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53(国元证券)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 53(国元证券)】 券商股再传利空,证监会严查两融之风又起,但我的内心却无比宁静,宁静到我连换个有新意的开头方式都不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不是现在避风头,而是将来的整体逃顶。 对于现在的一些短期利空消息,作为典型的市场投机者,我始终牢记着炒作行业的一句名言:“天朝越是反对的,越要炒。调控什么,涨什么,从来不会有错。” 这种话从长期来看显然是极端错误的,凡是与天朝对抗的,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相信这个的,就别在天朝混了,不过呢,话又说回来,没有好下场的只是最后一批接盘者而已,前期与中期的参与者倒真是赚了一波又一波,爽得没法说。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炒房子的,在黄金十年里,调控一次涨一次,年年调,年年涨,现在不压盘了,房子反而涨不动了。 以前股市牛的时候,也差不多这样,到了牛市中后期,国家也是三令五申地严重警告,疯牛依然没完没了,相比起来,现在这些监管消息,只是毛毛雨。从历史来看,每次牛市的后期,即使被严重警告三次以后,股市离大顶还有蹦三蹦的距离。 所以说,关键的不是调控消息的短期影响,而是中后期的逃顶研判。 那么,要怎么判断大的阶段性顶部呢? 下面我将结合国元证券等券商股的交易与未来展望,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照例不探讨价值,只说交易策略安排。 需要强调的是,本人2015年交易的主要是主板股票,因此我要逃的当然也是上证指数的顶,其他指数顶虽然与上证指数有一定关联,但是,观察重点有很大区别,千万别生搬硬套。 一、依次布局待奔顶 如果说我前期在百箭1号布局的第二大仓位——银行股,是持股到指数顶部的后手,那么该组合的第一大仓位——券商股,就是我的先手。等到先手涨到位了,指数也就差不多快到位了,我会把先手都调换成后手,然后在上证指数最后冲顶时,全部脱手。 注:本人交易国元证券记录较多,大多在微博与雪球网上有实时记录,这里就不像以往那样全文摘录了,只列具体时点与价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 1、买入国元证券,13.8元建仓。2014-10-27 09:42 2、于26.18元换入国元证券。2014-12-10 13:11 3、增仓国元证券2015-03-25 09:20 如图1: 二、一叶落知天下秋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在众多的落叶中找到那片知秋的落叶呢? 1、叶落有期 古人不会给我们答案,但是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却给了我们答案,他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指出:“周期永远胜在最后。” “我认为,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东西不多,但以下这些话千真万确:周期永远胜在最后。在投资界浸淫的时间越长,我对事物的基本周期越重视。我们有信心把握住的概念有二:法则一:多数事物都是有周期性的。法则二:当别人忘记法则一时,某些最大的盈亏机会就会到来。” 周期的轮动规律,不同类股峰顶的依次到达,决定了我们可以早早发现那片知秋的落叶。 2、顶部难辨 想要逃顶,必须知道什么是顶。 对于短线交易者而言,时时处处都是顶;相反,对于持股周期长达二、三十年的超长线交易者而言,什么顶都不是顶。 对于长线交易者而言,两、三年一遇的市场高点才算是顶。 而对于需要防回撤的专业机构来说,只要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就是重要的顶:指数调整两三个月以上,回落幅度达到10%-30%的。 (很多小散刚入市,不知道这种回落幅度的杀伤力,我这里细加解释一下:因为指数是平均数,总有些股票是在指数里向上,或向下,当拉动向下的股票群的整体跌幅超过向上股群的涨幅时,指数就呈下跌走势,所以,指数下跌时,那些处于下跌中的股票,实际跌幅经常是要大于指数下跌幅度的,因为它要用更大力气去抵销向上或持平力量的影响,因此,每当指数回落10%,下跌股票的极限回落值会达到20%-30%;而如果指数回落30%,那么下跌股票极限回落值会达到50%-60%。如此大的跌幅,会给特别看重回撤控制的专业机构造成巨大伤害。而对于承受能力低,不习惯做长线的散户来说,同样是牛市亏钱的主要根源之一。) 本文所要谈的逃顶主要是指最后一种情形,因为最后一种情形首先是对盈利的巨大伤害,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还很容易演变成真正的大级别顶部。 那么,如果想要逃这种顶,是不是应整天紧盯指数,观察K线组合与成交量变化,来推断指数顶呢? 这样做是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大多数只买个股不买指数的交易者来说,糟糕的是,由于个股波动并不完全与指数同步,因此等到指数完成各种顶部形态,跌到能够识别出来时,想要再行动时却往往已经迟了,因为大部分股票已经提前开跌了20%(少部分股票会逆势呈强,让人误以为还会逆势上行,出于侥幸而不肯逃离,结果也逃不了),这时候如果逃的话,万一只是阶段顶,那么为了回避再跌10%的风险而错失再度大涨的机会,就显得愚蠢了。可是当大多数人选择坚守时,指数却也可能变成真正的历史大顶,把持股的人统统套牢。 3、鉴往知来 天天盯着指数看技术指标来判顶是不够的,我们要充分了解指数波动中起主要作用力量的是谁,深刻解析它们的先后轮动关系,才知道正是它们周期性地先后到顶,从而导致了指数到顶,这才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根据我二十多年的交易经验,在上证历次牛市中,券商股往往是上升波段即将进入调整的先行指标(只有牛市的最后顶部,它才会同步到顶),在牛市的某个主升段中,它未必是最先起涨的,但往往会快速地先行涨到位,然后进入休息,随后指数过一段时间到顶。越是牛市行情的早期调整阶段,其先行于指数作顶的偏离度越大。熊市则不一定,其与指数顶部往往是同步。 内在原因是,牛市来的时候,有些机构先行入场,市场开始转暖,券商股察觉后,举起牛市多头旗帜,从而引发更多机构入场后,券商即进入休息阶段,等待下一轮行情进一步热络后,才再次举旗,引发更大的做多热情,总体而言会有两、三个循环。 4、中信为例 让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中信证券近一两年的表现为例: 2014年9月5日,中信证券冲高至13.89元,带动上证到达高点2327.56点,此后中信进入回调,而上证却在其他做多力量不断入场建仓的推高作用下,多涨了半个多月,于2014年10月9日到达2391点的阶段高位,才开始同步进入回调。显然中信证券这个极限高点,具有的先行指标作用。 如图2: 2015年1月7日,中信证券先行冲顶至37.25元,带动指数上冲至3374.9点,随后进入大幅下挫,而上证却在银行股的接力上行作用下,稍微下调即再创新高,于2015年1月23日达到3406.9点,落后中信顶十几个交易日才开始见顶并真正进入调整节奏。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53(国元证券)<div style="height:10px;"></div>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 53(国元证券)】<div style="height:10px;"></div> 券商股再传利空,证监会严查两融之风又起,但我的内心却无比宁静,宁静到我连换个有新意的开头方式都不感兴趣。<div style="height:10px;"></div> 我感兴趣的不是现在避风头,而是将来的整体逃顶。<div style="height:10px;"></div> 对于现在的一些短期利空消息,作为典型的市场投机者,我始终牢记着炒作行业的一句名言:“天朝越是反对的,越要炒。调控什么,涨什么,从来不会有错。”<div style="height:10px;"></div> 这种话从长期来看显然是极端错误的,凡是与天朝对抗的,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相信这个的,就别在天朝混了,不过呢,话又说回来,没有好下场的只是最后一批接盘者而已,前期与中期的参与者倒真是赚了一波又一波,爽得没法说。<div style="height:10px;"></div>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炒房子的,在黄金十年里,调控一次涨一次,年年调,年年涨,现在不压盘了,房子反而涨不动了。<div style="height:10px;"></div> 以前股市牛的时候,也差不多这样,到了牛市中后期,国家也是三令五申地严重警告,疯牛依然没完没了,相比起来,现在这些监管消息,只是毛毛雨。从历史来看,每次牛市的后期,即使被严重警告三次以后,股市离大顶还有蹦三蹦的距离。<div style="height:10px;"></div> 所以说,关键的不是调控消息的短期影响,而是中后期的逃顶研判。<div style="height:10px;"></div> 那么,要怎么判断大的阶段性顶部呢?<div style="height:10px;"></div> 下面我将结合国元证券等券商股的交易与未来展望,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照例不探讨价值,只说交易策略安排。<div style="height:10px;"></div> 需要强调的是,本人2015年交易的主要是主板股票,因此我要逃的当然也是上证指数的顶,其他指数顶虽然与上证指数有一定关联,但是,观察重点有很大区别,千万别生搬硬套。<div style="height:10px;"></div> 一、依次布局待奔顶<div style="height:10px;"></div> 如果说我前期在百箭1号布局的第二大仓位——银行股,是持股到指数顶部的后手,那么该组合的第一大仓位——券商股,就是我的先手。等到先手涨到位了,指数也就差不多快到位了,我会把先手都调换成后手,然后在上证指数最后冲顶时,全部脱手。<div style="height:10px;"></div> 注:本人交易国元证券记录较多,大多在微博与雪球网上有实时记录,这里就不像以往那样全文摘录了,只列具体时点与价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div style="height:10px;"></div> 1、买入国元证券,13.8元建仓。2014-10-27 09:42<div style="height:10px;"></div> 2、于26.18元换入国元证券。2014-12-10 13:11<div style="height:10px;"></div> 3、增仓国元证券2015-03-25 09:20<div style="height:10px;"></div> 如图1:<div style="height:10px;"></div> 二、一叶落知天下秋<div style="height:10px;"></div>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在众多的落叶中找到那片知秋的落叶呢?<div style="height:10px;"></div> 1、叶落有期<div style="height:10px;"></div> 古人不会给我们答案,但是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却给了我们答案,他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指出:“周期永远胜在最后。”<div style="height:10px;"></div> “我认为,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东西不多,但以下这些话千真万确:周期永远胜在最后。在投资界浸淫的时间越长,我对事物的基本周期越重视。我们有信心把握住的概念有二:法则一:多数事物都是有周期性的。法则二:当别人忘记法则一时,某些最大的盈亏机会就会到来。”<div style="height:10px;"></div> 周期的轮动规律,不同类股峰顶的依次到达,决定了我们可以早早发现那片知秋的落叶。<div style="height:10px;"></div> 2、顶部难辨<div style="height:10px;"></div> 想要逃顶,必须知道什么是顶。<div style="height:10px;"></div> 对于短线交易者而言,时时处处都是顶;相反,对于持股周期长达二、三十年的超长线交易者而言,什么顶都不是顶。<div style="height:10px;"></div> 对于长线交易者而言,两、三年一遇的市场高点才算是顶。<div style="height:10px;"></div> 而对于需要防回撤的专业机构来说,只要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就是重要的顶:指数调整两三个月以上,回落幅度达到10%-30%的。<div style="height:10px;"></div> (很多小散刚入市,不知道这种回落幅度的杀伤力,我这里细加解释一下:因为指数是平均数,总有些股票是在指数里向上,或向下,当拉动向下的股票群的整体跌幅超过向上股群的涨幅时,指数就呈下跌走势,所以,指数下跌时,那些处于下跌中的股票,实际跌幅经常是要大于指数下跌幅度的,因为它要用更大力气去抵销向上或持平力量的影响,因此,每当指数回落10%,下跌股票的极限回落值会达到20%-30%;而如果指数回落30%,那么下跌股票极限回落值会达到50%-60%。如此大的跌幅,会给特别看重回撤控制的专业机构造成巨大伤害。而对于承受能力低,不习惯做长线的散户来说,同样是牛市亏钱的主要根源之一。)<div style="height:10px;"></div> 本文所要谈的逃顶主要是指最后一种情形,因为最后一种情形首先是对盈利的巨大伤害,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还很容易演变成真正的大级别顶部。<div style="height:10px;"></div> 那么,如果想要逃这种顶,是不是应整天紧盯指数,观察K线组合与成交量变化,来推断指数顶呢?<div style="height:10px;"></div> 这样做是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大多数只买个股不买指数的交易者来说,糟糕的是,由于个股波动并不完全与指数同步,因此等到指数完成各种顶部形态,跌到能够识别出来时,想要再行动时却往往已经迟了,因为大部分股票已经提前开跌了20%(少部分股票会逆势呈强,让人误以为还会逆势上行,出于侥幸而不肯逃离,结果也逃不了),这时候如果逃的话,万一只是阶段顶,那么为了回避再跌10%的风险而错失再度大涨的机会,就显得愚蠢了。可是当大多数人选择坚守时,指数却也可能变成真正的历史大顶,把持股的人统统套牢。<div style="height:10px;"></div> 3、鉴往知来<div style="height:10px;"></div> 天天盯着指数看技术指标来判顶是不够的,我们要充分了解指数波动中起主要作用力量的是谁,深刻解析它们的先后轮动关系,才知道正是它们周期性地先后到顶,从而导致了指数到顶,这才是事物发展的内因。<div style="height:10px;"></div> 根据我二十多年的交易经验,在上证历次牛市中,券商股往往是上升波段即将进入调整的先行指标(只有牛市的最后顶部,它才会同步到顶),在牛市的某个主升段中,它未必是最先起涨的,但往往会快速地先行涨到位,然后进入休息,随后指数过一段时间到顶。越是牛市行情的早期调整阶段,其先行于指数作顶的偏离度越大。熊市则不一定,其与指数顶部往往是同步。<div style="height:10px;"></div> 内在原因是,牛市来的时候,有些机构先行入场,市场开始转暖,券商股察觉后,举起牛市多头旗帜,从而引发更多机构入场后,券商即进入休息阶段,等待下一轮行情进一步热络后,才再次举旗,引发更大的做多热情,总体而言会有两、三个循环。<div style="height:10px;"></div> 4、中信为例<div style="height:10px;"></div> 让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中信证券近一两年的表现为例:<div style="height:10px;"></div> 2014年9月5日,中信证券冲高至13.89元,带动上证到达高点2327.56点,此后中信进入回调,而上证却在其他做多力量不断入场建仓的推高作用下,多涨了半个多月,于2014年10月9日到达2391点的阶段高位,才开始同步进入回调。显然中信证券这个极限高点,具有的先行指标作用。<div style="height:10px;"></div> 如图2:<div style="height:10px;"></div> 2015年1月7日,中信证券先行冲顶至37.25元,带动指数上冲至3374.9点,随后进入大幅下挫,而上证却在银行股的接力上行作用下,稍微下调即再创新高,于2015年1月23日达到3406.9点,落后中信顶十几个交易日才开始见顶并真正进入调整节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