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以后才明白

 滁州162 2015-04-23

时间如流水一年一年,做过的事不起烽烟。不过平淡庸常之中,也多少有一点生活的体会。

基本的物质需求当然是需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很可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要饿死了。所以一个人不管自己的志向多么高远或者有意识的不把自己扶上墙,都要为自己首先挣个饭碗再说。

人在年轻时,总觉得很多事都需要做,而且也确实能够做。所以年轻人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很多关于理想的计划。这当然是很上进的表现。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很多事我们都想做而且能够做,但是我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稀缺的,或者说可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太多的美好计划其实是无法都完成的。那些没有完成的计划,成了我们的一个梦,或者遗憾。但并不值得为之惋惜。事实上,我们只要把那些适合自己的计划完成好就可以了。否则,“艺多不养家”,未必能够成什么器。实实在在地做好几件事,并尽量对社会有益(比如卖牛肉面,就尽量做得好吃些),就是值得尊重的生活。

人在年轻时,一些人自然有帅气或漂亮的优势,但从社会的总体资源占有情况来说,年轻人在资历和其它资源方面显得相对不足。这时候容易抱怨,以为自己本应该拥有一切但偏偏自己成了被剥夺的对象。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不要抱怨,多为自己做些积淀才是长远之计。时间不等人。在抱怨中,光阴飞逝,惊回首,我们自己一事无成时,同龄人却双手果实。怪谁?

人的一生究竟为什么呢?为自己活得好(生存),也让别人更好地活(社会发展),或至少要做到别人无害。平淡或绚烂,多问问自己的感觉。与其在别人的眼光中忙碌一辈子,不如在自己心灵家园里闲庭信步。很多人生活已经基本富足,还在尔虞我诈,劳形伤神,何苦来呢?莫羡此辈太光鲜,常警自己要看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生的大道理,古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困苦于书斋与日常工作的人们,如果能在“游于艺”上多有体悟,生活或许会滋润灵动许多。

要言之,平常心,平淡闲适地生活,确是自己的真正需要。多年以后才明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