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看世界,我们毁情怀

 指间飞歌 2015-04-25

假想一下,如果梭罗再世,他还能够在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独自隐居两年,怀揣情怀,写下《瓦尔登湖》吗?

答案很可能令梭罗沮丧。因为机智的网友说了,古人那套“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观点早过时了,真正的超隐者应该是隐于网。

这不,连“最具情怀”的想去看看世界的心理学老师顾少强也未能幸免这互联网时代的“宿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被朋友圈刷屏也就算了;再退一步,你去看世界,我有板有眼地分析下为何看世界的不是我,也不算过分。但是,当最具情怀的“看世界”遭遇最具好奇心的“网友”,“情怀”也算是毁了。

辞职信甫一爆红,挡不住各式文艺青年、前文艺青年、有情怀者、假装有情怀者的借信抒情与感怀。抒情一过,“理性的好奇”也就来了:你这样毅然决然的辞职,是不是讨厌教师这个职业?抑或难道是跟学校关系不好,负气出走?甚至还有追问是不是受不了现在的教育体制?各种追问云云,倒也是符合久经网场、有事必疑的“网友”的职业习惯。

但这一次,网友的追问似乎显得是先入为主和多余了。人家不只一次耐心回应,“选择离开,是因为想要体验一下另一种生活”,只想安静地在路上。嗯,其实辞职信不早说明了嘛,只是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来,依照自己内心做一次任性的辞职还真的需要勇气。所以,想效仿顾少强来一次有情怀的辞职的小伙伴们得想好了,你要保证自己能够忍受这样的拷问:你是不是受公司或者领导欺负了?还是遇到什么糟心事想不开?

从辞职信爆红于朋友圈开始,分析完辞职原因的网友与媒体又开始进一步想象与追问:你要到哪去看世界?不得不佩服神通广大的网友与锲而不舍的记者小伙伴,去看世界的顾少强最新的行动轨迹已被曝光并登上头条:辞职后第一站去了成都,“现在找了个僻静些的地方,不想被打扰。”

世人如此关心顾少强如何去、到哪去看世界,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借此学学别人怎样看世界,然后也幻想有一天自己能来个有情怀地“故地重游”。这就像文艺青年对大理、凤凰的情节一样,去看的不是风景,而是“刷情怀”。嗯,一个朝向远方的心总是要有的,万一去了呢。但问题来了,你不说是去看世界吗?连个国门都没跨出去也算?太让人失望了。

还有一种,就是从别人的看世界中寻找自我安慰。如果别人去的地方自己恰巧也去过,就不禁豁然开朗,原来我也是蛮有情怀的,还比你先去,怎样?如果自己没去过,但从别人的经历中会发现,那地方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嘛,所谓情怀,不过尔尔。不过,我想说的是,情怀这东西,似乎只与心灵和态度有关,就像有的人打飞的去伦敦只是为了喂鸽子,思考人生,有的人则是揣着卡直奔奢侈品店抄底,然后不忘在店门前展示一下不拘小节的“泡面情节”,这还真是情怀有别啊。

据说顾少强现在每天手机连充电都忙不赢,媒体穷追不放的电话询问,商家、旅行社、景区的源源不断的代言邀请和赞助请求——好端端的只想安静的看看世界,变成了被别人看风景,有情怀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变成了“世界那么吵,我想去躲躲”。所以现在我更担心的是,哪一天顾少强在看世界的路上累了,重新回到朝九晚五的“凡人”生活中来时,会不会有人大感失望:你骗了我的情怀?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楚门在明白自己处于无孔不在的“镜头”之下后,逃到了海上。但却发现,面前的大海和天空同样也是那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现在看来,顾少强的遭遇不过是对电影情节在现实重现。真是,“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他人眼光之中”。

好奇害死猫。就让顾少强安静的“在路上”吧。对于每个不能怀揣情怀去看世界之人而言,尊重他人不被打扰地看世界的权利,也是在为自己攒情怀。这个情怀稀缺的世界,也能因此多一点可爱吧。


4月24日《燕赵都市报》专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