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点过后,阳光慷慨地倾洒下来,老城的小广场变得一片金灿。我焐焐冻得发紫的手,开始接受这阳光赐予的温暖,摁动快门
我对着一座教堂的顶端变换角度拍照,回转身的时候,忽然发现三张脸在窗后齐刷刷地对着我微笑,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想要的不用急,它会在某个拐角等候。
“孩子,跟我来!”我再次望向她满是皱纹的脸,心里估算她的年纪是奶奶级,还是妈妈级。长及腿部的黑色翻毛大衣,橙色的毛茸茸的手套,高腰靴子,帽子是阿尔卑斯山谷底人的风格,筒子一样扣在头上,边缘是一条灰白色的毛。围巾是暖色的格子,问她路之前,我已经被冻得快要哭了。
“哈布斯王朝的老宅在哪?”问这种老地方要找当地人,而且要是老年人。她看我第一眼的时候,我就从冒出来的亮光觉得找对了人。单薄的我在她慈祥的目光里一定是很弱很小的一个异国小女生,她一把拉过我的手,脱口而出:“跟我走”。
距离因斯布鲁克老城的入口其实不远了。也就100米。而之前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在人流稀少的大街上独自晃荡的迷茫。她的温暖隔着手套传递给我,到达老城的入口时,我的脑门子竟开始了冒汗。其实,是心暖了。顺着她的手指望过去,我要找的目标就在不远处熠熠生辉。
我用了最诚意的英语来感谢眼前这个奥地利老妇人。她一身的贵气,目光和面容却慈爱的让人犹如遇见久违的姑妈。她又一次紧紧拉了我的手,然后亲吻了一下我红彤彤的脸颊,转身进入一个古老的小巷。我望着留给我的一个亲切的背影,发了几秒钟的呆,也在刹那间想起前一天和当地人的交道,感觉山谷里的人更有一种情愫,接近我朴实而真诚的灵魂世界。从此,这个城市给我的记忆,不仅是天然美丽的,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

“因INN”是“因河”;因斯布鲁克是“
因河”上的桥。多么优美的比喻。城市不大,却不影响它在欧洲的重要位置。这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北临德国,南临意大利,西面通往瑞士,东面通往首都维也纳,地处布雷根茨-维也纳东西向谷地及经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作为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首府,四周被山顶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环绕,成就了独特的景观资源和人文风情。
告别奥地利妇人,我实际是走进了一个古典、华丽的中世纪古城。不大的广场上有几尊耀眼的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是迷人的狭窄的小巷。而小巷的深处有啤酒屋、冒着浓郁香肠气的餐馆、琳琅满目的礼品店,还有教堂、时尚店铺以及年头已久的古堡。歌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经典风貌,即使对建筑没有研究的人,也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望着这些哈布斯王朝以及历代皇帝们留下的艺术建筑而唏嘘不已,以至于临近的巴伐利亚曾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并以武力一度占为己有。

小城真美,美的透彻和宁静,是因为头上的蓝天和雪山

中世纪的艺术光辉,展现在建筑的墙面和窗口

色块簇拥着教堂,让小城美的生动

一家临街旅馆的墙饰

安静的街上,远远地就听到孩子的笑声

拱门洞是小城的一大特色,很多处都有,而这一处是有历史记载的

有人说来到这里就是看房子的,说得没错,也是看艺术、看文化、看历史的

徒步漫游是最好的探访方式

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雪山

不同朝代留下不同的建筑,因为叠放在一起,小城魅力才经久不衰

古老的城堡洞口,很多也被改造成餐馆、酒窖和店铺

奥地利民间服装的现代版

街头咖啡馆很多

坐在露天咖啡馆的椅子上,抬头就可以看见古典的艺术风景

骑行很时髦很适合,在石板路上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承接着东南西北,上古至今

如果不看正脸,很难分得清老年人和青年人,所有的人都爱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