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让每个孩子均等上好学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群众需求多元,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沙以招生政策为杠杆,以硬件、软件均衡为基础,以评价机制的调整为突破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给每一个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确保教育公平,长沙市小学招生完全实行划片招生。招生原则是“公示学区、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即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家庭住址(即房产证)为主要依据,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小学升初中农村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城区实行划片招生、微机派位(多校划片)、对口升学、配套入学政策并行,免试升学。微机派位的原则是“相对就近、免试入学、指标到校、微机派位”。为了更好推进划片招生,2014年开始选取高新区进行试点,进展顺利,今后将选取成熟区域进一步扩大划片招生范围;在新城区,根据《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标准规划配置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后,新建配套学校主要招收配套小区内业主子女入学,切实落实划片招生政策。
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长沙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凭外来务工人员务工证明、户口本、身份证、租房证、居住证、学生学籍证,由区县按照“相对就近,统筹安排”的原则免试入学。去年秋季,长沙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到9.5万人,占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生人数的30.4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
校际之间办学条件不均衡是加剧择校热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长沙市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农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必要教学点建设,城区控制好教育规划用地调整和现有学校调并,近几年长沙新建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多所,扩充优质学位,满足老百姓入学需求。
不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全市投入58亿多高标准建设合格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2013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4年分别提质改造193所、137所,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从2015年开始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投入力度,加大城区配套学校建设力度,确保城乡学位充足、条件优良,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让孩子在身边也能上好学。
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是导致老百姓择校的根本原因。近几年长沙市创新思路,打造优质教育。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办学,去年长沙市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实施意见》文件,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取对口支援、委托管理、捆绑发展和“多推一”发展模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把好学校办到老百姓家门口,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目前长沙市中小学已有了10多个教育集团。
择校的本质是择师,长沙市遵循“政策引导、区县(市)统筹、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的原则,统筹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交流和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示范学校向普通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2015年长沙将出台《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意见》,完善配套政策,真正通过校长任职交流和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将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作为解决“择校热”的重要突破口。长沙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正在积极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增值评价理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引导学校从竞争生源转变到狠抓教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近年长沙市以招生制度为杠杆,建立新的教育导向机制,推动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目前长沙市高中招生实行对口直升生、指标生、特长生和推荐生等多样化的招生录取方式。对口直升生计划是对由省级示范性高中委托管理的初中学校和对口帮扶的初中学校下达,指标生指标是面向每一所初中学校下拨,淡化校际之间的恶性竞争,从终端上保证初中教育的出口公平,以此吸引优质生源,拉动教育过程优质化,引导家长安心当地、就近入学。目前,长沙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指标生、对口直升生约占招生计划55%。
规范招生行为是治理择校的重要措施。2014年长沙市开展教育专项治理,坚决查处“以钱择校、以分择校、以权入学”等违规行为,同时向社会公布《致全市中小学家长的公开信》,对历年中招中考过程中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从严治理:严禁任何学校自行组织或委托培训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文化考试;严控非正常招收外地学生;严禁招生乱收费;严把招生入口关;严格学籍管理;严推阳光招生;严查招生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开展规范招生行为督查。每年纪委、监察、基础教育处、民办教育处等组成督查组,对学校开展招生专项督查。2014年长沙市任何学校没有再设立“空降班”,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难题,确保了教育公平公正。今年将继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规范招生行为,全面实施阳光招生。
(来源: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