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东城: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沧桑

 璇琮坑 2015-04-24

北京:内外老城结合部的碉楼

 (2015-04-22 09:07:50)


 北京外城建於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毛伯温上书:“古之有城必有郭,城以卫君,郭以卫民,……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思患预防,岂容或缓。臣等以为宜筑外城便。”此议得到嘉靖帝认可。但工程浩大,钱财筹集不易,朝中也是屡议屡拖。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兵科给事中朱伯宸再次提出修筑外城之议,严嵩也积极赞许。这次嘉靖帝终于同意,并进一步表示“今须四面兴之,乃为全算。不四面未为王制也。”计划修筑外城後,北京城要成为“回字形”格局。但是工程经年,财力不济,最後南面城垣的修建未能西抵故金旧城垣,即北折在内城东西向包筑於东南角楼和西南角楼北侧,成为了“凸字形”格局。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完工。


  外罗城的建筑是草草收尾,东西段城墙北折後,稍越过内城南垣界限即分别折向内城,形成了外城的北垣。东段北垣仅略包过内城东南角楼,即与内城东垣结合,因外城墙体矮於内城,抵内城根的外城墙端筑一碉楼相结合,通过碉楼内的阶梯才可登上内城垣。碉楼朝外的墙面开有两排八个窗子(战时也可能当箭窗用),所以俗称“八瞪眼儿”。西段北垣是对着内城西垣南段第一个墩台修筑,所以结合部碉楼是与墩台“马面”的正面相接,不是结合到内城墙体上。可见当时是带有临时性质,没想到这一临时设置一下子就延续了四百多年。为便于从外城北部直接出城,在这两段北墙上分别开了两个临时性小城门,即东便门和西便门。这个北垣本不在原规划之内,原规划外罗城是全包围内城,并为十一门之制,就像元大都城,东、西、南三面各辟三门,北面辟二门。实际外城完工时,东、西垣各辟一门,南垣辟三门,北垣东、西段各辟一便门,成了七门之制。


  外城新建南、东、西垣和北垣东西两段,总长二十八里,高一丈八尺,远低於内城垣,城门、角楼规制也远逊於内城。城门外包筑半圆形瓮城,范围狭小,正对城楼处为瓮城门洞,无箭楼、闸楼。入清以後,才在各门瓮城门洞上加筑了箭楼。虽然新建外罗城没能按初衷包围内城,但也将旧南城(辽金故城)囊括大半,使北京城的南中轴线延至永定门,天坛与先农坛围进了城中,内城前三门外的关厢地带得到了发展,造就了明清从菜市口经前门大街到花儿市的繁华商业带,也造就了独特的南城文化。


  1958年,由于修建新北京站,进京铁路要从内城东南角楼南侧移到角楼北侧进站,进入内城的这段铁路,基本上就是要修在外城东段北垣,东便门到内外城结合部这一线。这一段城墙,包括东便门城楼和箭楼就被拆除了。同时内城东垣,原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同时拆除,碉楼附近从东南角楼城台以北扒开了大大的豁口(豁口北侧的一段内城残垣,後来还真就保存了下来,连同北京站区南侧的一段内城南垣和东南角楼,都拜北京站所赐得以留存),在原东便门西水关上面架起了铁路桥,火车从此就由这裏就开进了北京内城的新北京站,一直延续至今。


  1965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为此,当时还存在的北京内城垣和城门除正阳门、德胜门箭楼和东南角楼未拆除,其它几乎全部被拆。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处的一小段长约100多米的内城西残垣,因为被地铁施工单位用作堆放建筑材料的货场围墙而未被全部拆除,由于没有影响修地铁和地面道路,後来也没来得及拆。1988年北京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内城西南角楼遗址北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且在内外城结合部原址復建了“八瞪眼”碉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不过修缮时,新恢復的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与原规制、外观等均不符。原式是建在外城墙上,紧贴在内城墩台外面,而新建的变成了建在内城墙墩台上面了。这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从文物建筑復原的角度讲,也太不专业了,山寨的有点离谱,实在有损首都文化中心的品味。若为了遗址纪念,让今人见物思古,能够和遗留下来的历史影像相吻合,还是照原样重建吧。



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

1860s,画面右边上部是京城东侧的内外城结合部碉楼,正面是东便门外大通桥,即通惠河北京城终点。後面是外城东段北垣和内城东南角楼。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874,内城东南角楼东南面,迤北东垣高出城墙的建筑是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设有8箭窗,俗称“八瞪眼”,碉楼下较矮的城墙是外城垣,结合部是在紧挨角楼的东垣上,与京城西侧的内外城结合部不同。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894-1896,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画面右边),内城东南角楼东南面,内城南护城河,远处可见崇文门。原注释:Pekin,Walls Of The Tartar City. [(美)威廉·亨利·杰克逊 William HenryJackson]。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00,东便门迤西外城东段北垣上,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俄军搭的帐篷,可见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和内城东南角楼,均遭炮火毁坏。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01,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上部已遭八国联军炮轰塌毁,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02,内城东南角楼东面及迤北的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庚子事变遭八国联军炮轰损毁严重。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13-1915,庚子年遭八国联军炮轰已塌毁的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未修復)。外城东段北垣(多处雉堞塌毁未修复)东便门西水关、护城河及内城东南角楼(庚子後简单修缮)[(日)山本讚七郎]。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13-1915,庚子年遭八国联军炮轰已塌毁的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内城东南角楼,东便门瓮城、箭楼、大通桥、通惠河[(日)山本讃七郎]。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14,内城东南角楼内侧,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处碉楼(顶部已圮),由内城东垣上向南拍摄。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0s,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外城东段北垣、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0s,东便门周边全貌,可见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段北垣、东便门、大通桥,由桥北端向西南拍摄。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0s,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段北垣、内城东垣、大通桥,由桥北端向西南拍摄。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0s,内城东南角楼东北侧,画面右边可见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庚子年顶部轰塌未修复) [选自《燕京勝蹟》赫伯特 · C ·怀特 Herbert Clarence White]。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0年前後,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1,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庚子年塌毁後未修復,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段北垣多处雉堞损毁[(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1,内城东南角楼迤北,京城东侧的内外城结合部碉楼,顶部在八国联军入侵时炮轰坍塌,未曾修復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38-1940,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顶部已做平整,但未修復;外城东段北垣雉堞未修復;内城东南角楼及结冰的护城河。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40年前後,画面右边上部是京城东侧的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前景是东便门外大通桥,远景是内城东南角楼。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46,内城东南角楼东北侧,护城河与通惠河交汇处,垂柳後面隐约可见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还在。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80s,北京站出京的列车,1959年建新北京站後铁路由角楼南改道於此进入内城,原京城东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和城墙被拆除。铁路桥下为原东便门西水关位置,通惠河河道南折接原内城南护城河到东水关的一段河道,外城东护城河改道西折接入该河道。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
1905年前後,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西垣结合部(内城西南角楼迤北第一个墩台)的碉楼,内城护城河由西便门东水关进入外城 (1)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05年前後,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西垣结合部(内城西南角楼迤北第一个墩台)的碉楼,内城护城河由西便门东水关进入外城 (2)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10s,内城西南角楼南面,内城护城河,驼队,进入城内的京汉铁路跨河铁路桥。可见角楼北面的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和外城西段北垣的雉堞。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12-1915,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西垣,内城西南角楼下的驼队。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1,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内城西南角楼,内城护城河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21,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西垣西南角楼迤北第一个墩台结合,结合处建有一个8箭窗的碉楼,俗称“八瞪眼”[(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30,内城西南角楼下拉脚的出租驴,远处可见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结合部的碉楼。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1933-1936,内城西垣,西南角楼城台(1930年该角楼被拆除),外城西段北垣西便门迤东城墙与内城西垣结合部航拍,清晰可见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西垣西南角楼迤北第一个墩台相接[(德)格拉芙·楚卡斯特]。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2006,内城西垣内外城结合部遗址及復建的碉楼西南面-与原建筑不符。在大成广场大厦上长焦拍摄。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2008,内城西垣内外城结合部遗址及復建的碉楼-与原建筑不符。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2008,内城西垣遗留城墙、京城西侧内外城结合部遗址及復建的碉楼西北面-与原建筑不符。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2008,内城西垣遗留城墙上復建的内外城结合部碉楼东面-与原建筑不符。

老北京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