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全则毁,薛宝钗尽可对于金钏儿的死,保持缄默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山中高士晶莹雪,
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虽然也时常遭到非议,但博得的却是更多的同情与感动。
薛宝钗虽然经常被不断翻案,迎来的却始终是大多数人无法原谅的唾骂。

这两个人物似乎一直都是众人谈论不起的人物,不配谈论的任务。动辄见尤,欲益反损。
因此,这二位红楼美女,俨然就如横亘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的所有人都意淫不起的维纳斯神像。

因为,她俩都有着她俩的缺憾;她俩都有着她俩的美。

但是,美,却始终是一种客观存在。
你说你讨厌薛宝钗,她就不美不可爱了吗?
你说你厌烦林黛玉哭泣,她就不令人可亲可怜了吗?
我们读者只有欣赏她的份,品味她的份,感受她的份罢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锦绣文章,自古都处于妙笔生花,它们大多都是对客观美的再现。
薛宝钗这么个鲜活的人物,还是被作者淋漓尽致的描摹在了我们前,可是我们的欣赏却总难能一直道出其精神。

其实,对于《红楼梦》作者是一个创作人,也是一位欣赏人,审美人。
批阅五载,增删十次。这种审美的历程是多么的呕心沥血啊。

因此,多读书,我们的审美也就会更加地科学准确,因为作者似乎也一点一滴告诉我们怎么去欣赏人物的美。
除了判词之外,《红楼梦》的第六十三回,作者又再一次的半具体,半含糊地向我们诠释了薛宝钗这个角色。

还以得那次是宝玉的生日,白天大家不尽兴,晴雯等不安分的丫头就又撮合着请了黛玉等来。一向以安分著称的薛宝这次也来来了。
于是林黛玉就含沙射影地自嘲着说:“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往后怎么说人。”



薛宝钗当然顾不了这些,既然来玩了,还是图个快乐尽兴要紧。游戏是那传统的“掷骰子,抓花名签。”
薛宝钗一地个抓,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也就可谓真正是作者的高妙处了。对于薛宝钗的品行可谓真是采用辩证法一语道破天机。
宝钗是最无情的最冷的美人,但其却令人终归有所不舍,令人动心之处也曾令贾宝玉成了“呆雁”——看着宝钗滑腻肌肤发呆。

不过,我们还是少意淫薛宝钗的外貌。
如果我们真正是因为薛宝钗的外貌而动心,那就有些俗了,真正的低估了曹公这句评价薛宝茶的话语。

金钏儿的死,薛宝钗对王夫人的那一套安慰的说辞,那一套步步成营的做法。
等等那些是那么地凉透人心。因为她薛宝钗对于金钏儿的死,是完全可以保持沉默的。

求全则毁,终难以免却不虞之隙。不得不说这是薛宝钗智慧的失败。
对于这一段人们就真的不敢轻易断定薛宝钗的好心,还是恶意。


可是对于金钏儿之死如此漠视,似乎冷酷之至的宝钗,宝玉却又愿意因薛宝钗等万死不辞。
宝玉被打了,自是众人探视,薛宝钗来得最早,貌似是第一个。
宝钗的习惯大家都知道,自然又是对宝玉进行充满忧心的规劝。
这个时候,好戏也就来了。因为说得过急,宝钗的话也就未免有些亲切稠密,含有无尽缠绵之意。
宝钗是聪明人,自己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只管弄衣带。
宝玉更是敏感之人,面对那一种娇羞怯怯,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傻傻的宝钗因此弄得个宝玉更加傻乎乎的。
可是你要想,对宝钗,在宝玉心目中曾经一度都是生分的。
他不是说,黛玉要是这样,他早就和黛玉生分了么?
如今,无情的宝钗就这么令宝玉动了心:动了痴心,动了傻心,动了“死心”。

因此,很多时候,很多人对于宝钗的不舍也是基于她的这种品质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她没有缺点,她似乎是完人,虽然觉得彼此间少了点什么,可是却又离不开她,需要她。

真性情,宝钗不是没有,只是藏得太深,她怕表露,从来不敢表露。
宝钗活得累,宝钗的眼神里也会经常流露出那么一丝的惆怅,那是女汉子坚强背后的悲哀。

薛蟠说她和母亲来到贾府一门心思为了宝玉,
薛宝钗还不是难以自禁地哭得稀里哗啦。
这些都是薛宝钗坚强得太久的缘故啊。
你说她不爱宝玉吗,谁都不信。你说她爱宝玉吗,她自己也不知道。
她或许只知道她妈妈说她要配个有玉的公子。
爱与不爱,她又何尝真正做得了主。林黛玉不也是时刻盼望着有一个为她作得了主的人么?也真是可怜了天下女儿心。

原创作品空间首发,欢迎加持续关注,精彩不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