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Confucius365 2015-04-24


美国子女教育专家麦道卫博士在其著作《六A的力量》中说,花时间陪孩子意思是说: “孩子,你真的很重要!”,当你对孩子说出“对不起,我现在没空”时,你的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不重要。


对孩子来说,和贫穷、疾病等不幸相比,失去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可怕的,同样地,有人统计过,那些临终的人后悔最多的一件事是“有生之年没有好好陪伴家人”,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没有比“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


事实上,亲子陪伴的价值超过任何教育培训。对待孩子,仅有物质关怀是不够的。真诚的陪伴、悉心的关怀更加重要。亲子陪伴的关键词包括互动、尊重、对话和理解。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有时间陪,还要注意“隐性失陪”和“心灵陪伴”。


隐性失陪是指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是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最好的陪伴是心灵陪伴,父子之间要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爱、信任和安全感,促进了解、关爱和信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无论爸爸们有着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忽略孩子的借口。天气晴朗的时候,请爸爸带上孩子,开车去野外郊游;雨过天晴之后,请爸爸带上孩子寻找远处的彩虹;孩子有心事的时候,请爸爸充当孩子的“知心哥哥”;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请爸爸为孩子重新树立起丢失的自信。


即使您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日夜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请用另外的方式来陪伴孩子成长。比如,每天给孩子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发一条关心的短信,甚至在网上留言,交换只属于你俩的秘密。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爸爸们千万不要轻易忽略掉陪伴的时光。当然,能陪在孩子身边,请尽量陪陪孩子,不论是对孩子还是爸爸,这都是“最快乐的时光”。


80后亲子陪伴情况调查

2015年3月2日至3月8日,《新周刊》联合广汽丰田逸致进行了80后亲子陪伴调查,本次网络调查至少吸引了73.6万人关注,其中收到了2072份有效答卷。


1、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九成80后只有一个小孩

受访者中,六成多为女性,三成为男性,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对亲子话题更感兴趣的是女性。其中,来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分别占三成左右,来自中小城市的占两成多;与之对应的,是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化,接近半数(42.91%)的受访者表示每月家庭月收入不到10000元,10000元至14999元的占近三成,而达到30000元以上的只占受访者的6.90%。


如今三十而立的80后,不少还是“穷忙族”。《新周刊》曾做过调查:十个80后,四个房奴,三个车奴,还有三个啃老族。有人说:“80后是尴尬的一代,生活苦不堪言,钱都让50后、60后挣去了,女人都给70后泡去了。”面临着各种经济压力的80后,如今又加上了养儿带来的巨大花销。


调查发现,91.46%的人只有一个小孩,有两个小孩的只占7.92%。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才开始放开二胎。因此,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绝大部分80后也只有一个小孩。

  

2、过半数的80后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调查中,小孩在3岁以下的占78.23%,3—6岁的占4.2%,7—12岁的占13.08%,12岁以上的占4.49%。这说明绝大部分80后的小孩正处于幼儿期或生长发育的学龄时期。3岁后,小孩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父母在育儿上也将面临更复杂问题。


在回答“你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什么?”时,55.47%的人选择了“陪伴,与TA一同快乐成长”,14.68%的人选择“培养TA一项超越许多人的技能”,其余的则分别选择“让TA享受富足的生活”、“让TA上最好的学校”及“送TA出国留学”。


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80后父母在育儿时更注重与孩子在一起的互动和交流,认同与孩子在一起的“珍贵时光”(qualitytime)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尽管也有不到两成的受访者仍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学得越多越好。


接下来的问题“你认同‘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亲子教育’这一观点吗?”也体现了上述的分析,61.00%的人完全认同,32.05%的人基本认同,6.85%的人部分认同,完全不认同的只有微弱的0.10%。


3、近七成的80后因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


虽然许多80后认同陪伴孩子的理念,但根据调查,全职陪伴的只占9.17%,75.92% 的人选择工作日下班后时间及周末陪伴孩子。平时看


管孩子的,更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占受访比例的55.55%,母亲看管的有37.31%,父亲看管的只有5.55%,剩下的1.59% 则选择请育儿嫂或钟点工阿姨照看孩子。


80后父母似乎也意识到了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席。在回答“当孩子说:能陪我玩一会好吗?你通常会?”这一问题时,有87.79%的受访者称会积极回应孩子,并问“好呀,你想玩什么?”,8.16%的人会说“我很忙,正在赶报表,过会再说”,只有0.24%的人会置之不理,“低头玩手机或iPad”。


为什么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想,但每天工作忙死了,实在没有时间陪”,近两成的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事情,TA自己会玩儿,大人不用掺和太多”,一成多的人认为“有妈妈陪就好了,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只管在外打拼就好了”,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孩子就是麻烦,懒得和TA浪费时间”。


工作忙,忙养家,是大部分80后缺席孩子生活的主要原因。

80后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情感交流


有时间陪伴孩子时,80后会选择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周末出游、讲睡前故事、楼下活动等。其中,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就占了受访者的23.76%。


调查显示,在参与孩子生活时,80后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情感交流。29.07%的人会做带孩子玩、课外学习、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等精神性事务,28.60%的人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25.93的人会做做饭、洗衣、讲故事、哄睡觉等零碎性事务,剩下16. 40%的人只管对家庭和孩子学校的一些沟通性事务。


在培养孩子阅读爱好上,最受80后父母欢迎的亲子图书种类分别是故事类、益智类、科学类、识字类、健康类和艺体类。其中,会买故事类图书的80后父母就占了三成。


当小孩犯错时,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样的?41.32%的人表示“妈妈红脸,爸爸白脸”, 38. 08%的人表示“爸爸红脸,妈妈白脸”,还有10. 76%的人表示“父母红脸,爷爷奶奶白脸”。在教育孩子上,80后父母仍然有意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红一白、一严一宽、一硬一软。


当然,对犯错的孩子,80后父母更多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处理,这占了受访者的75.82%,看心情对待的有20.85%,只有不到2%的人会选择打骂和体罚。显然,“重教轻罚”已经成为80后父母的共识。(摘自《新周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关注报刊文摘会员号。以下福利二选一。

福利一:进入会员号后已订阅2015年度报刊文摘报纸的伙伴,请点击“纸媒绑定”按钮升级为会员,免费开通手机读报。

福利二:其他想成为会员的伙伴,在会员号内点击“订电子报”按钮,可享优惠价手机读报。

更多时政文史干货,就在报刊文摘会员号(微信号MyBKWZ,敬请关注)。

荐稿、广告合作:

QQ:1397791685

邮箱:bkwz@vip.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