粒酶基因也会把一些细胞永生化即不再衰老。

细胞衰老的另一个主流理论是损伤积累论,其提出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损伤积累而自身无法修复引起的。在该理论中,自由基是主要的损伤因素。细胞代谢产生的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被称为自由基,又称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简写为ROS),比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它们会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包括DNA、脂肪酸、氨基酸和某些酶的损伤。

通过对哺乳动物的比较发现,氧化速率越低,寿命越长,比如人类的氧化速率为24,寿命可达90年(取理想值),而老鼠的氧化速率为182,寿命只有3.5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ROS会积累得越来越多,而细胞自身也有应对ROS的手段,一些保护性的酶能够清除自由基,比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能够让超氧负离子发生反应,在一些护肤品中也可以见到SOD的身影,但是很可惜,仅靠涂抹是没有效果的,而且经过工业化生产和存储,等你用到的时候酶是否还有活性也是未知数。

另外一些物质也能减缓或者消除ROS的氧化损伤,如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E,番茄中含有的茄红素,茶叶里的儿茶酚和大蒜中的大蒜辣素,所以多吃水果蔬菜多喝茶确实有益健康。

在寿命问题上,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活得更久(排除战争期间男性死亡人数多拉低平均值),一方面是因为女性从事的劳动强度普遍低于男性,而且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抽烟喝酒的比例更低。另一方面跟自由基也有关:女性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少于男性,并且拥有更多的清除自由基的酶,而且氧化物对女性造成的损伤更小。

延长寿命的极限在哪里?

聪明的人类在提高寿命极限的路上永远不会停下脚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有以下几种方法被认为可以极大地延长寿命:更换器官、转基因和减少热量摄入。

对于患有某个器官上重大疾病的人来说,更换一个健康的器官毫无疑问可以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但对于活到自然寿命的人来说,整个身体的机能都会下降,心肺、肝脏等器官都会衰老,只更换一个器官是不太可能让人重返年轻状态,而更换多个器官会引起更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可行性很低。

电影《逃出克隆岛》里,一家非法公司为有钱人生产克隆人,一旦顾客需要器官,便取克隆人的为之替换。当然影片最后这个秘密被公之于众,引起了轩然大波。

目前克隆人类是超出了伦理底线的,仅仅克隆器官的技术也不成熟。所以这个方法目前行不通,或许未来科学技术发到到一定水平有望实现。

百度搜索“延长人类寿命”,被叫好的一个手段就是转基因。提到转基因,崔永元同志已经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但他真正对转基因了解多少,按下不表。生物体内确实用一些基因跟寿命相关,这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实,比如线虫和果蝇,但跟人类寿命有关的基因目前还没有很明确。

要发现有关的基因,需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收集大量长寿人口的生物样本进行测序,再进行比对,分析他们有没有特殊的基因片段跟寿命有关。即使发现了这个或者这些基因,转基因的操作也极为困难,可能需要把精子和卵子取出进行操作,再放回母体内,难度极大成活率很低。所以,该方法也不是很乐观。最主要的是,就算这事儿成了,对已经出生的人们来说,包括你,也没啥关系,只能造福子孙。

延长寿命的另一个方法—减少热量摄入目前接受度还比较高,在老鼠和猴子身上进行试验后发现,吃得更少的动物活得更久。也有人质疑这个结果的正确性,但是从道理上来讲是可能的。

摄入更少的食物(在能够维持日常活动的前提下)意味着代谢次数减少,那么就会产生更少的自由基和废物,对人体的损伤降低。尤其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较高,经常营养过剩,摄入过多的油脂糖分和盐分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健康问题。少吃一点自然能够降低身体的负担。

总的来说,依照现有的科技水平,想要极大延长人类寿命仍然难于上青天,不过有些更加疯狂的想法,也许也值得琢磨一下。

2012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全球未来2045年国际会议”上,由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科夫提出了一项看似疯狂的“永生计划”,准备将人类思维移植进机器身体中,以实现长生不老。这项计划打算在2015到2020年实现人脑控制机器人,之后用5年时间,把人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之后再制造出人造大脑,用于存储主人的意识和记忆。托好莱坞的福,让这个计划有了一个更加容易理解的名字,叫“阿凡达计划”。

也有科学家提出,可以把一个人的意识和记忆转存到克隆体的大脑中,无论肉体如何死亡,记忆总是不断延续,不会被自己和他人遗忘。

这些疯狂实验的哲学缘由,其实早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表示,人格的同一性是以个体意识和记忆为根据的,也就是说,意识和记忆是人格同一的充要条件,决定了“你”之所以是“你”,而肉体只是载体,可以替换成机器或者其他。

克隆技术已经有了成功实验,而大脑和芯片的记忆转移也有过测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有很大可能成功,但是,显然17世纪的人还没法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那个从实验室中醒来,有着跟你一样容貌、性格和记忆的人是你,那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