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名”书法工程----戴跃(行草)【访谈视频.简介】

 老樟xy67896789 2015-04-24

 

“三名工程”戴跃访谈
时间:2015年03月11日

  戴跃 

  1962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采访时间:2013626 

  采访地点: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工作室 

  记 者:恭喜您的草书长卷《归去来兮辞》入选“三名工程”。 

  戴 跃:谢谢您!“三名工程”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开展的当代书法名家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作品能够入选十分荣幸。这应当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给当代书法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具有时代高度的重要平台,能够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最新创作。我认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促进与推动当代书法创作与发展方面,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启动“三名工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调动了广大书家的创作热情,强化了代表作意识,又将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推到了这个时代的高度,让优秀的代表性书家脱颖而出。 

  记 者:那这件作品能成为您的代表作吗? 

  戴 跃:这件作品是我这一时期审美取向和学习创作的结晶,因此,它肯定是我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我也非常期待该件作品能尽快在“三名工程”的展览中与同道、观众见面。一是与大家分享,二是期待大家的批评与指正,这样能促进自己今后创作的发展。 

  记 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种书体入手的? 

  戴 跃:过去很多老先生告诉书法学习者,学书法应当从楷书入手,再行书,再草书。因为必须先能够站立,再行走,再会跑步。我对此说法不完全赞同。我们去研究书法的发展史,会发现书体的演变并非是先有楷书而行书、而草书。学习书法该从哪种书体入手,我认为,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什么书体就从哪种书体入手。我就特别喜欢行草书,我就是从行草书入手学习书法的,并选择了由王铎行草书进入,经米芾、孙过庭,再追羲、献的基本路径。 

  记 者:您学习书法为什么要选择从王铎入手,并经米芾、孙过庭,然后再追“二王”。那您又是怎样将他们融合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戴 跃:首先,我本人非常喜爱并崇尚“二王”帖系书法。这是我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之后,才找到的精神住所。这种审美取向是由我的气质所决定的,这一整体性选择是我的心性之需求。选择由王铎入手,经米芾、孙过庭,再到羲、献,只是我自己学习“二王”帖系书法的一个基本路径,理由是:王铎是明末清初“二王”帖学书法集大成者,他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墨迹便于我们临习研究,王铎的书法风格最符合我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心性之需。由王铎、米芾、孙过庭,再到羲、献,也只是自己采取的一种逆流而上的学习方式。从明末清初往前走,直到源头,这样做的目的是期望能对“二王”帖系书法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其次,王铎、米芾、孙过庭都是“二王”帖系书风的正脉,都深得“二王”之法,他们都是所处时代帖系书法的标杆。当然,其间仍有许多“二王”帖学大家,比如董其昌、赵孟、黄庭坚等等,他们所留下的众多经典之作,我也都认真地学习并加以研究过。我所讲的基本路径,只是我最着力的点而已。书法的学习,从哪里着力而立定根本,这非常重要,我的观点也是因人而异。我们常常遇到初学者无处下手,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而问老师我该临什么帖的问题。我也常常告诉他们,回去将书法史通读几遍,认真地审视你面对的众多历史经典,问自己你最喜爱的是什么,最能打动你而又能让你愉悦的是哪家哪帖,然后你就从它开始入手研习。在研习中遇到了问题,才是你应该向老师请教并加以解决的。一个好的老师,也应当是对你指导的对象的审美取向及心性气质非常了解之后再行规划学习路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之道。这就好比谈对象进而成家立业,有朋友给您介绍,说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品甚好,可您见面一看,不是自己需要的。别人心目中的美女,你可能认为很一般,就是这个道理。一旦确认了她就是你的意中人,怎样追到手,在没有经验的情形下,这就需要有高人的指点了。由于你的投入,你们有了感情,相互倾慕,爱得深透,这才可能成家立业,进而才可能儿孙满堂传承血脉。我也常常听一些书法学习者讲,我这一生有一大宏愿,就是要遍临诸帖。我非常反对这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精神可嘉,却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人的一生非常有限,在你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将你最爱的东西及与其相关联的几家精研深透并能贯通已是不易之事了。这好比读书,天下奇书你穷尽一生能够读得完吗?这也好比谈对象,你阅遍天下美女之后还能成家立业吗?这时你很有可能已经花心,能行吗?因此,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至于我自己的书法风格是怎样形成的,我的体会犹如先贤吴丈蜀先生跋谢无量先生诗卷组诗之一云:“突破藩篱迈旧踪,师承汉魏善融通。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这道出了怎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书家的真谛,值得我们深思。 

  记 者:戴老师,我知道在您的书法观中,您特别强调书贵入古,您怎样理解入古与出古?您入选“三名工程”的这件作品是怎样完成创作的? 

  戴 跃:中国传统艺术讲品位和气格的高低,作为传统艺术瑰宝的中国书法,自不待言。书之品格,贵在有古意,方不落野俗。欲得古意,必先入古。怎样能入古,惟有登堂入室,回归经典,返本溯源,由技入道,此乃不二法门。入古而非泥古,入是为了出,入尚能出者,智者;入而泥者,匠人也。入即是返本——回归经典,夯基垒石。入能闻先贤之呼吸以俯仰悲咽,能感先贤之气绝体痛贯心肝,能学习经典中点画的隐显、藏露、疾涩、衄挫,去求书法之规矩方圆,可随先贤之潇洒自在同享撒野般的欢娱。出即是开新——对经典以新的诠释。此即能够创造,开自家面目。何以创造,何以开自家面目,以帖系书法为例,我们仅从“二王”之后智永、欧、虞、薛、孙过庭,再到苏、黄、米、蔡,再到赵孟、董其昌、王铎,再到钱沣、沈尹默、白蕉等帖系诸家对“二王”经典乐此不疲的解读中就能窥其一二。他们对“二王”的解读都非简单模仿或超级模仿,而是适时之需,适我之心性气质之需作新的诠释。这种诠释,进一步扩充了对“二王”经典理解的向度,创造出了自家的面目并被确认为是对“二王”帖系书法所作的新贡献,从而成为了“二王”帖系经典中的重要内容。我曾多次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为文本进行创作,有草书亦有行书。《归去来兮辞》是我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每一次书写,每一次诵读都能让我沉浸其间而畅然释怀,尤其是混迹于当今喧嚣浮躁之风日盛的都市生活之中,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更是令我倾慕和向往。我时常感慨魏晋的士人们即使是面对生死无常这样的大苦大难,也能任情适性,怡然达观,时常折服于魏晋士人当知其不可为则不为的顺应自然的道家精神,钦佩他们在无力改变和征服苦难现实时所采取的那种只重维护自我精神,维护理想人格而作出的人生抉择——徜徉山水、寄情丘林、游心太玄、俯仰自得的浪漫与情怀。这里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人比较过鲁迅与周作人,鲁迅骨子里透出的是儒家的道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作人则似乎更有道家的味道,更近乎魏晋风度。前面我已谈过,我对“二王”帖系书法十分迷恋,按照自身气质的审美指向和心性素质,走了一条由王铎入手,经米芾、孙过庭而献之、羲之的基本路径。近几年来,我在孙过庭《书谱》上用功尤勤。孙过庭《书谱》深得“二王”一脉真髓,米芾言“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刘熙载评为“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几年的临习,虽力求形神兼备,但终归是与印刷品朝夕为伴,把握通篇的整体气息仍嫌不足。前年赴台湾交流,有幸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得见《书谱》真迹。面对原帖,如对至尊,顿生膜拜之情,笔墨间透出的那股纯古气息,那种韵致,加之内心已久的期盼与崇敬,让我顿时潸然泪下,不能自持。伫立良久,逐字逐句细细品读,对照自己近几年的临习,寻找差距,颇有收获。也就是在那一天,萌生了再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为文本内容,以《书谱》笔意为基调,再行创作草书长卷的念头。草书长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按章法形式与材料的使用分为两个部分并合为一个整体,序文选用吸水性稍强的纤维土纸以三个斗方并列的形式完成,正文的书写一气呵成,并选用吸水性稍差的泥金纸,以求在清润洁净与凝涩沉厚二者间形成较强的对比。 

  记 者:书评家对您书风的评价用了四个字,叫“清雅通灵”。那么,形成这样的一种书风,是否与您的书法观、生活环境以及您内心深处的那种文人情怀有关系? 

  戴 跃:对,有关系。我追求宁静和自在,崇尚通脱和飘逸。这跟我的心性气质、审美心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形成这样的审美取向,肯定与我所生活的环境四川有关。巴山蜀水,青郁灵秀,自古以来,英才辈出,人文积淀深厚,加之蓉城闲适安逸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给予了我的心性以无尽的滋养,形成了这样的书法风格。 

  记 者:书评家称在您的字里看到了一种“超尘之想与归隐之思”。 

  戴 跃:这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认为,大多数传统文人都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有的人将其深藏于内心而只是在其作品中显露其迹,有的人内心及其行为举止及其作品,均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态。而我则认为,真正意义的归隐是自己心灵的归隐,能让我们浮躁的心灵找到居所而安顿下来,然后用自己纯净的心灵去膜拜所热爱的传统,这才是一个从事传统艺术追求的艺术家应有的态度。 

  记 者:我们知道您24岁前一直在画西画,为什么又转行去学习中国书法呢? 

  戴 跃: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这可能跟遗传有关吧。解放前,我的外公在当地就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玩家。我的出生地在成都郊外的郫县,从童年到少年时代都在那里度过。因家住县文化馆旁,就经常去文化馆看那里的老师作画。那时,画画对我的吸引力确实非常大,长大能做画家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喜欢画,却没有老师教,那个年代父母也不会在乎你爱好什么。初中是在郫县红光镇五七学校念的。这期间,一位姓盛的学长和一位姓白的学友很是让我羡慕,因为学校的专栏画都是由他们来画。后来,我渐渐知道了什么是西画、什么是国画,也能看到一些美术方面的资料了。初中二年级时,就开始了自学。但父亲反对,认为学美术将来没有出息,画画又不能当饭吃。后来因自己的坚持,父亲也没有办法。画画居然会上瘾,就像每天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不搞就难受。那时我偏爱人物画,从素描到水彩、水粉、油画,这一搞就是10多年。色彩、笔触、油画笔在画布上的跳荡让我心醉。这10多年中,记忆最深刻的有三件事,一是1977年在朋友处借到了一本《达芬奇论画》,因要按时归还,就把整本书抄了下来。第二件是看了梵高传记《渴望生活》,流泪了,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伟大和崇高。第三是父亲坚决反对我去考美术学院,并威胁说即使考上了也不会给你缴学费。很悲哀,买了很多书,读了不少西方经典画论,领略了西方从传统到现代的许多优秀美术作品,也画了不少画,终因西方绘画里面一些带技术性的问题始终无高人指点,最终选择放弃画油画而改学中国画。现在回忆那10多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实现童年的梦想,结果也难免有些悲哀,但也觉得没有白费。我记得很清楚,在1990年,经朋友引荐我拜四川书画名家沈胜双为师学习花鸟画,当时,沈老师告诉我,要把中国画画好,尤其是要画好花鸟画,你的书法不行,肯定没有出路。从那时起,我就一边学书法,一边画画。 

  记 者:我算了一下,您从开始学字到现在有20多年了。 

  戴 跃:对。 

  记 者:您觉得书法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意义? 

  戴 跃:从事书法是自己的职业选择,这是因为热爱书法这门传统艺术,这门艺术就是自己心灵的住所。包括我所喜爱的花鸟画。我画了大量的花鸟画,我只有在书画里才能找到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精神安顿下来,并能享受到它们带给我的幸福和快乐,这就是书画对我的意义。 

  记 者:您是从哪年的中青展中出来的? 

  戴 跃:是“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在这届展赛中,我的行书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记 者:当时那个年代的中青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 

  戴 跃: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书协主办的中青展对于推动那个时期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那时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不是很多,不像现在书坛各种类型、形式的展赛活动层出不穷。所以,那个年代要入展甚至获奖并非易事,也很快会在书坛留下印迹。 

  记 者:现在每年大大小小的展览有很多,现在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为参展和获奖跟赶考一样去投稿,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戴 跃:适度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展览,给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提供展示自己最新创作的平台,是当代各级书法组织服务会员,推动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一个书法家或爱好者来说,能够在中国书协主办的专业展项中入展甚至获奖,这对他今后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无疑意义重大,可能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入展或是获奖,肯定地讲它是一种功利的东西。我认为,功利是一把双刃剑,弄得好,它会激励你不断进步;弄不好,陷入功利主义,最终什么都不是。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入展和获奖。八届中青展之后,我沉下心来认真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与创作,很多展览我都没有参加。因为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缺乏最为严格的基础训练。有了这种自觉后,我给自己作了扎根传统、潜心向古人学习的基本规划,也找到了入手的基本路径。直到现在,仍然沿着这一路径孜孜以求,比如,每天坚持临帖学习,这已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如佛家所言:吃住坐卧,不离这个。直到现在,我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创作的作品一经放到古代经典面前与其比较,自己就汗颜得不行。 

 
 
 
 
 
 
 
 
 
 
 
 
 
 
 
 
 
 

-------------------------------------------------------------------------------

戴跃

 
戴跃,男,1962年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出版有《戴跃书法作品集》。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戴跃,1962 年生。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中青展、全国展、首届行草大展及第一、二届北京 · 四川书法双年展、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渊源与流变 ― 二王帖系书风展、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特展、全国中青年书法 20 家展、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九届中日自作诗书展等。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出版有《 作品集 》。

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