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晶硅制绒液配方分析

 booreen 2015-04-24

多晶硅制绒液配方分析

.背景

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为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必须让更多的太阳光进入晶体硅。有效的办法是在硅表面进行修饰使硅表面形成绒面结构(即硅表面均匀分布着陷阱坑)有效的绒面结构可以使得入射光在硅片表面进行多次反射和折射,改变入射光在硅片中的前进方向。一方面,延长了光程,从而使光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晶体硅中这就是多晶硅的陷光效应,增加了硅片对红外光的吸收率;另一方面,使得等多的光子在靠近PN结附近的区域被吸收产生载流子,这些光生载流子更容易被收集,因此增加了载流子的收集效率。

.酸修饰多晶硅制绒液常见组分:

酸修饰多晶硅植绒液,一般由无机酸组成,其配方组成有氧化剂、络合剂辅助腐蚀剂等。通常选用HF/HNO3/H2系列溶液对多晶硅表面腐蚀可在晶体硅表面获得有一定分布的陷阱坑,但多晶硅表面腐蚀坑形貌及其分布与制绒液配方、制绒的工艺参数密切相关还因酸制绒过程速度比较快因此实现有效调控,使多晶硅表面陷阱坑分布密度和陷阱坑的深度成为重点。

2.1 氧化剂

HNO3可作为氧化剂成分可以单质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硅片表面形成SiO2层。

2.2 络合剂

HF为络合剂去除SiO2从而在多晶硅片上形成好的绒面结构。

理论上NaNO2也可以作为腐蚀液中的氧化剂NaNO2替代HNO3可能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Si+4NaNO2+2H2—— SiO2+4NO+4[NaOH]        (1)

SiO2+6HF——[H2SiF6]+2H2O                      (2)

Si+4NaNO2+6HF——[H2SiF6]+4NO+4[NaOH]        (3)

与酸腐蚀液HF/ HNO/ H2相比,一方面NO2的存在,消除了反应的缓冲时间,另一方面NO2-离子的氧化能力要比HNO3电离的NO3- 因此形成的SiO速度要慢腐蚀稳定。

2.3 辅助腐蚀剂

在多晶硅表面腐蚀液中加入( NH2C2O类似于加入CH3COOH增加腐蚀的各向异性特性改变硅片的制绒形貌如果把两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理论上应该可以获得比较好的

修饰效果。

2.4.硅片制绒面的评价方法

    将刻蚀制成的硅绒面,利用积分反射仪测量其表面反射率,进而评估硅片表面的光电转换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硅片表面形貌及粗略估计刻蚀深度,并观测金字塔的大小及均匀程度。

.常见的配方体系

3.1 HF/HNO3/H2O

 HF( 40%)              50ml

 HNO( 68%)           250ml

H2O                  150ml

按照上述比例配制溶液制成传统配方20下腐蚀130s。经实验得出,传统酸配方腐蚀呈现各向同性腐蚀特性,硅表面有蚯蚓状的腐蚀坑但腐蚀坑比较浅单位面积腐蚀坑密度不高这种表面结构很难使光在凹坑内有多次往返导致光反射率高,平均反射率约32%

3.2 HF/ NaNO2/H2O

HF( 40%)              360ml

 NaNO               1.2g

H2O                  120ml

按照上述比例配制溶液,在室温下腐蚀130s此配方也会导致多晶硅各向同性腐蚀硅表面有许多形状如蚯蚓状、深度较大的腐蚀坑而且分布密集如此修饰后的表面会导致光在腐蚀坑里多次往返,使光不容易反射到空气中,从而导致更多的光进入多晶硅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平均表面反射率为29%

3.3 HF/HNO3/( NH42C2O4/H2O

HF( 40%)              50ml

HNO( 68%)           250ml

( NH42C2O4                5.16g

H2O                  75ml

按照上述比例配制溶液,在室温下腐蚀90s。实验研究发现加入( NH42C2O4 /H2O后能有效提高腐蚀速度而且单位面积腐蚀坑密度比较小。SEM 图片上显示大且浅的腐蚀坑这样的结构使光在腐蚀坑里往返次数不多导致光反射率大不利于光的收集实验测量反射率高达41%。但按这个配方长时间腐蚀多晶硅片硅表面没有出现峡谷式的腐蚀通道。

.硅片制绒液检简单工艺:

4.1 两步酸刻蚀法

首先在HF/ NaNO2/H2O腐蚀液中腐蚀晶体硅表面30s, 然后放到HF/HNO3/( NH42C2O/H2O腐蚀液中腐蚀20s。通过积分反射仪测量反射率曲线该表面整体反射率曲线比较低综合反射率下降到24.8%

. 制绒液参考配方

组分

投料量(g/L

聚乙二醇

10~20

异丙醇

20~50

碳酸钠

0~2

氢氧化钠

0~1

柠檬酸钠

0~1

果糖钠

0~1

纤维素

0~3

亚硫酸钠

10~20

乳酸钠

5~10

木质素磺酸盐

0~3

余量

六市面常见制绒液:

     碱性制绒、酸性制绒 单晶硅制绒液、多晶硅制绒液、制绒添加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