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读经济史?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4-23
转载地址http://blog./lai/Archives/2006/12/09/1635             作者:赖建诚(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
          颜色和粗体标注和部分内容分段与缩进是我做的,若有不合适之处请多见谅。
转载原因:源自阮一峰博士《经济史的趣味》书摘,不过我还会透过一些书摘和故事继续阐述。我会开始抽时间读十几本Donald McCloskey写的书,如同之前的我读的“大前研一”(大前的系列书摘在本人新浪博客首页左侧)。





如果你想当个好经济学家,做些有贡献的事,读经济史有帮助吗?我的学识和声望不足以说服你,我先介绍Donald McCloskey的基本论点。他从哈佛取得博士学位後,到芝加哥大学担任经济史教授,写了许多文章与专书,担任过经济史学会的会长。更特殊的是,他经历过痛苦的易装癖与变性手术,把Donald改为女性的Deidre,详见他的自传Crossing(1999年芝加哥大学出版)。他/她的着作还包括性别研究与修辞学,详见她的个人网页。

我要推介他那篇1976的名作〈历史对经济学有用吗?〉(Does the Past Have Usefu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4(2):434-61)。McCloskey认为历史对经济学可以提供五项功能:(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较好的经济理论,(4)较好的经济政策,(5)较好的经济学家。这篇经济史学界必读的文章,30年之後还有相当的可读性,请欣赏他的文笔与博学,以及文章後面所附的138项书目。历史对经济有用吗?McCloskey的答案是:当然。以古人来说,史密斯丶马克斯丶马歇尔丶凯恩斯丶熊彼德的着作里,都有明显的历史面向,这些人物的着作,转而在历史留下重要的轨迹。

以下是我对这个题目的看法与见解,先举九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例,他们都做过与历史相关的研究。
(1) Paul Samuelson晚期有不少分析经济史与思想史的重要文章。
(2) John Hicks写过一本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1969)。
(3)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的着作里,有浓厚的历史思维。
(4) Milton Friedman写过《美国货币史,1867-1960》(1963)。
(5) George Stigler是经济思想史学界的大老,他是Mark Blaug在哥伦比亚大学写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方法论博士论文(1955)的指导老师。
(6)芝加哥大学的Robert Lucas Jr.,大学主修历史。
(7) Arthur Lewis在1979年以经济发展学获奖,写过几本经济史的着作。
(8) Simon Kuznets (1971)与 Theodore Schultz (1979)这两位得主,在着作中也常运用历史证据。

二次大战後,各国的经济学教育深受美国影响,尤其是开发中国家的留学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若没读过经济史,回国後自然不会看重这个学门。日本经济学界从战前起,就深受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影响,经济史与思想史至今都还是必修课。

为什麽战前也深受欧洲影响的美国,会把经济史改为选修或甚至废止呢?
第一,美国学界的实用主义倾向浓厚,高等教育的学费高昂,学生倾向选择可以立即运用的知识,因而普遍认为经济史没有用。
第二,1950年代之後的经济学,愈来愈自然科学化,数学与统计大量引入後,吸引许多理工科的人材投入,以文史取向的经济史就被轻视了。
第三,开发中国家的学生涌入美国,重点放在学习最新的技术,老掉牙的经济史无人问津。
第四,经济史学界在1960年代之前不够争气,由老式的制度学派掌控,他们的视野丶论点丶教材丶着作都缺乏竞争力。

1950年代末期,计量经济史学开始发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Robert Fogel与Douglass North在1993年,以经济史的研究得到诺贝尔奖,这个学门才得到基本的尊严。现在哈佛丶耶鲁丶MIT丶芝加哥丶史丹佛丶柏克莱都有经济史名师,这个学门总算有点门面了。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走对了计量史学之路:把经济理论丶统计方法丶数学模型,用来探讨历史的经济面向,自称为Cliometrics(Clio是希腊的历史女神,metrics是计量衡量学的意思),或Historical Economics(历史经济学)。这和使用叙述手法丶简单图形与表格说明的传统经济史研究迥异,对一般的经济学者而言,双方也比较有共同的语言与沟通的平台。

那麽,简要地说,历史对经济学有什麽用呢?
计量史学者一直努力要说服经济史同行:把统计方法丶经济理论丶数学模型引入经济史,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这项努力大概成功了。现在计量史学者应该反过来,要努力说服经济学界:把历史研究引入经济学的分析中,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要辩护经济史是否有用,基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有效的经济学理,是根据事实来提炼出有用的概念,那麽现代的经济学理视野,必然会受到观察样本的限制。历史的重要功能,就是开阔认知的可能性。历史能提供许多过去的精采现象,是眼前所不易观察到或想像到的。

就像研究古生物,能帮助生物学家对演化过程的了解;就像研究古代地质学,能帮助理解地球的长期发展特性;就像研究冰冻层,能帮助理解地球暖化的问题。人类过去的经济活动中,必然有许多严重的失业问题丶景气循环问题丶物价膨胀/紧缩丶货币供需失调现象,是现代无法观察到,也不是现代理论所能充份解释的。

历史可以辅助目前观察样本的不足,也能提醒现代的经济学家,当今的理论仍有许多无法充份解释的现象。经济史学者透过集体努力,汇编了更丰富的史料与文献,我们现在拥有比过去更多的统计数字,有更多元的历史观点与分析工具,能肯定地说:我们比所研究的对象,更了解他们的时代。举个具体的例子,如果你要掌握恶性通货膨胀的特质,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经验没必要去了解吗?历史是社会的实验室,产生过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经济事件,过去的事情不全然是垃圾。

我儿子读小学时,问我在经济系教什麽课?我说:经济史。他的反应很正常:这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吗?别人都在研究股票和房地产,你为什麽做这种奇怪的事,难怪我们家这麽穷,住这麽旧的房子,也没有好汽车,让我没面子和父母在科学园区工作的同学相比。

我说:那只怪你投胎前没观察清楚。接着我问他:你看过《铁达尼号》电影,觉得好不好看?他说很好看。我说:每个时代都有精采的事,不一定会在其他时代重复发生。电影公司找到《铁达尼号》这个好题材,引起全世界观众的热情,不也是大赚一笔吗?会比研究股票差吗?我就是靠经济史吃饭的,你身上的每件东西丶每项玩具丶每顿饭都是历史提供的。

我只能用这种粗暴的手法,让自己的小孩噤声,但也担心这会成为他日後嫌恶历史的深层潜意识(被迫屈服於无法认同的事情)。过去的事不就过去了吗?未必。我到了55岁,才更明白孩童与青春期的成长经验,到现今还在操控我的想法与行为。犹太人会忘记历史吗?当然不会。如果你想当个好经济学家,怎麽有权利轻视经济史呢?你会说:我当然有权利,因为我根本就没兴趣。那就说不下去了。

现在换个话题:经济理论会影响(经济)历史的研究吗?
答案是肯定的,例子很多。例如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可以让各国的资源交流,使各国的工资与物价水准逐渐拉平。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就是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史学者从1980年代中期起,有不少人投入这个题材,现在已有明确证据显示,李嘉图的理论是对的。Friedman与Schwartz 的《美国货币史》(1963),也是用来支持货币数量学说的重要研究。

反过来问:经济史的研究会影响或修正经济理论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举一个显例:1950年代起,经济发展与经济成长理论迅速兴起,如果没有经济史的研究作根据,成长理论学者怎能掌握英国经济的长期变动特质,并据以提出成长模型?如果对俄罗斯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没做好充份的历史理解,怎能臆造出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机制与双元成长模型?

若有机会,你可以问那些在第一线工作的理论家,尤其是研究经济成长的学者,例如Paul Romer或Robert Barro,问历史知识对他们有什麽用处。你大概也愿意相信,爱因斯坦对哥白尼丶伽俐略丶牛顿的贡献应该都很熟悉吧。

其实历史知识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欧洲一直没有人怀疑过,1950年代起,美国执世界科学牛耳之後,由於她的实用主义倾向,加上第三世界留学生的急切心态,才把历史的重要性压缩到另一个极端。现在的经济学已经过度数学化和逻辑化,在电脑模型建构出来的理论,未必有实际的解释意义。倒不如在人类的共同遗产里,找寻廉价实惠的史实,作为分析的对象,这对经济理论的推展,反而是最可靠的投入要素。

若从亚当史密斯算起,经济理论的发展至今还不到250年,其中有较重要发展的时期,是1900年之後的事。人类的文明史若以5千年来算,各大洲丶各地区丶各国所发生过的有趣经济事件不知凡几,现代经济学家所能掌握的理论工具,还远不足以解释这麽复杂的现象。E. Ray Canterbery说:“Mathematics brings rigor to economics but history prevents it from succumbing to rigor mortis.”(数学把严谨带入经济学,但历史让经济学免於被数学的僵硬压垮)。

为什麽要在电脑里,一味追求符合数学的特性,以人为的方式建构纯逻辑的理论,而不顾虑这样的模型,是否有解释真实世界的能力?为什麽不问问我们的祖先,看他们发生过哪些难题与趣事,看看现今的理论能否帮他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能否从祖先的血泪经验,来改善现今理论的不足,扩展思考的视野。这种观点在冰岛诗人Einor Benediktsson的作品中,表达得很贴切(引自McCloskey 1976:453):

To the past you must look,

If originality you wish to build;

Without the teaching of the past,

You see not what is new.

如果经济史真的那麽重要,为什麽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入?
第一,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看不到前景,就业困难。以美国为例,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经济史的人材需求不高,但1990年代之後就不同了。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每年都会公布当年的最佳博士论文奖,刊出论文摘要与评审报告,以及这些生力军目前的职位。经济史是个没前途丶无就业机会的行业,这种观点在Fogel与North得到诺贝尔奖之後就改观了。

第二,经济史的研究不够科学化,显现不出经济学在模型与计量方法上的惊人分析效果。其实经济史是一门应用经济学,Cliometrics(计量史学)的主要诉求,就是把经济理论与统计方法,运用在历史题材上。如果你稍微翻阅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季刊内的文章,大量运用计量方法的程度,恐怕会超出你的想像。

第三,研究经济史太麻烦,要到处找零碎的史料丶残缺的统计数字,弄得满身大汗吃力不讨好。此外,理论模型所要求的变数,很不容易找到对应的资料;更讨厌的,是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研究主题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要做很多投入还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投资报酬率太低。

第四,如果我的数学能力好,统计观念强,在机会成本的考量下,当然选择在电脑前丶桌子上丶飞机上丶咖啡馆里丶汽车内就能完成的模型推演,既省事又优雅科学,何必把全身弄脏,去做缺乏科学美感的经济史?再说,如果我在两方面有相同能力,写一篇经济史的精力,早就写出好几篇纯逻辑推演的文章了。

第五,缺乏滚雪球效应。如果我经过一家餐厅,只见小猫两三只,通常会选择另一家排长龙的。原因很简单:经过这麽多人的检验,是香花还是毒草早就清楚了。除非我品味特殊,怎麽会在冷门领域里浪费时间与精力呢?但我也常提醒自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如果不比别人强,那就跟别人不一样;太多人淘挖过的金矿,就不必去凑热闹了。Fogel和North在1950-60年代读博士班时,勇敢选择超冷门的经济史,才有机会在1993年得到超额的报酬。

如果你的历史感受力不错,能写简单的数学模型,会操作初级的统计软体,肯流汗挖掘历史材料,那就可以考虑选择这个行业,应该会比在主流领域容易存活。如果你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比喝开水还容易,也能在主流经济学门里出头,那为什麽不考虑把经济史当作第二专业,享受重新诠释历史的快感,说不定还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奇呢。前面提过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也走过这条路线,营造出古今贯通的添翼效果。

 

附录:延伸阅读

1、网站

最重要的经济史网站(http:///於1994年设立,是由(1)美国经济史学会(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1940年设立)丶(2)商业史研讨会(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1954年设立)丶(3)计量经济史学会(Cliometric Society,1983年成立)丶(4)英国经济史学会(Economic History Society,1926年设立)丶(5)经济学史学会(或称为经济思想史学会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1974年成立),共同支持的网站。单就经济史这个领域来说,这个网站提供非常丰富的资讯。

(1)最近与将来的主要研讨会讯息,例如2006年8月在芬兰赫尔辛基的第16届国际经济史大会(每4年一次),以及在各国举办的各种经济史会议。
(2)介绍重要的经济学者及其着作。
(3)介绍经济史的经典着作,以及回顾性的评论。
(4)最新的论文与摘要。
(5)疑难解答(Ask the Professor)。
(6)新书评论。
(7)行事历(查阅哪一天有哪些会议或事情)。
(8)经济史讲义(由各国经济史教授提供课程大纲,方便了解同行开设哪些课程丶使用哪些教材)。
(9)统计资料库,内容非常丰富,例如有1880-1913年间的国际金融统计丶奥图曼帝国1600-1900间的经济与社会史资料。
(10)会员资料库,可查索会员的研究主题。
(11)百科全书:依字母序排列,题材丰富,随时有新条目。
(12)想知道1790年的1美金是现在的几倍价值吗?想知道1257-2001年间的黄金价格吗?「How Much is That?」提供许多有用的统计与换算方法。
(13)相关网站:内分(a)各国与经济史相关的学会网址联结,例如「矿冶史学会」。(b)主要的经济史期刊,2006年7月时有27种,可迅速连结到出版社,查索各卷的内容。
(14)主要的经济史研究中心网址。
(15)会员之间对各种议题的线上讨论内容。

 

2、专业期刊

        http:///网站内,在Related Websites里,列有27种英文的经济史期刊,可连结到出版社的网页上。其实非英语国家有不少经济史的专业刊物,例如日本的《社会经济史学》(1年6期,1931年创刊),法丶西丶德诸国也都有期刊,但未列在这个网页上。就经济学界而言,除了专业的经济史期刊外,有些很重要的共同期刊,例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丶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丶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每年都会刊出几篇经济史的好文章。Oxford Economic Papers 在1987-88和2007-08,有过两次「经济史专辑」。

        在专业刊物中,我最常看的有下列4种: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40年创刊,每年4期,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刊物,我付了一笔会费,成为终身会员)丶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1963年创刊,着重运用计量方法在历史资料上,是计量史学的代表性刊物,季刊)丶Economic History Review(英国经济史学会的刊物,题材与分析手法较传统,排斥计量史学的手法,1926年创立,季刊)丶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96年创刊,每年3期,是欧洲历史经济学会European Historical Economics Society的官方刊物)。

        除了上述的英国丶美国丶欧洲这3个经济史学会,还有一个计量经济史学会(Cliometric Society,1983年成立)。这个学会在2007年创办一个新刊物Cliometrica: Journal of Historical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 History,由德国的着名出版社Springer发行,法国计量经济史学会(Association Fran?aise de Cliométrie)主持,其下有国际编辑委员群,这是最新的经济史刊物。与经济史相关的专业英文刊物实在不少,再加上非英语的期刊,数量恐怕会让人惊奇。

 

3资料库与参考文献

        最重要的线上资料库是EconLit,这是经济学界最熟悉的论文查索方式。它的资料来自美国经济学会之下的刊物之一: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JEL,1969年由Journal of Economic Abstract 改为现名,季刊)。各国的经济学专业期刊,若要在JEL刊载各期内容索引,须先经过审查是否如期出刊丶论文是否合乎学术标准。通过审查後,要呈交每期论文的题目丶作者姓名丶服务机构丶摘要丶关键词丶题目分类编号。这是非常丰富的资料库,可依作者丶关键词丶刊物名称丶题材分类,做全文搜寻。如果你对巫婆问题有兴趣,键入Witchcraft就会有不少发现。EconLit资料库在台湾已很普遍,简易好用,1969年起的论文都可查索到,资料库每年更新4次。

经济史是个老行业,1969年之前的论文也能查询吗?有3本书目可查索:(1) Donald McCloskey and George Hersh, Jr. (1990) eds.: A Bibliography of Historical Economics to 198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05 pages, 4,300 items。(2) Derek Aldcroft and Richard Rodger (1992) eds: Bibliography of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nd edition), 304 pages, over 6,000 entries。(3) Charles Wilson and Geoffrey Parker (1977) e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s of 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1500-180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50 pages。

        有没有经济史百科全书呢?2003年6月,牛津大学出版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5册),主编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史名教授Joel Mokyr,共2,806页,订价695美元,由800位专家写了900个条目。书评说编得很好,只是太过着重「西方」,太过欧洲中心,但这也是难免的事。索引做得很好,查索便利。

如果我对某个题材有兴趣,除了这套百科全书,我会用电脑找寻三项资源,依序是:(1) Google,(2) EconLit资料库,(3) Eh.Net内的Encyclopedia。经济史是个丰富有趣的学门,同好们,深入挖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