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孙兴旺富贵的秘密---告诉你古人的99个故事

 善书之馆 2015-04-23


放生是得福报最快的方法。举凡求寿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灾解厄,想行事顺利,试种种法,效果不显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应迅速,圆满所求。何以故?人生最重自由,众生界亦复如是,给众生解脱自由,即是给自己如意自在,是故宽宏大量,处处给人方便者,无乃这亦是一种放生。
1.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

2.某富翁生一个痴呆儿子,富翁亦是深感烦恼,一天有道士来化缘,手摩其儿子头顶言:「官官好一生相,惜杀业太重,灵窍不开耳」,富翁心有所悟,从此活物不送入厨房,后有一日,路见乞丐提花蛇一条,身又未带钱,乃劝一个开市店的友人买蛇放生,夜梦花衣人来谢,欲助公子读书成名。后来其子,忽吐黑水数斗,颖悟异常,登甲榜,是故放生可消杀业,得智慧与功名。

3. 明朝吴文英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今人厌烦。朋友讥之曰;「你劝人为善;究竟善在於别人,又不在於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厌」。后来听雪禅师告之曰:「我闻经中说一人劝一人,作福两平分」。於是吴文英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

残杀果报是短命、断子绝孙,横祸不断。
4.商鞅是战国时代卫国的庶公子,姓公孙,名鞅。因封于商(今陕西商州)所以称为商鞅,号称商君,爱好法家刑名之学,秦孝公任用为相,励行改革法律,修定新法。
    商鞅执行政令,非常严苛,命百姓五家为一保,两保十家相连,互有纠察检举之责,一家有罪,九家共同举发,若不举发十家连带处罪。凡犯有外患内乱罪,隐藏不告发的,一概斩杀。百姓一家有两男以上,不分居的,加倍征收赋税;从事工商因懈怠以致贫穷的人,就收他妻子,充当官府奴婢。
    新法刚开始公布施行时,秦国百姓议论纷纭,有人说新政令不便民,有人说新政令便民,商鞅下令,一律拘押到官府斥责说:“法令既然公布实施,你们应当遵令奉行,说不便民是违抗政令,说便民是谄媚政令,都是扰乱民心,非法之徒,一概放逐到边疆去当戍卒。”百姓从此不敢议论政令。
    太子驷,论变法的过失,商鞅处其罪于太子师傅,太傅公子虔劓鼻(割鼻刑罚)、太师公子贾黥面(刻面额以墨涂的肉刑),由于刑戮惨刻,贵戚大臣,及天下百姓多怀怨恨在心。
    秦孝公去逝,群臣奉太子驷惠公即位,为报旧恨,下令拘捕商鞅,商鞅扮成卒隶,逃亡到函谷关下,天色将黑,投宿旅店,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向他索取身份凭证并对他说:“商君的法令凡是住宿客人,没有照身证件,不许收留,违犯的要连坐处罚,所以不敢留你”商鞅喟然感叹地说:“我设此法竟然自害己身”,只好星夜混出关门,逃到魏国,魏国怨恨商鞅过去诱骗魏公子昂,而攻破魏师,要囚掳以献秦国,商鞅只得逃返秦国,被拘,秦惠公一一举出他的罪过,命押出以五牛车裂惨刑处死,他的家族,也全被诛灭。
  
  后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关于赵良和商鞅的对话非常精彩,我读后感慨悲伤,两千多年后,还有愚蠢之才效法赞美商鞅酷吏之能,大搞强拆逼死民命。天怒人怨,悲哉!有才无德之士天下多如野草,以国器授之,将把国家引向何方呢?话说多了,现将司马温公那段精彩的记载奉献给大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5.白起是战国时,秦国郿邑人,为秦将军,善于用兵,昭王时封武安君。有一次,和赵国将军赵括在长平交战,佯装战败退走。暗中埋伏两队奇兵,加以胁制。赵括不知,乘胜追至秦国壁垒,壁垒坚固拒守,不得攻入,而秦奇兵在后断绝赵军粮道,白起率轻骑攻击,赵军屡战失利。因而筑军垒坚守,以待救援,赵军绝食四十六日,人与人相食,赵括亲自出阵搏战,秦军射杀,赵括中箭而死,败兵四十万人投降,白起说:“赵国军卒,反覆无常,恐会作乱。”于是用诈骗手段,将四十万降兵,全皆坑杀,只遗下年少的二百四十人,回归赵国。这场长平战争,前后斩首俘虏多达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心大为震骇。
    后来秦王派别的将军攻伐赵国邯郸,屡战不利,秦王又想取用白起为将,白起推辞不受,秦王强迫命令,白起托称病笃,于是秦王大怒,贬谪白起为士伍,放逐于阴密,当他出咸阳西门,走到杜邮。应侯范睢奏说:“白起迁贬,心中不服,口出怨言。”于是秦王遣使赐剑,命白起自杀,白起引剑自刭时,说:“我有何罪于天,而至如此下场?”思惟良久长叹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兵士数十万人,我诈骗引诱全部坑杀,此罪足以当死。”于是自刎而死。
  
  后记:隋朝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忽然暴死,唯独心上稍微温暖。家人不敢入殓,之后又活了。说:“我当初死时,有人领我到了阎罗王的住处。阎王问我:“你一生来,作了什么福事?”答道:“家里贫穷,无有能力可以建立功德。只是专心致志地念金刚般若经。”阎王听了这些话,合掌低头,赞扬说:“很好。你已念般若经,功德很大。”阎王就派人领文昌,向经藏内取出金刚般若经。文昌向西走了五六里,看见几十间房子,非常华丽。房子里经典很多,金轴宝套,装饰非常好。文昌合掌闭眼,随手抽出一卷打开看,乃是金刚般若经。文昌捧到阎王的住处,让一个人拿卷在西面,文昌站在东面,面向经书诵读,一字不漏。阎王非常高兴,就放文昌回家。令让文昌从南门出去。到了门口,看见周武帝在门侧的房内。 被锁着三重钳锁,叫文昌说:“你是我本国的人,暂时来到这里,我要和你说话。”文昌立即拜见。武帝说:“你认识我吗?”文昌答道:“我过去当过陛下的侍卫。”武帝说:“你既是我过去的臣子,现在回家,替我向隋皇帝说明,我许多罪过都能辩解明白,唯独消灭佛法的罪重,不能够赦免,望隋帝给我建立小小的功德。希望通过这些善事保佑,使我能够离开地狱。”文昌接受嘱托而走。等到走出南门,看见一个大粪坑中,有一个人的头发浮在上面,文昌问引路的人,答道:这是秦国大将白起,被囚禁在这里,罪恶未了。文昌到家后才复活。就把这些事奏于皇上,皇帝命令天下的人按人丁出钱为周武帝转金刚般若经。设立三日的大祭,并记录下了这些事,写入隋史之中。
   看来,杀盗淫妄酒中,杀业果报何其惨烈;上天有好生之德,岂是虚言?

6.李斯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北),个性残虐忌刻,原和韩国公子韩非,同学于荀卿门下,但才学不及韩非。李斯当秦国客卿时,适值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和韩非谈论政事,对其才能大为赞赏,李斯惟恐韩非得秦王宠用,心怀忌妒,便捏造罪状,陷害韩非入狱,韩非想要申辩,但被李斯制止,不得见秦王,李斯又派人暗中送毒药使韩非自杀,结果竟然死在狱中。
    秦国并吞天下,任用李斯为丞相,到秦始皇三十四年时,李斯奏请秦王说:“天下藏有诗书百家语录的,一概下令烧毁除去,令下三十日,若不烧除,罚刺面涂墨,终身作伺守寇虏,建筑长城的苦役。若相对谈论诗书的,斩首于市,引古非今的,诛杀亲族,官吏见知不举发的与之同罪。”始皇许可他的建议,于是收缴诗书百家之语,以愚弄百姓,使天下不能有考古鉴今的典籍可凭。时过三年,始皇去逝,李斯和宦官赵高伪造始皇遗诏,杀始皇长子,立次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这时赵高忌恨李斯权势,诬告李斯谋反罪状,秦二世命赵高案治,李斯受笞打捶击千余次,不胜痛苦,只得诬服,但自负对朝廷有功,确实无谋反之心,从狱中上书自陈前功,请二世明察赦免,赵高将书弃置不奏并说:“囚犯那能上书。”于是判处李斯五刑罪,受腰斩于咸阳市。李斯临死,对其子说:“我想同你再像往日一样,牵着黄狗走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已不可得了。”父子相抱痛哭,并诛灭三族。

7.于定国父就是于公,汉朝郯人(今山东省郯城县),是宣帝时丞相于定国的父亲,为县衙掌理狱讼的官吏,判断狱讼公平允当,被判的人,莫不心服口服,毫无怨恨。
    东海有孝妇名周青,年少守寡,没有儿子,事奉婆婆恭敬孝顺,婆婆劝她改嫁,孝妇始终不肯,婆婆曾对邻居说:“我的媳妇事奉我孝顺勤苦,可怜她无子守寡,为了我耽误终身幸福,我年老了,长久托累于她,心中实在不忍,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自杀而死,其女不明实情,诬告孝妇,杀死其母,太守逮捕孝妇严加烤打审问,孝妇不堪重刑,被迫含冤认罪,狱案已成文书具备,送到官府,于公据理为孝妇昭雪,太守不听,于公极力争论不能得,于是抱着已成的狱案文书,痛哭于官府上。太守不理,竟然判处孝妇死刑。
    孝妇死后,东海郡内,枯旱三年不雨,五谷不熟。后来新任太守到任,询问原故,于公又为孝妇洗雪冤情,太守占卜得知原故,于是亲自祭祀孝妇坟墓,并作表颂扬立碑于墓,天立时大雨,当年东海郡,便得丰收。
    郡中由于此事,更加敬重于公。后来于公闾门坏了,父老共同要为他修理,于公说:“门闾可做高大些,使能容驷马高盖车进入,我治理狱讼多阴德,未曾冤枉于人,将来子孙必有昌盛显贵者。”其子于定国为廷尉官掌刑辟,治狱亦小心谨慎,以公平宽恕著称当世。当时朝野赞叹称颂说:“张释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百姓自以为不冤。”
    后来宣帝任用于定国为丞相封西平侯,享年七十余岁善终,追封为安侯,其子于永,以孝传闻于当世,官至御史大夫,数代封侯传诵于世。
  补记:高门待封的典故源于--于公说:“门闾可做高大些,使能容驷马高盖车进入,我治理狱讼多阴德,未曾冤枉于人,将来子孙必有昌盛显贵者。”此典故影响中国士大夫千百年,从侧面反映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7.于定国父就是于公,汉朝郯人(今山东省郯城县),是宣帝时丞相于定国的父亲,为县衙掌理狱讼的官吏,判断狱讼公平允当,被判的人,莫不心服口服,毫无怨恨。
    东海有孝妇名周青,年少守寡,没有儿子,事奉婆婆恭敬孝顺,婆婆劝她改嫁,孝妇始终不肯,婆婆曾对邻居说:“我的媳妇事奉我孝顺勤苦,可怜她无子守寡,为了我耽误终身幸福,我年老了,长久托累于她,心中实在不忍,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自杀而死,其女不明实情,诬告孝妇,杀死其母,太守逮捕孝妇严加烤打审问,孝妇不堪重刑,被迫含冤认罪,狱案已成文书具备,送到官府,于公据理为孝妇昭雪,太守不听,于公极力争论不能得,于是抱着已成的狱案文书,痛哭于官府上。太守不理,竟然判处孝妇死刑。
    孝妇死后,东海郡内,枯旱三年不雨,五谷不熟。后来新任太守到任,询问原故,于公又为孝妇洗雪冤情,太守占卜得知原故,于是亲自祭祀孝妇坟墓,并作表颂扬立碑于墓,天立时大雨,当年东海郡,便得丰收。
    郡中由于此事,更加敬重于公。后来于公闾门坏了,父老共同要为他修理,于公说:“门闾可做高大些,使能容驷马高盖车进入,我治理狱讼多阴德,未曾冤枉于人,将来子孙必有昌盛显贵者。”其子于定国为廷尉官掌刑辟,治狱亦小心谨慎,以公平宽恕著称当世。当时朝野赞叹称颂说:“张释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百姓自以为不冤。”
    后来宣帝任用于定国为丞相封西平侯,享年七十余岁善终,追封为安侯,其子于永,以孝传闻于当世,官至御史大夫,数代封侯传诵于世。
  补记:高门待封的典故源于--于公说:“门闾可做高大些,使能容驷马高盖车进入,我治理狱讼多阴德,未曾冤枉于人,将来子孙必有昌盛显贵者。”此典故影响中国士大夫千百年,从侧面反映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