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玄海量(酒的典故)

 智者1111 2015-04-25

郑玄海量(酒的典故)

 

谈到古人饮酒海量,要数东汉末年的郑玄。

他有与人对饮三百杯的记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那时还没有“吉斯尼”,这件事只能作为传说,但是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中有一句:“烹牛宰羊且为乐,会当一饮三百杯”,引用的就是这一典故,凭老李的名望权威,这件事是不会错的。

郑玄真正的名气,是作为大学问家,经学大师。他是有名的神童,长大成人后,学富五车,声名远播,精通百家之学,详熟古代典制,通晓谶纬方术。他弟子众多,著述丰赡,毕生隐居不仕,以整理古籍为职志,几乎校注了前此的儒家全部重要经典,其数目达60余种,包括《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这个工作极为繁琐,校勘文字,训释词语,删裁繁芜,刊改漏失,钩玄提要,著为目录,“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囊括大典,网罗众说,择善而从,为他人作嫁衣裳,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他功勋卓越。

郑玄肚子里容得下学问,也容得下酒。他学问好,酒量也好。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国家动乱,军阀割据,战火连天。有学问的人成了个香饽饽,大家抢着发聘书。献帝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他也看中了郑玄,要请来为己所用。

这一天,袁绍大摆宴席,杀牛宰羊,佳肴美酒,招待郑玄。来作陪的,冠盖云集,名士济济,真可谓盛况空前,欢聚一堂。席间,郑玄对这些“豪俊”的提问一一答对,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宾客无不折服,五体投地。袁绍当场给出价,请郑玄为左中郎将,没想到郑玄求名而不求官,不愿涉足仕途,婉言相拒。

袁绍又使出一招,动用来人劝酒,灌醉了还愁不就范。三百个宾客,排着长龙,每人举一杯酒,前来和郑玄碰杯敬酒。这哪里是敬,分明是逼。这哪里是酒,分明是刀。一个个谦卑恭敬,分明让人心惊肉跳。可是,要知道郑玄是校注《礼记》的,那里对饮宴的规矩有详细论述,他哪能违背?必须以礼相待,敬者不拒,一杯杯干了。

就这样三百杯酒下肚,按史书记载,他依然是“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温克之容终日无怠”。真乃奇人也,袁绍不能不心中敬畏,放他去了。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郑玄74岁,饱经沧桑,身体开始不适。一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即龙年,而来年是辛巳年,是蛇年,旧说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他醒来后自知当不久于人世了。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病逝于该县。临终之前,还在注释《周易》,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玄海量(酒的典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